近日,作为电视液晶面板行业后进者,惠科电子(深圳)有限公司连续签署了两份投资协议,一份是郑州第11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一份是绵阳第8.6代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总投资规模达640亿元。如果这两条生产线项目都能顺利实施、投产,将加剧全球电视液晶面板产能过剩的风险。
群智咨询副总经理李亚琴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液晶面板价格已经进入新一轮的下行周期,而且下降速度非常快。如果继续下滑,面板厂商很快就会出现亏损,甚至有的会被淘汰出局。
若惠科两条新线投产将加剧产能过剩
IHS Markit资深研究总监谢勤益表示,2018年液晶面板将供过于求,面板厂第二季将面临亏损压力;未来2至3年内,面板厂势必通过合并重组或关闭旧线的方式来改善。
电视液晶面板产能过剩的警钟已经敲响。IHS分析师吴荣兵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惠科郑州11代线和绵阳8.6代线能够顺利投产,电视液晶面板供给过剩的压力会更大。但是目前电视正在往更大尺寸方向发展,如果65英寸及以上尺寸市场增长势头强劲,大尺寸面板市场体量足够大,有可能消化大部分产能。
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副秘书长胡春明指出,目前,电视液晶面板一年的需求面积达1亿多平方米,乐观估计可能达到1.5亿平方米。但是即使以1.5亿平方米的需求面积来计算,全球电视液晶面板规划产能也已经超过需求。
根据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分会统计数据,全球液晶电视面板实际有效供给将大于需求12~13%。一般而言,LCD面板的供需比如果超过10%就会形成结构性产能过剩。产能过剩就会促使行业陷入价格战,利润率持续下降,甚至会出现企业兼并重组或者倒闭的现象。
李亚琴指出,现在产线不断增加,液晶面板价格迅速下滑,产能过剩似乎已成定局。以65英寸液晶面板价格为例,去年价格最高点达到410美元,现在已经降至270美元,降幅接近52%,而且价格还在下滑。李亚琴预计,电视液晶面板厂商最晚在第三季度会出现亏损。
面对产能过剩风险,惠科为何还要加码?惠科拥有大量的显示终端代工订单,对自身消化能力十分自信。惠科副总裁杭井强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即便市场暂时产能过剩,以钢铁和煤炭行业为例,产能大的企业是不会有问题的,倒下去都是小企业。所以惠科正在不断新建产线,希望短时间内形成大量的产能,使自己不会成为倒下去的小企业。
产能过剩或将引发同质化恶性竞争
实际上,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目前只有中国大陆地区还在不断建设8.6代线和10.5代线,其他国家或者地区几乎停止新的液晶面板生产线的投资了,最终产能过剩极有可能演变为我国大陆面板企业之间的同质化竞争。
李亚琴表示,我国台湾面板企业和韩国面板企业大多都没有跟随投资新产线,而是通过技术优势改造产线,提升产品品质,把产品聚焦在中高端市场。这种做法抗风险能力比较强,产能过剩一旦发生,受影响较小一些,同时,也便于向新技术转移。事实上,LGD和三星显示公司都将重心转向OLED,我国台湾地区面板企业正在促进Micro-LED面板产业化。
我国大陆液晶面板企业,通过率先投资两条10.5代线取得先发优势,很快将在液晶面板产能上占领全球制高点。同时,也在积极开发8K、柔性AMOLED、印刷OLED、Micro-LED等各种新型显示技术。中国面板企业应该守住超高世代线的优势,根据市场情况,适时、适度投资新超高世代线。同时,也要不断完善超高清视频产业生态,开拓各种新应用,为去化大量液晶面板产能铺路。最终使新产线建设与市场需求能够实现持续良性互动,将产能优势不断转化为市场优势,完善产业生态,避免进入同质化竞争局面。
呼吁集中优势资源停止盲目投资
