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复制 laoyaoic 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全球首款纯硅量子计算机芯片在新南威尔士大学诞生;
传统计算机在计算和存储信息的时候,使用的是“0”和“1”组成的“普通比特位”。但是量子计算机的“量子比特位”,却能够借助量子的物理现象,同时叠加“0”和“1”的任意组合状态,以与众不同的方式、更快更好地完成同样的任务。这项崭新的技术,有望在气候和药物研究扥该领域引发一场革命。 当前世界各地已对多种架构进行测试,并且争相推出首个集成了数以百万计“量子比特”的量子计算机处理器。
运行中的 UNSW 纯硅量子计算机芯片
其中包括硅自旋量子比特、离子阱、超导循环、钻石空缺、以及拓补量子比特。遗憾的是,在上述所有架构中,量子位都相当脆弱、很容易产生计算错误。
即便是只包含了少数几个量子位的量子处理器,通常也大到难以规模化生产。好消息是,来自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UNSW)的研究人员们,已经开发出了同时解决这两个痛点的新型芯片设计。
UNSW 的研究人员们倾向于采用硅自旋量子计算方法,因为这样就能够复用现有的硅基微处理器技术。
据近日发表在《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期刊上的一篇论文所述,这是一款基于“互补型金属氧化物半导体”(CMOS)工艺设计的新型计算芯片。
这颗硅量子处理器由一个巨大的二维量子比特阵列构成,采用传统的硅晶体管来控制量子位的自旋,以及用两个量子比特来处理逻辑交互。
论文一作、Menno Veldhorst 博士表示:
通过选择量子比特位上的一个电极,我们可以控制一个量子比特的自旋,其存储着‘0’或‘1’的量子二进制编码。而在量子位之间选择电极,就可以在两个量子比特上执行逻辑交互或者运算。
World's first complete design of a silicon quantum computer
研究团队称,量子计算所需的所有关键部件,都可以在单个芯片中实现。此外,该芯片的体系结构中包含了依赖于存储单一数据的多个量子位的错误校正代码,这是专门为自旋量子比特而设计的。
为了做好生产的准备,UNSW 团队预计还需要对芯片设计进行一些必要的修改。另一方面,他们对实现当前里程碑的速度感到自豪,因为他们 2 年前才创建了一个双量子位逻辑门,并演示了如何在硅芯片上进行量子计算。
太平洋电脑网
2.Tesla开发AI芯片贯彻垂直整合 量产能力能否摊还研发成本?;
Tesla执行长Elon Musk虽然对人工智能(AI)技术发展多所忧心,似乎对AI发展较为的观点较为负面,不过Musk近日却于加州长滩举行的第31届神经讯息处理系统年会(NIPS)上,表示Tesla正在自行开发自驾车用AI芯片,等于证实先前传出Tesla正在开发自有AI芯片的传言。 在此情况下,是否意谓未来Tesla与NVIDIA芯片合作可能分道扬镳,以及Tesla能否负担自行开发芯片可能需投入的庞大成本等,均成为外界关注焦点。 Tesla与超微合作可能性高 据The Motley Fool等多家媒体报导,Musk虽证实Tesla正在开发自驾车AI芯片,但未提到是否是与超微(AMD)合作,或者为了取代目前与NVIDIA的合作关系,不过外界推测Tesla芯片设计可能有与超微技术合作。Tesla也透露其AI芯片开发专案,由曾任职超微及苹果(Apple)的传奇芯片工程师Jim Keller带领,并有多位超微芯片老将担任重要负责角色。 虽然外界认为Tesla要自行开发AI芯片,对合作伙伴NVIDIA来说可能不是好消息,不过Tigress Financial分析师却认为,Tesla证实自行开发AI芯片,对芯片制造厂商来说反而是好消息,因为可能获得Tesla释单委托代工的商机。 Tesla可能仅负责AI芯片设计工作,制造部分则采与外部厂商合作或外包生产模式,未来若有更多厂商投入自驾车AI芯片设计,将可驱动更多AI芯片生产需求,这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因而对NVIDIA或Skyworks Solutions等厂商来说,这样的市场发展趋势是乐观的。 Loup Ventures分析师指出,即使Tesla最后未与NVIDIA合作,但以NVIDIA拥有优秀自驾车芯片技术来看,即使失去Tesla这家合作伙伴,仍有可能获得其他汽车制造商合作需求,如福特(Ford)及通用汽车(GM)等。 