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华虹半导体去年净利1.45亿美元;
集微网消息,华虹半导体公布,截至2017年12月31日止年度净利润1.45亿元美元,按年增12.8%,每股盈利0.14元,建议派发末期息每股0.31港元。
2.紫光展锐荣获2018年度十大中国IC设计公司奖;
集微网消息,随着全球半导体竞争格局的改变以及中国产业政策的持续支持,中国IC行业获得了蓬勃发展,在世界舞台上崭露头角,迎来了跨越发展的时代机遇。3月30日全球电子技术领域最大媒体集团AspenCore在上海举办了“2018年度中国IC领袖峰会暨中国IC设计成就奖颁奖典礼"。紫光展锐凭借持续的技术创新及其市场成就荣获“十大中国IC设计公司”奖。
中国IC设计成就奖是中国电子业界重要的技术奖项之一,是中国IC产业的最高殊荣,旨在针对IC设计公司进行年度产业现状调查,并对优秀的IC设计公司以及为IC设计产业提供优质服务的半导体前端制造、EDA工具和IP服务公司进行评选和表彰。
2017-201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紫光展锐始终以创新为根本,用“芯”实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全球前三的手机基带芯片设计企业
目前紫光展锐已发展成为全球前三的手机基带芯片设计企业,全球每4台手机就有一台搭载展锐中国芯。同时在产品规划上,紫光展锐已实现了贯穿全球市场的高中低端全线产品布局,拥有在16纳米,14纳米先进工艺上的设计能力。紫光展锐自主研发的国产手机CPU也即将量产,紫光展锐是国内目前唯一一家拥有自主嵌入式CPU核心技术的手机芯片设计厂商。
中国最大的泛芯片供应商
紫光展锐不仅拥有移动通信领域的创新产品,同时加快布局物联网的步伐,推出了物联网2G芯片RDA8955;全系列硅基CMOS工艺的GSM功率放大器RTM72XX产品,首款国产LTE射频功率放大器与滤波器集成产品RPF5401。此外在车联网、金融支付、信息安全、集群专网领域紫光展锐也拥有创新的解决方案,助力万物互联。
中国领先的5G通信芯片企业
5G时代是一个芯片的时代。紫光展锐积极布局,已成为国内5G研发的领军企业。目前,紫光展锐已进入第三阶段的技术研发,紧跟IMT-2020(5G)推进组时间表,按照第三阶段技术规范采用Pilot V2原型机及芯片分阶段推进。同时紫光展锐携手国内外优秀的合作伙伴英特尔、中国移动、华为、是德科技、罗德与施瓦茨,开启了5G芯片全球领先战略,强强联合,迈入国际第一梯队。
未来,紫光展锐将持续保持自主创新,携手合作伙伴一起聚力推动中国IC产业的发展,在芯的时代,实现新的辉煌。
3.从芯片大厂看中国为何不受国际社会待见;
作者:知乎@山有枝
我是偏乐观的。
首先声明我承认中国有很多问题。但我个人是不太相信那种把中国的各种问题一罗列,就得出结论吃枣药丸之类结论的。这种论证太廉价。要说问题,三四十年前问题更多,八十年代的公知讲喊的是“河殇”,但中国没有完蛋,还是走过来了。风物长宜放眼量。
看这个问题有很多角度。给大家提供一个我自己私人的一个角度。算是十几年参与中国制造业的一个体会。
我在一家美国集成电路公司X。虽然不涉及什么机密但我还是隐去公司名字,当然行内人一看也明白。无论是规模还是技术,说X在世界顶级之列应该没有争议。销售额X不是最大,Intel最大,X稳定在全球第三到第五左右。但X特点是产品线特别特别宽。宽到什么程度呢?如果按完整产品型号来细分:几万多种,比排名第二到第十加起来的总和还多。从几千美金一片的专用处理器,到中国花钱都买不到的禁运的高性能AD,到几角几分美金一片的小逻辑小运放芯片,X都有。
正因为这样的特点,X产品应用的领域非常非常广泛。基本上只要带电的地方,都可能用上X的产品(只是说可能而不是一定,毕竟X也面对很多竞争),甚至你眼前这个手机可能已经用上了。基站、服务器、手机、电脑、电视、数控机床、医疗器械、汽车、高铁、高压输电、智能穿戴、点钞机、POS机(扫二维码那种)、伺服、PLC、空调、机器人、工业控制、数控机床、变频器、电影、照明、新能源、无人机、电梯、冰箱、洗衣机、音响、示波器、声光电玩具、水电气表、摩拜的GPS电子锁……基本上你能想到带电的应用,或多或少都能用上X的产品。我罗列的这些应用,只要在中国能排进前几位的公司,肯定都是X的重点客户。行外人可能觉得不可思议,但X就是这么样的公司。
所以我自己观察一个东西:"X指数"--就是X在中国的总销售额。我觉得这个X指数能反应一定的问题,因为:
1. 如前面所说,X的产品很全,可以覆盖非常非常多行业。
2. 芯片是很多行业的源头或核心。很多产品都需要芯片,连运动鞋里都带芯片了。因此芯片是很多行业的指向标。很多行业要么直接是我们的客户,要么被我们的客户所间接覆盖(譬如纺织业被我们做电动缝纫机的客户所覆盖)。通过芯片可以见微知著。
3. X在中国的销售额规模已经很大,而且高度分散。快速增长到今天已经每年几百亿人民币,这个规模我认为已经有统计代表性了。而且因为产品种类多,X在国内的客户数以万计,高度分散。
4. 能用X产品的公司,或者说需要芯片的公司,需要一定的研发能力。虽然不一定是最高精尖的部分,但在制造业里也绝对脱离传统或低端了,不是钢筋水泥傻大黑粗,也不是衣服鞋子塑料盆。他们的产品可算中档工业品,少部分可算高档工业品。他们的表现一定程度反映了中国制造业的转型。
5.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X的数据系统统计销售额,是把纯代工加工排除在外的。举个例子:富士康在中国生产苹果手机戴尔电脑,里面用到X的芯片。在X的体系里这个业绩是算在美国团队而不是中国的。因此这里说的X在中国的销售额,反映的是研发设计和生产都由本土客户产生的生意。行内话叫Local Demand Creation,本土需求。虽然富士康之类也是中国制造业的一部分,但本土需求显然含金量更高。
说了那么多,结论是什么呢?
1. 结果是按年看05年至16年的每年,都刷新前面的记录,创造了历史最高。包括08年金融危机那两年。
2. 12年还是13年,中国就成为X全球第二大市场了。超过日本,超过整个欧洲之和,台韩自然不在话下,整个印度大概还没有我们一个城市生意大。当然最大的还是美国(一家苹果就占了X全球生意的不小一块,也是最大的客户),但中美已经是一个等级,远超其它国家。如果按照宽口径统计中国制造业,就是把上面第5条所排除的代工需求算进去,中国早就超过美国了。
3. 这两年都说经济不太好,生意也没有想象的难做--17年2季度X指数又创新高。现在3季度过去两个半月,再刷新历史最高没有悬念。而且上半年增速还达到了近年少见的水平。几个规模类似的友商增速也都创近年最高。
4. X自己生意涨,但其实在中国市场可能是丢份额的。部分是输给了外资竞争对手,不少是丢给了国产。譬如华为的海思芯片就在IPNC等图像处理领域把我们的DSP干翻了。说明中国对芯片的消耗涨的可能更快。
本质上,没有下游巨大的研发、设计和制造能力,是不可能需要上游这么多芯片的。所以,以我在X这么长时间观察中国制造业的理解,我们的制造业确实在扎扎实实的转型升级。中国现在靠的是海量的工程师红利(不光是IT电子类,也包括土木工程、化学生物等)。现在看耐克把工厂搬到东南亚就宣称中国药丸的人,大概活在一二十年前。
很多国家,连X这个以触角长为特点的IC公司,甚至连个办事处都没有。但是X在中国,晶圆厂、封测厂、物流中心、做研发,更不要提市场、销售、技术支持。投资以数百亿计。从这个角度上说,我觉得中国的产业在一点点往上爬,已经和普通国家拉开差距。
产业、科技能不能往上爬,是国家能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最重要的决定因素,甚至是推动上层社会生态政治生态的因素。除了那些资源型国家(如沙特),所有发达国家之所以发达的根本原因,就是在科技树、产业树上站得高。老牌发达国家从工业革命就开始爬了,后起如韩国虽然时间晚但在直追。普通农业、低端制造业不可能使国家富裕,那些行业不可能有超额利润。只有有技术含量的工作才能带来丰厚回报,这点对个人、对公司、对国家都是如此。
关于补充评论:
很多人质疑这个角度的代表性。我觉得:讨论中国经济,全面谁也不敢说。但数百亿规模、近百个季度的趋势、高度分散的下游应用和客户,总能反应点什么吧?更重要的:芯片是高端制造业的根基,对它需求直接反应了很多行业,是很多行业的指向标。很多行业要么直接是消耗芯片的客户,要么被芯片客户所间接覆盖。
想知道现在中国制药企业怎么样?去看看那些卖光谱分析设备的客户买多少东西就知道了。想知道房地产怎么样?看看我们的芯片在电梯控制器客户里如何,看看空调客户业绩如何。想知道电影院线生意好不好,看做影院投影的买了多少数字微镜芯片--这个芯片拿过奥斯卡奖。
想知道国内自主汽车怎么样?看几个国内车厂要的汽车级芯片多不多。想预测下互联网巨头的生意?看看服务器上芯片要的多不多、数据中心专用的电源和温湿度传感芯片卖的如何。前些天大家看到消息说世界烟草销量跌了,你以为是因为控烟?那是因为电子烟…… 至于那些本来就是电子产品的行业,如手机电脑通信设备之类,更是不用说了。
