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微网推出集成电路微信公共号:“天天IC”,重大新闻即时发布,天天IC、天天集微网,积微成著!复制 laoyaoic 微信公共号搜索添加关注。
1.苹果还是没有放弃?屏下指纹识别专利被曝光;
在今年发售的iPhone X手机中,苹果放弃了指纹识别技术,采用了三维人脸识别功能。苹果高管甚至对媒体表示,苹果从未考虑在iPhone X中采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目的是投入全部的精力,尽可能提高人脸识别的准确率和用户体验。
不过,近日外媒却爆出了一个有些矛盾的消息。据悉,苹果在欧洲和美国已经获得了一个在OLED屏幕(有机发光二极管,以下称为“有机屏”) 上植入指纹识别的技术专利。不过这一技术是否达到实用阶段,尚无法证实。
在iPhone X上市之前的一年中,大量媒体曾经报道,苹果准备在十年中采用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但是苹果遭遇了巨大的技术难关。据权威媒体报道,在最后关头,苹果被迫放弃了屏下指纹识别,而是采用人脸识别作为身份认证的手段。
不过,苹果高管却表示从未考虑过指纹识别。这一表态和大量媒体的报道完全不一致。苹果高管的说法,是否是真实情况,并不得而知。
根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PatentlyApple报道,苹果公司在欧洲和美国被授予一个新专利,描述了一个特殊的有机屏如何能够识别指纹信息,并且实现简单的应用。
苹果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和有机屏紧密相关,也就是无法适用于传统的液晶屏。在今年的iPhone X中,苹果采用了三星显示器公司供货的有机屏,未来随着供应商增加,苹果将会在所有的手机中全部使用有机屏。
资料表明,苹果研发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并非一项古老技术。上述专利的申请时间是在2015年,而在四季度刚刚被授予。
对于苹果高管自相矛盾的表态,上述国外科技媒体指出,苹果的市场营销和实际研发出现了自相矛盾,可能是营销部门并不了解苹果的研究人员到底在开发怎样的技术。
苹果内部拥有大量的研发团队和研究人员,可能不同的项目组从事不同的技术开发。但是目前可以确定的是,苹果投入了足够的精力,研发屏下指纹识别技术。
苹果在专利申请文件中提到,有机屏在消费电子产品中越来越常见,可以利用技术将有机屏和触摸屏进行整合,并且通过专门的触摸传感器来进行指纹识别。
据悉,苹果将多个屏幕功能层整合的技术,可以应用在多种电子设备中,比如音乐播放器、智能手机或是平板电脑等。
不过技术专利和实际的产品开发属于两个范畴,苹果虽然研发出了一些技术,但是其技术可能尚不具备实用性。
2017年是苹果进入智能手机市场十周年,苹果和库克决定推出一款具有重大升级内容的产品。苹果决定大幅度提高屏占比,并且取消古老的主屏键,这样苹果需要通过其他的手段来实现身份识别。
在智能手机行业,更加广泛的做法是研发屏下指纹识别技术。三星电子目前正在积极开发,有可能在明年的S系列或Note系列中第一次推出屏下指纹识别功能。另外,美国高通公司也已经对外发布了屏下指纹识别方案,预计中国手机厂商将会在明年的产品中使用高通的技术。
不过和整个行业并不相同的是,苹果放弃了屏下指纹甚至是指纹识别,全部依靠全新的人脸识别。据分析师预测,在明年的所有手机中,苹果将会全面配置人脸识别。
不过有不少媒体和消费者指出,在身份识别方面,指纹识别的用户体验好于人脸识别,苹果放弃指纹识别是一个失误。消费者认为,在拿起手机的一瞬间就可以将手指放在某个位置进行识别,“放在眼前”的手机已经完成了解锁。但是在人脸识别中,用户需要将脸部对准手机,浪费了一些时间。
另外,近来已经出现了iPhone X人脸识别被破解或在某些情况下无法使用的消息。比如青少年用户目前无法使用人脸识别。
明年的安卓手机有望推出屏下指纹识别功能,未来手机的发展方向到底是人脸识别还是屏下指纹识别,将值得高度关注。 腾讯科技
2.还不死心?微软又申请2项折叠手机专利;
大约2个月前,微软痛下杀手,砍掉了Windows Phone,不过微软还在申请专利,而且还是智能手机设计专利。
根据itNews的报道,微软又申请了2项专利。两种设计都配有铰链、可折叠屏幕。不过专利的重点不在于折叠设计,它关心的是摄像头。
先来看看第一项专利。