因这些传统汽车制造商不具这类AI芯片自行开发及制造的技术,倾向将这类自驾车AI芯片开发委由外部芯片专业商进行,在此情况下,对NVIDIA芯片技术自然会形成需求。 开发AI芯片符合Tesla垂直整合信念 一般而言,想要自行开发客制化芯片,理由不外乎是希望能提升芯片性能、功耗及节省成本开支,且对自有技术有着更大的掌控度,无需受制于外部芯片厂商,这类案例最成功者莫过于苹果(Apple)。Musk也在NIPS会上表示,自行开发AI芯片有助Tesla潜在改善功耗表现,同时降低成本。 部分媒体分析,此举是Tesla减少对其他公司依赖性的一部分策略。目前NVIDIA的绘图芯片(GPU)也广泛应用至AI领域,不过这类GPU并未适用于特定用途,这或许是Tesla体认到有自行开发自有自驾车客制化芯片需求的原因。 Tesla一直是垂直整合信念的拥护者,自行设计芯片完全符合Tesla此一理念,由此也可理解为何Tesla此前要找来Keller的原因。预计这款AI芯片也将有助Tesla朝Level 5技术里程碑迈进,实现Musk此前宣称要在2019年就让全自驾技术面市的承诺。 能否借量产摊平研发芯片成本 开发芯片不仅费时,所需投入的成本也很高昂,因此势必需要规模化量产,借此来摊还所投入的钜额成本。这对苹果来说不成问题,毕竟苹果出货量非常可观,其A系列芯片甚至供Apple TV、HomePod及iPod touch等其他装置采用,尽可能以规模量产来摊平研发成本。 可是Tesla现阶段仍没有如此规模的终端出海口,过去一年仅出货9.5万辆汽车,若未来几年Tesla产量及交货量能大幅提升,当然是有助摊平其AI芯片研发支出,但若未能实现量产目标,这又会成为Tesla另一成本负担,将考验Tesla营运智能。 当前科技产业打造客制化芯片也逐渐成为新趋势,如苹果及华为已在手机中采用客制化芯片,Google自有云端AI服务同样采用客制化芯片,甚至无人机及消费性摄影机也开始搭载客制化视觉芯片。 DIGITIMES
3.今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达559亿美元 韩国跃为全球最大市场;
随着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连续6季年增,与连续7季季增,国际半导体设备材料产业协会(SEMI)最新预估,2017全年全球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年增35.6%,达559.3亿美元,超越2000年的477亿美元纪录,创下历史新高。2018年销售额还会再年增7.5%,达到601.0亿美元,再创新高。 在各类半导体制造设备方面,SEMI预估,2017年全球晶圆处理设备(wafer processing equipment)销售额将年增37.5%,达450亿美元;占全年整体设备销售额的80.5%,为最大宗。 包括厂务设备(fab facilities equipment)、晶圆制造设备(wafer manufacturing equipment)、光罩设备(mask/reticle equipment)等在内的其他前端(front-end)设备销售额也将年增45.8%,达26亿美元,占整体4.6%。 封装设备销售额年增25.8%,达38亿美元,占整体6.8%。测试设备年增22.0%,达45亿美元,占整体8.0%。 再就各地市场而言,预估2017年除了以东南亚为主的其他地区市场销售额会下滑外,其余各地市场销售额都会成长。其中又以韩国与欧洲市场销售额成长最快,分别年增132.6%与57.2%,达178.9亿与34.3亿美元。台湾地区销售额虽然也会年增3.2%,但将以126.2亿美元,落居在韩国之后,排名第二。 台湾地区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自2012年以95.3亿美元,挤下韩国的86.7亿美元后,曾连续5年蝉联为全球最大半导体设备市场,但2017年韩国将会夺回最大市场宝座。 至于2018年,SEMI预估,台湾与韩国地区半导体设备销售额将会分别年减10.9%与5.6%,达112.5亿与168.8亿美元。大陆地区销售额则会年增49.3%,达113.3亿美元,跃居为全球第二大半导体设备市场,台湾则是落居第三。DIGITIMES
4.陆行之:未来五至十年 半导体需求将超乎预期;
国泰证券12月7日举办年度投资论坛ー2018世界趋势前瞻会,国泰证券总经理庄顺裕表示,2018年要关注5G趋势与iPhone X销售,半导体资深评论家陆行之则说,半导体后市仍看俏。