所以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国家下大力气要搞定集成电路芯片。
201703补充
今年一季度X指数很好,不一定超过去年四季度,但同比增速应该是近年来一个高点。今年半导体业回暖应该是路人皆知的现象吧,知乎上都有人问。说明下游制造业很好。
201707补充
上半年国内所有大区和所有团队同比生意都非常好。全国年化几百亿的生意规模,还成长了百分之*十多。尤其是中小客户团队,就是专做长尾中小企业的部门(全国上万客户),也全部成长了百分之*十多,非常难得!
【讲个故事吧】
前东家大小产品线有几十条。以前有个产品线有一种芯片,xxx2046. 是个很简单的IC,就是电阻式触摸屏控制器。手机用的早的都知道,iPhone之前也有触屏手机,但那是电阻式触屏,体验远没有现在的电容式触摸屏好,还需要一个小笔点来点去。当年高档品牌多普达(后来的HTC)、三星、各种PDA、国产品牌等有很多款。
那时触屏手机不像现在那么100%流行,但也算是海量消费品了,作为一个生意来说量很大。我司那个IC卖多少钱呢?刚出来时候1美金一颗,每个手机就要一个,而且市占率极高,几乎垄断。
大家不要小看1美金,一般一个手机公司的年销量都是以百万千万计,也就是说这么个十几平方毫米的芯片上一个手机公司一年就要花数百万数千万美金。做这个产品的老外不要太爽啊。就几个人,每次来中国就像是拯救世界似的,对国内品牌手机是看不上眼的,缺货时还涨涨价。欧洲那位七八月是肯定休假的,去客户那还总是鄙视加班---my value is family first.
后来呢?国产的这种IC出来,东西刚出来大概是我们80%的品质,70%的价格,也有人用,低端品牌。然后慢慢的,品质越来越好,价格越来越低。人家慢慢往上爬,往大做。我司反正利润高,跟着降价,九毛美金、八毛、七毛...就这样一路和国产的杀下去,你猜最后杀到多少? $0.22美金。完全同样的东西,以前卖$1,现在卖$0.22,还在卖,说明还是有钱赚。后来我司出了个改进型号,也没太复杂,就是加强了ESD防静电,加快了反应速度。新型号出来后市场价格大概稳定了大半年,后来国产的也跟进同等性能产品,价格迅速降到$0.2以下,我司觉得没意思,就不做了。那六七个人也不在这产品上了,有的换产品做,有的换了个产品线,有的换了公司。现在这种IC还是有,不过不用在手机上了,在只能用电阻屏的特殊场合,如一些工业、汽车等。现在这种触控IC大头都是国内的了。
我那时看着一个芯片从一块多杀到一毛多,都看傻了。2毛多我司都还有利润,再想想以前国产替代品没出来时赚的利润,更傻了。那时我开始隐约理解为什么欧美人能过得那么优雅了。
这只是我司一个型号上的小故事,我司产品有大几万个。后来这种事也越见越多,类似的事情在客户那也越见越多---国产通信电源出来前,国际品牌卖上万,我们的客户做出来了,现在卖几百,还送一堆服务。进口变频器几万块,国产出来后卖几千。
那些老外以前下午五点就下班了,现在晚上还要陪着国内客户concall。利润降低算是好的,整个市场被端了那是要丢饭碗了。--关键是中国人还特别多,好多领域都想搞。不知道他们想起以前的奶酪,想起在深圳的日子,是否待见中国。
你抢了别人那么多饭碗,当然不可能受别人的欢迎,至少也是原因之一。君不见特朗普竞选,三句不离“中国人抢了我们的工作”。当年美国的排华法案,最大的推手就是美国的“无产阶级”--各个产业的蓝领工人,因为中国劳工吃苦耐劳抢了他们不少饭碗。=========有人误解我举的例子只是中国人做点低端的东西。首先,芯片分档次,但能做出芯片就不低端。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再小的芯片也比做衣服鞋子塑料盆、或者卖矿卖石油高端多了。其次,低端不一定不赚钱。我司现在自己的理念是:把产品做的又便宜又够用是门有技术含量的手艺活。
大产品的例子也不少,如我司数字电视、IP camera的芯片早就被华为海思干翻了。还说手机,当年摩托诺记一统天下的时候,我司的手机主芯片差不多在全球每个角落,影响力大到公司CEO来华被386接见。现在早就从手机套片撤出了,倒是华为海思的手机套片这两年有数以亿计的销量。===============还有人说,日本人、韩国人也抢了很多高端的饭碗,为何他们没有那么不受“待见”?我想说:这么说的人肯定是小年轻,八九十年代日本和美国烽火连天的贸易战、汽车战、牛肉战大概没有什么印象了。