目前,我国大陆地区面板产业主体、产线布局分散,阻碍了竞争力的提升和凝聚。
但是液晶面板产业重心正在往中国大陆转移,地方政府都不想错过这块肥肉,都想引进液晶面板生产线项目。专家指出,现在液晶面板生产线实际投资主体是地方政府,投资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地方政府出资至少50%以上。如果地方政府不出资,可能一条高世代线都很难建成。
一些不太适合发展液晶面板产业的地方也开始建线。一位产业评审专家以滁州8.6代线为例指出,滁州并不适合建线,当地发展新型显示业务存在产业人才、产业链配套匮乏等问题,该条产线也是当地唯一一条液晶面板生产线。但是该项目最终还是被通过了。
当年全国各地掀起光伏产业投资热潮,最终行业出现恶性竞争,使大多光伏企业大而不强。如果各地政府不顾行业发展现状,盲目投资液晶生产线,有可能重蹈光伏产业的覆辙。专家强调,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有可能毁了一个行业的发展前途。
工信部电子司副司长吴胜武4月8日在2018年全国电子信息行业工作座谈会上指出,鼓励面板骨干企业通过投资、兼并、重组等方式整合产业资源,实现主体进一步集中。引导面板骨干企业进一步向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鄂等产业集聚区布局,完善区域配套体系,实现区域间错位发展,培育世界级产业集群。
当然,目前仅凭两份投资协议还无法确定惠科郑州11代线和绵阳8.6代线项目能否真正落地,很有可能中途流产。
两年前,惠科同样就第11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及整机项目建设与昆明市、滇中新区正式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按照协议计划,2017年3月破土动工,但是惠科昆明11代线项目最终没能落成。
杭井强向记者透露,对于惠科内部而言,郑州11代线项目已经代替了昆明11代线项目。“郑州11代线项目已经开始两个月了”,但是在对外披露的相关消息当中,郑州11代线项目只有明确的投资额,开工建设时间和计划量产时间等都没有透露。
同时,惠科与绵阳签署的8.6代线项目投资协议也一波三折,有公开消息指出,绵阳市有关领导和相关部门先后历经一年半时间,与惠科公司进行了72轮商务谈判。
无论惠科郑州11代线和绵阳8.6代线项目最终能否成功落地,面板企业和行业都应该做好规避产能过剩的风险。中国电子报
2.中国面板厂商崛起韩企受创 巨头LG遭遇6年来首次营业亏损
近年来,中国厂家涌入面板行业,导致国际液晶显示屏价格一跌再跌。受此打击,行业巨头韩国LG Display公司遭创严重,昨日,他们公布了6年来的首次运营亏损。
由于行业技术革新,LG Display必须投入更多资金用于兴建OLED面板的生产线,也是他们利润下滑的一大原因。
LG Display CFO Don Kim表示:“市场变化的速度远超我们的预期。我们将采取有效、灵活的手段对资本指出和保持经营业绩进行管理。”
从1月至3月,LG面板业务已经亏损了980亿韩元(约合9100万美元),相较于去年10000亿韩元的盈利,可谓惨不忍睹,而且今年的亏损也超出路透分析师调查预期的581亿韩元。此外,LG今年前3个月的营业额亏损了5.7万亿韩元。
路透刊载业内人士分析称,LG Display的亏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中国面板厂商在政府补助下涌入市场,导致面板价格下跌。数据显示,主流LCD液晶面板的价格在今年第一季度已经下跌了6-10%。
对市场供应过剩的担忧,使公司股价今年迄今下跌了约17%。
Don Kim则表示,为了观看体育赛事,消费者将更多购买大屏幕设备,所以LG Display的出货量将会回升。前瞻网
3.曲面电视增长下滑 如何实现突围之路
最初是在2013年1月的消费电子展上,LG和三星都展示了曲面电视。据说当时液晶电视正处于缺乏技术亮点的尴尬期。于是三星受到OLED“柔性”特性的启发,在2014年造出了曲面液晶电视以求突破行业的天花板。2015年、2016年,各品牌都推出了曲面液晶电视,达到年平均300%以上的增长。有人放言:曲面显示产品有望为彩电业创造新的“颠覆性”机会。