庄顺裕表示,今(2017)年以美国为首的国际金融市场表现十分亮眼,台股同样不遑多让,展望明(2018)年,国泰证券观察到几个重要产业现象。
首先,从3G到4G,再前进至5G,国泰证券观察,5G将是联结万物相当重要的一环,预期未来许多行业将因5G而受到改变,如汽车、医疗保健与物联网(IoT)等领域。
第二,全球在线结合线下的新零售模式正紧锣密鼓的进行中,如阿里巴巴并购高鑫、美国Amazon并购知名生鲜有机超市Whole Foods,以及台湾的全家便利超商推出线上购买线下寄杯缔造亮眼佳绩等。
第三,苹果iPhone X的主流地位是否发生转变,倘若iPhone X销售仍不如预期,对于2018年苹果供应链将是重要观察与转折点。
陆行之于半导体产业有超过20年的研究资历,面对近期外资分析师一口气将晶圆代工龙头股台积电(2330)调降目标价至180元,他有不同的看法。
陆行之说,在未来5至10年高科技产业对于半导体的需求将会超乎预期,市场上将不会再看到有一种主流产品量大似手机,可是将会看到有很多「小东西」在身边,而这个小东西指的就是物联网(IoT)的应用。
陆行之表示,新科技产业如AI将用掉大量半导体的产能,电动车不仅对半导体产能需求有贡献,带动电池产业的蓬勃发展。 由于各项新科技新应用,如物联网、AI、自驾车、电动车等领域的需求殷切,陆行之对于半导体产业后市持续看好。 经济日报
5.‘WannaCry’的警示:大安全时代需要主动安全防御
集微网消息,当前,全球越来越多的数字化转型企业及数字原生企业在借助以云计算、大数据、移动和社交为代表的第三平台技术来运营自身业务,数据成为其业务稳定运营的关键,因此,企业重要的核心资产正在由固定资产向数据资产转移。2017年5月份爆发的WannaCry勒索病毒及变种的危害涉及150个国家,50万台电脑,造成损失近100亿美元,期间全球多家企业级用户的业务由于数据被加密无法运营而被迫关停。
近几年所发生的网络攻击事件的共同特征是迅速、智能、隐蔽,而传统信息安全防御体系缺乏足够的应对能力,因此,攻击者频频轻易得手。IDC认为,信息安全主动防御体系(以下简称“主动安全防御体系”)必须有能力应对下一代先进的攻击手段,唯有具备多平台兼容性、智能化、协同、业务紧耦合、先知预判等能力,方能敏锐洞察攻击者的各种攻击威胁,从而有效阻断或大幅消减新信息环境中的各类攻击。如今的主动安全防御体系不再只是起到桥梁 “护栏”的作用,它真正成为了承载企业业务这艘“巨轮”稳定运行的“船身”— 一旦存在漏洞,“巨轮”将面临沉没之险。
“当前的网络安全形势非常严峻,我们已经进入网络攻击常态化。5月份,勒索病毒肆虐全球150个国家,感染超过30万台设备。此后又发生多起影响广泛的勒索病毒事件。除此之外,我们还经历了规模惊人的数据泄露事件,包括多起云端发生的数据泄露,造成大量的敏感信息被泄露。”IDC中国副总裁钟振山强调,“IDC的数据显示,中国的信息安全防御体系建设,与全球相比较,投入是非常落后的。2016年全球信息安全建设的投入占整体信息建设投入的比例为3.74%,而中国对应的比例仅为1.84%,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从发展环境方面来看,我国网络安全产业面临着良好的政策机遇。作为国家战略的‘网络安全’进入新阶段。今年6月1日《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与之相关的配套法规正有力推动各行业的网络安全建设。”
钟振山表示,中国的企业用户信息系统安全成熟度明显不足,与落后的防护系统相比,攻击者正在积极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的技术对目标系统实施攻击。因此,用户亟需利用下一代安全防御技术,构建主动安全防御体系。未来,基于大数据分析及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网络安全风险态势感知系统,将主动安全防御体系中各个组件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构建智能的主动安全防御体系成为可能。