其次更重要的,中国和日本、韩国是完全不一样的国家。我是说规模。这个规模是质的不同。日本才1.3亿人口,韩国满打满算才5千万人口。中国是14亿。日本才能抢多少产业?韩国更不用提了。而中国的人口比所有发达国家总人口加起来还多。如果这么多人口可以加入工业化的大潮,不管你是用何种方式加入进去--富士康产线的小妹也好,京东的送货员也好,大疆的研发工程师也罢,天天跑企业的PE/VC也罢---如果这么多人在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发展起来、动员起来,大家觉得中国可以到什么水平?
中国的规模保证了:
中国人可以进入很多的领域:如果你只有5000万人口,你可能电子发达、造船发达,但是你机械工程、生物、IT、航天...就没有足够的工程师了。而中国不会,中国每个领域的潜在人力资源规模都差不多顶上一个中等发达国家。
2. 中国从产业链低端往上吃,但是即使往上爬,吃到嘴里的也不放口。日本、韩国他们的产业链升级,相对低端的就转移出去了,转移到中国、东南亚、印度。可中国有丰富的不同层次的资源,少数人少数产业往上走的同时,相当部分的金字塔的低端仍然吃在自己口里。中国现在机电制造发达,可还是有大量的来料加工企业、衣服鞋子塑料盆。富士康深圳呆不下了,可以去东莞、去河南。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之内,产业转移可以在中国内部完成。以前是日韩吃肉中国喝汤,等中国这么多人开始吃肉时,汤也没法剩给别人。这个是很恐怖的。东方时事
4.国民技术化合物半导体生态产业园开工;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吴亚飞 文/图)3月31日,邛崃市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举行,集中开工重大项目15个,总投资约353亿元。该批开工项目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项目共8个,包括融捷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园、云南城投成都超硅生产基地、国民技术化合物半导体生态产业园、威高医疗装备产业园和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等,总投资331亿元。
融入成都大局
积极建设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产业生态圈
“在战略部署上,邛崃市以重大项目为载体,主动融入成都大局中明方向、找定位,强担当。”在当天的开工仪式上,邛崃市相关负责人表示,在空间布局上,邛崃抢抓成都实施“十字策略”、重塑产业经济地理机遇,以天邛产业园为核心建设绿色创新产业功能区,以绿色食品产业园、现代农业种业产业园为核心建设绿色生态产业功能区;产业方向上,紧扣成都“五大支柱产业”“五大优势产业”和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以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关键材料及辅件为主攻方向的智能制造产业。
本次开工项目不少以天府新区邛崃产业园区为载体,建设新能源电池、集成电路及半导体材料产业生态圈。
细看产业项目——
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从无到有,邛崃重点利用“总部+基地”模式,共建共享产业园区,引进融捷新能源电池、云南城投超硅、国民技术半导体等重大项目。总投资80亿元的融捷新能源汽车电池产业园项目,主要开发锂电池相关材料、新能源汽车及电池综合利用等,建成后将形成国内领先的锂电池闭环产业链;总投资50亿元的云南城投成都超硅半导体生产基地项目,建设两条12英寸晶圆生产线;总投资50亿元的国民天成化合物半导体生态产业园项目,包含单晶衬底、外延片、芯片设计等12子项目。
传统优势产业以重大项目为载体进行转型升级。邛崃引进总投资35亿元的威高医疗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高分子材料创伤及脊柱骨科系列、微创介入、透析耗材及设备系列等生产基地,并发展西南总部中心,计划在11个月内完成主体工程建设。
服务社会民生
“活化”城市文化名片
当天开工的总投资50亿元的成都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项目(一期)引起了市民重点关注,该项目的开工是邛崃大力发展以文博会展、文创研发、文创旅游产业的阶段性成果。