微软设计的设备有两个部分,安装了摄像头,还有机械瓣。根据描述,设备打开之后至少有2个部分。第一部分包含一个摄像头组件,里面有光轴,第二部分也有一个摄像头组件,还有机械瓣,它可以让第二个摄像头组件露出来或者藏起来。
先要解释一下,所谓的“摄像头”,就是说设备、模组、单元至少包含一个图像传感器,可以拍摄数字图像帧,里面有图像数据,可以重新制作成数字图像或者显示数字图像。至于“摄像头组件”可以是摄像头内的任何组件,比如镜头、透镜镜筒、过滤器等等。
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是连接在一起的,连接点可以移动,操作时有两种模式可以选择,一种是两部分合在一起,还有就是分离。
使用时如果合在一起,摄像头组件对齐,作为一个摄像头使用;在第二种模式下,内有光学组件的摄像头组件是被动的,由机械瓣遮掩,装有图像传感器的摄像头组件处于闲置状态,可以作为摄像头单独使用。
看看图片就会更容易理解了。320位置的摄像头组件是光学组件,可以用机械瓣遮掩;310位置的组件是成像组件,可以闲置不用,或者用作独立摄像头。FIG.3B就是第一种模式,此时设备闭合,光学组件320是露在外面的,成像单元310透过光学单元320运行,二者作为一个摄像头使用。
再看第二项专利。
专利描述的是一款便携设备,它也有两个部分。设备的一侧有一个传感器,可视角度120度;另一则有一个光学装置,叠加在传感器之上,可以角度60度或者90度;这样一来,两个组件就可以组成摄像头,放大图像,但是不会牺牲画质。
之前一直有消息说,微软正在开发可以折叠的设备,微软关注的重点是手写笔、数字墨水功能,设备运行Windows 10系统,最快明年就会推出。不过照猜测,微软新设备不太可能与iPhone、Android正面竞争,因为微软曾经明确表示,现在再竞争已经晚了。
微软专利描述的技术可以用在智能手机、平板、笔记本上,手机-平板混合设备和游戏机也能用。专利的发明人包括前诺基亚、华为员工。
在iPhone上市之前,折叠翻盖手机和滑盖手机很流行,苹果改变了手机的样貌,只有最简单的按钮和一块屏幕。现在手机制造商似乎又想刮起复古风,再次引进折叠设计。
最近三星推出了W2018翻盖手机,安装4.2英寸屏幕,手机只在中国销售。韩国媒体还曾说,三星正在开发一款新智能手机,它采用了3面板折叠设计。一直有消息说,苹果与LG合作,正在开发折叠iPhone,LG为手机提供可以弯曲的屏幕。 腾讯数码
3.港媒称美国对华知识产权调查或导致制裁:将招致中国报复;
港媒称,分析人士说,美国对中国的知识产权调查可能导致对中国的电信和半导体产品的经济制裁,而中国则可能对美国的农业部门实施“报复”。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5日报道,华盛顿美国企业研究所的贸易问题专家史剑道说,美国正在进行的301调查可能为美国对中国的电信和半导体产品、包括消费电子产品“实施大规模制裁提供依据”。史剑道说,美国总统可以单边宣布对中国对美出口产品实施6个月的制裁或配额限制,包括零配额。
他预测说:“如果美国采取这种大规模行动,我认为中国也将对美国的农业实施报复。”
报道称,美国贸易代表根据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要求,于今年8月启动这项调查,这是美国针对中国采取的可能加剧关系紧张的贸易行动的一部分。在美国贸易代表结束调查并公布结论之后,如果双方不能谈判达成协议,美国就可能对中国提高关税。
报道称,特朗普政府还发起了旨在减少双边贸易赤字、审查中国钢铁进口是否威胁国家安全的政府调查。这两项调查都可能导致美国对中国采取单边行动。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在特朗普上月初首次正式访华后,白宫正在考虑6项“从根本上挑战中国贸易行为的”单边行动,并有望于明年初作出正式决定。
报道称,在2017年即将结束之际,美国在过去两周内进一步就贸易和经济问题对中国施压。
报道称,美国商务部于上月底对从中国进口的铝合金板启动新的调查。美国26年来首次对中国自主发起反倾销反补贴调查,引发中国商务部的“强烈不满”。
随后,美国又向日内瓦的世界贸易组织提交书面陈述意见,拒绝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这一立场如果得到世贸组织支持,美国就可以继续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反倾销关税。