那么,企业在搭建主动防御体系的过程中,最关键的部分是什么?IDC中国高级研究经理王军民认为,与传统被动信息安全防御体系相比,主动安全防御体系必须能够主动应对最新的网络攻击手段。但在构建主动安全防御体系时同样面临安全防御孤岛,各自为战的固有问题。“网络安全风险态势感知系统形象地誉为主动安全防御体系的‘大脑’。态势感知系统能帮助用户认清威胁环境的变化,掌控风险威胁发展趋势,积极主动防御,提升企业安全能力。”他解释,“网络安全风险态势感知系统是主动安全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结合企业资产,通过威胁情报、机器学习、用户和行为分析等技术对动态的流量、日志等海量信息进行深度分析,同时关联企业信息资产的漏洞、和面临的威胁,自动化、可视化地实现全网络安全的态势感知、事件响应以及资源协同联动。”
“席卷全球的数字化转型正在彻底改变用户体验、业务流程、产品和服务以及商业模式。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在加速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使我们进入网络攻击更趋常态化的‘大安全时代’。”新华三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品牌营销官孙明蓝指出,“今天,在国家重视程度、产业发展空间和法律法规力度等方面,都非常有利于我国的政企机构网络安全建设水平的不断提升。”
他认为,面对大安全时代的全新网络威胁与挑战,需要改变传统的安全思维,用总体、全局的安全观来指导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用户期待的是具备整体网络安全防护能力或整合能力的综合厂商,为其数字化转型全面护航。因此,网络安全行业的有效整合将不可避免。
新华三集团副总裁、安全产品线总裁;新华三信息安全技术有限公司总裁张力解释了新华三的安全理念和策略创新。他认为网络安全行业需要实现三个转变:从对攻击被动响应,转到基于风险的整体安全上来。从单纯依赖和迷恋技术转到融合安全上来,从单点防护转到安全平台化上来。“企业级用户亟需下一代安全防御技术——构建主动安全防御体系。其中,网络安全风险态势感知系统是主动安全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利用大数据/分析及认知系统等相关技术,构建网络安全风险态势感知系统,将主动安全防御体系中各个组件有机结合在一起,使构建智能的主动安全防御体系成为可能。”
新华三最新发布的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核心价值在于帮助用户增强决策预判的能力、快速发现并解决问题、提升安全运维效率、满足安全合规要求,实现对安全风险威胁的“预知未来、主动发现、协同防御、智能进化”核心能力。张力介绍说,新华三安全态势感知系统拥有“平台化”、“智能化”、“可视化”及“服务化”四大技术特性,通过采集全网原始流量数据,结合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对海量异构的安全数据进行挖掘和关联分析,对攻击、威胁、流量、行为、运维和合规等六大态势进行感知,生成全方位的安全全景视图,使用户能够快速准确地掌握网络当前的安全态势,及时发现威胁处理风险,支撑安全决策和应急响应,建立安全预警机制,增强整体安全防护能力。
2016年,中国信息安全市场规模达到US$3354.7M,同比增长25.1%。IDC预计,未来五年中国信息安全软件、硬件、服务市场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到2021年,总市场规模将达到US$9.6B,2017–2021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23.4%。中国信息安全市场规模高速发展意味着未来企业级用户在信息安全方面的投入将持续加大,对于政府、金融、教育、运营商等重要行业用户而言,网络安全风险态势感知系统将成为决定其主动安全防御体系建设成败与否的重要因素。另外,由于这些行业的行业云发展迅速,未来网络安全风险态势感知系统亦或成为一种安全即服务 (Security as a Service),为行业用户下属的单位提供有 价值的网络安全风险态势感知服务。
当然,由于网络安全风险态势感知系统在主动安全防御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市场规模也将成为中国信息安全市场中的一部分,并保持高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