该项目依托邛窑遗址公园,秉承“让文物活起来”的思路,旨在打造天府文化新名片。今年,该项目计划实施公众考古中心、文创研发中心等建设项目,完成8座大师工作室建设,5月,邛窑遗址公园将正式开园。
该项目位于天府文化临邛文博创意产业示范区,该示范区按照“一个遗址公园、三大文博产业”总体思路,深耕南方丝绸之路文化,凸显邛窑文化元素,发展文博文创+产业。
本次集中的开工基础设施项目和民生社会事业项目共5个,总投资约24亿元。在交通建设方面,13.5亿元的天新邛快速路(邛崃城区段)项目,按照一级快速路标准新建;在城市建设方面,“幸福崃道”(邛州绿道)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长度34.3公里的城市绿道项目;在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方面,6.8亿元的南河路城中村改造项目,涉及884亩土地、500户群众。
创新项目推进机制
政府当“保姆”服务大项目
记者从当天的开工仪式上了解到,2018年,邛崃市计划实施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100个,总投资约9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60亿元。
对此,邛崃推出了一系列保障机制推动落实——
实行“一个重大项目一个指挥部一个工作专班”机制,帮助企业协调解决实际问题。在引进威高医疗装备项目过程中,邛崃针对企业在全省布局50家血透中心的需求,组建30人的“工作专班”,协助企业选址布局和办理审批,推进威高生产基地和总部项目“双落户”。
在天邛产业园,设立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部、智能制造产业部等6个专业化部门,建立园区建设发展资金池,实行“注册登记上门办理”“非要件承诺”“首席特派员”等制度,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园区重点项目从获得土地使用证到取得开工许可证时间由15天减少到1天,企业注册最快2小时办结。
除此之外,邛崃还实行项目清单化管理,对要素保障、前置审批等重点环节罗列清单、明确责任;建立可追溯的督查评价体系,实行周评估、月通报、季考核的评价机制。
5.专家:技术难超越+美国私心 中国半导体突破重围长路漫漫
3 月 23 日,美国总统川普签署总统备忘录,计划对至少 500 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征收 25% 的关税,并将制定新的投资限制条款。 而除了希望减少 1000 亿美元贸易逆差等要求外,美方发布的「301 调查」报告还对中国「芯片」产业获取境外企业知识产权的方式,以及跨境收购等有所指责。
〈严重依赖进口,贸易逆差扩大〉
《华夏时报》报导,芯片在中美贸易战中地位凸显的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芯片消费市场,但长期以来,中国集成电路严重依赖进口,贸易逆差持续扩大。
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 (CSIA) 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 年中国集成电路的产品需求达到 1.40 兆元 (人民币,下同),但国内自给率仅为 38.7%。 同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超过 2600 亿美元(1.63 兆人民币),已经替代原油成为中国第一大进口商品。 同时集成电路的贸易逆差在 2017 年再创新高,达到 1932 亿美元(1.2 兆人民币)。
在强大的芯片进口需求中,美国是中国重要的芯片进口国。 商务部 2017 年 5 月发布的《关于中美经贸关系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出口的 15% 的集成电路都销往中国。
中国早已是美国芯片厂商的重要市场。 财报显示,高通 (Qualcomm)2017 财年在中国大陆的营收为 145.79 亿美元,占总营收的 65%。 早在 2010 年,高通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比重就达到 29%,超越韩国成为其最大市场。