从市场上首现曲面电视让人“惊艳”“新奇”,到三倍的增长,到今年首季增幅下滑,消费者从猎奇到理智,到审美疲劳,仅仅用了三年时间。其实除了消费者更趋理性的原因之外,更有厂商自己的原因,一是没有亮眼的新技术,二是众多传统电视品牌主动退出曲面液晶领域,开始推全面屏概念,抢走了曲面的风头。
说起曲面电视从惊艳到下滑的过程,让人不由想起当初的PDP电视俗称“等离子”电视。据业内人士介绍,等离子技术相对竞争对手液晶技术优点很明显,亮度高、色彩还原性好、灰度丰富、响应速度快、视野开阔。画面无拖尾,适合观看动态画面。而液晶电视有拖影现象,而且还漏光、可视角度小,被等离子电视粉丝诟病。等离子电视还比液晶省电,因为显示黑色的时候不用电,而液晶无法显示纯黑色,背后的高亮度灯管会一直耗电。所以当时业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外行买液晶,内行买等离子。”
然而,是什么原因让具有这么多优势的等离子,却输给了液晶,全面退出了电视市场呢?业内人士表示,最主要原因是以松下为主的等离子阵营不愿意与别人分享它的技术、分享面板资源,导致等离子阵营的企业越来越少,原本支持等离子的厂商逐渐转投液晶阵营,共同做大了液晶市场。
松下电器被称为“等离子之父”,占据了全球等离子面板市场的绝大部分份额,然而由于其技术相对封闭,导致等离子技术的一些致命技术缺点一直没能得到解决。2005年、2006年两年时间里,已经使用了几年时间的等离子电视,暴露出“烧屏”的问题,影像在屏幕上留下了不可恢复的损伤。而相比同尺寸的液晶电视,等离子电视要贵得多。“烧屏”的问题暴露了等离子的技术缺陷。而这两年,正是等离子与液晶电视争夺市场话语权的关键时期,成为等离子败走的分水岭。
有人说松下过高估计了自己解决后续技术难题的能力,如果松下当时能够组建与液晶阵营相当的产业联盟,等离子技术的结局或许会有所改变。而与之相反的是,液晶技术由于采用了开放的心态,吸引了更多企业参与,才能将市场占有率做大从而将成本降下来,从而出现了几次大幅度的降价,首先在价格上打下了普及的基础。其次,众多参与企业近年来也不断寻求技术创新和突破,又更进一步推动了液晶电视的市场普及率提高和市场地位的稳固。
所以无论是新技术还是新业态,都需要更多的企业参与才能成为市场主流,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如今,当众多品牌也开始退出曲面电视这一新业态的时候,很难想象,曲面电视还会不会重返增长轨道?会不会像等离子一样昙花一现,甚至比等离子存世的时间更短? 广州日报
4.硅基AMOLED短期可望主导微型显示技术
根据DIGITIMES Research观察,目前已量产的微型显示技术包括基于水晶玻璃的HTPS TFT LCD、基于硅晶圆的DLP与LCoS以及AMOLED on Silicon等,最初系应用于投影技术,经过数年商品化验证,AMOLED on Silicon已被证明最适用于AR眼镜,并已有商品问世。不过,由于OLED技术有发光效率、操作温度范围以及寿命等主要缺点,长期来看,无机的Micro LED将是未来微型显示技术主流。
DIGITIMES Research指出,随着大尺寸TFT LCD面板世代进入10.5代线,中小尺寸TFT LCD及AMOLED面板世代亦进入6代线,传统平面显示技术与应用逐渐进入成熟期,未来显示应用发展将迈向穿戴或虚拟实境与扩增实境(VR/AR)等领域,大抵而言,因对比值、面板精细度及省电性等因素,基于晶圆制程的微型显示技术较适用于新兴应用。
DIGITIMES Research也指出,在硅晶圆上制作Micro LED阵列(晶格宽度在10~15微米)技术上已成熟,因此采用该技术的微型显示器近期可望导入量产,并可望在2018-2019年内向智能手表等穿戴式应用推广;但要将此类技术向一般平板显示应用扩展,巨量转移(mass transfer)效率就成为最大的技术瓶颈。如何有效率地将LED晶粒转移到玻璃或塑胶基板上,将成Micro LED技术能否取代传统平面显示技术的关键。MoneyD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