另一家存储芯片巨头美光 (Micron)2017 年在中国大陆市场的营收达 104 亿美元,占其总营收的 51%。 而中国大陆市场在美光总营收中的比重在 2013-2016 年间都保持在 40% 以上。
全球芯片业格局目前十分稳固。 以存储芯片为例,目前全球 2 大主流内存 DRAM 和 NAND Flash 已经形成相对垄断格局。 2017 年三星、SK 海力士和美光 3 家共计占 95% 的 DRAM 市场,而 NAND Flash 市场则被三星、东芝、西部数据、美光、SK 海力士和英特尔 6 家瓜分。
在移动端的芯片领域,Counterpoint 对 2017 年第 3 季的统计数据显示,高通以超过 40% 的市占率位居第 1,苹果以 20% 的市占率位列第 2,后续依次是联发科、三星以及中国的海思、展讯。 重点在于,2016 年 Q3 的市占率排名与之完全一样,只是具体数字有所出入。
〈内忧外患夹击〉
中国企业在全球芯片产业格局中长期处于中低端领域。 目前中国能自主制造模拟、分离等低端芯片,但逻辑、存储等高端芯片目前都无法自给。 此外,紫光展锐、华为海思等企业还能够生产手机所用的射频芯片和基带芯片。 但海思和展讯 2017 年第 3 季分别占据 8% 和 5% 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海思的麒麟芯片都用于华为自身,外部还没有采用。
中国企业在全球芯片产业链上也较为弱势。 在设计、制造、封测等众多环节中,中国企业仅在较为低端的封测领域处于第一梯队。
外患的同时还有内忧。 中国芯片企业的本土战场,已有许多国际芯片巨头前来建厂,抢夺市场份额。 最新的建厂消息来自韩国三星。 3 月 28 日,三星在陕西西安的半导体工厂二期宣布投建。 该厂一期的累计投资金额达到 100 亿美元,目前已经有生产线全线运行。 而二期生产线投资规模在 70 亿美元左右。
〈自给自足迫在眉睫〉
在具有针对性的美国贸易战开打之际,中国提升芯片自给自足程度已经迫在眉睫,国家高层已经高度重视。 在资金方面,2014 年中国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来扶持芯片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投资资金一期超过 1387 亿元。 2018 年 1 月,消息指该基金的第二期募资也已经启动,预计规模达到 2000 亿元。
中国企业还试图采取走出去并购的模式。 紫光集团曾在国内外的芯片领域掀起一连串并购。 2016 年,在紫光集团曾试图以 240 亿元入股西部数据最终流产后,双方在当年 9 月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其中紫光集团旗下紫光股份持股 51%。 2015 年,紫光集团还传出试图以 230 亿美元收购美光,但也因国家安全问题最终落空。
对中国芯片产业来说,制造是未来相对能够快速突破的一个环节。 赛迪顾问集成电路产业研究中心总经理刘堃表示,中国大陆 12 英寸的芯片生产线在加速建设,目前在建或者准备建设的有 20 多条。 他预计,2020 年左右,国内芯片企业在制造环节会实现比较快的发展。
中国芯片企业纷纷投入重金。 在存储芯片领域,紫光集团旗下的长江存储投资 240 亿美元的 3D NAND Flash 生产线、福建晋华首期投资 370 亿元的 DRAM 利基型芯片生产线,以及合肥长鑫总投资 494 亿元的 DRAM 生产线,此前都预 计在 2018 年投产。
IHS 半导体分析师何晖认为,国内芯片无法摆脱进口依赖,源于技术很难超越。 国外芯片巨头的技术积累了几十年,中国企业还有漫长一段路。 她表示,美国有自己的产业保护,不希望中国太快超越。
刘堃也表示,中国芯片企业在技术方面整体来说相对落后。 此外,一些芯片巨头的技术基础非常雄厚,一些知识产权无法避开。
但值得注意的是,随着人工智能的爆发,寒武纪、地平线、深鉴科技等国内 AI 芯片领域的初创企业纷纷拿到融资。 刘堃认为,针对定制化的芯片改造,有利于国内芯片企业提前占领特色领域。
但他也认为,虽然中国在 AI 芯片领域相对走在前列,但是这种爆发源于下游应用的带动。 如果应用没有起来,还是会影响到整个市场。钜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