但史剑道说,美国大部分单边行动规模太小,不足以引发“贸易战”。他说:“中国去年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超过3000亿美元,中国的损失可能更大。”
位于华盛顿的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加里·赫夫鲍尔在接受采访时说,全世界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在未来数月内不太可能爆发全面贸易战。他说,如果美国对全部中国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关税,而中国实施报复,那么“我们马上就会进入贸易战”。特朗普在竞选总统时说,他将对中国产品征收45%的关税。
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数据显示,美国今年前9个月从中国进口了3600亿美元的商品。赫夫鲍尔说,即使是10%的关税,也会对中国造成“巨大冲击”,因为“这相当于每年至少360亿美元”。不过,他说,美国可能于明年5月份采取单边行动,例如,对中国的铝和钢铁制品加税。他还说,美国可能启动“审查程序”,对美国企业可在中国使用的技术范围加以限制。此举将是对北京要求外企向中国合资方转让技术的反击。
赫夫鲍尔说,中国的报复手段可能是,不再采购美国的飞机或农产品。北京还可能对从美国进口的产品征收反补贴反倾销税。 参考信息网
4.海信陷入与夏普诉讼战 狂买难解上游真实短板
海信电器(14.32 +0.85%,诊股)(600060.SH)近期和日本家电企业的缘分真是深厚。不久前刚刚宣布收购了东芝的电视业务,马上又与夏普对簿公堂。
11月29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其微信公众号“知产北京”上刊登了一则有关海信电器起诉夏普侵犯专利的消息。
有消息称,近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受理了海信电器诉夏普侵害发明专利权纠纷一案。
家电行业专家梁振鹏告诉《投资者报》记者:“频繁的发起专利诉讼,体现出双方竞争已经白热化,夏普要争夺更大的市场份额,要从海信手中拿回北美销售权,并向海信断供面板,这让海信显得被动。海信在技术上相对薄弱,面板此前还依赖夏普,因此这次诉讼反击即使胜诉可能也是收效甚微。毕竟在关键技术上海信还是受制于竞争对手。”
从盟友到“相爱相杀”
本次海信发起的涉案专利主要为“一种背光控制方法、装置和LED电视”以及“背光驱动电路和电视机”等两项专利,并均在有效期内。海信在诉状中要求法院判令夏普立即停止侵犯其专利权,停止制造、销售、许诺销售侵权产品,及销毁侵权产品等。
海信在起诉书中称,夏普商贸公司及其关联公司未经海信公司许可,制造、许诺销售、销售的“LCD-60SU860A”等九款液晶电视,均落入涉案专利的保护范围,构成我国专利法第十一条第一款中规定的侵犯专利权的行为。据此,请求法院判令被告立即停止侵权,并要求夏普商贸公司、南京夏普公司、夏普科技公司共同赔偿海信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1000万元。
对此,夏普11月30日发表声明称,夏普集团积极应对且已对海信集团专利提出无效。
在夏普被富士康收购之前,海信更像是夏普的一个盟友,曾在后者陷入困境之时助其一臂之力。现在夏普缓过来了,双方之间的剧情却变成了“相爱相杀”的画风。
据公开信息,截至2015年3月的2014财年,夏普亏损2223亿日元(约合131亿元人民币),已经资不抵债。而此前夏普到2012财年(截至2013年3月)时已连续亏损两年、最终亏损总和超过9000亿日元(约合531亿元人民币),在2013财年(截至2014年3月)时,虽然实现了三年来的首次全年最终盈利,但总体来看,夏普的经济状况很不理想,面临破产危机。
就是在这种状况下,2015年7月,海信收购夏普墨西哥工厂全部股权和资产,同时获得除巴西以外的美洲市场上夏普商标的五年使用权。根据海信和夏普之间的协议,海信托管夏普北美品牌的时间为2016年1月6日至2021年1月5日。海信接管后,夏普在北美的经营稳步提升。
另一方面,2016年年初,鸿海集团以7000亿日元(约合413亿元人民币)收购夏普。被鸿海收购后,夏普业绩逐步好转,2016财年实现盈利,鸿海与夏普还计划在美国设立液晶面板工厂,重新拿回北美市场的夏普品牌使用权,才能在北美打通终端销售的“出海口”。
如此一来,海信与夏普的裂痕就出现了。
争夺北美销售权
被富士康收购后,夏普一改以往和海信合作的关系,强势要求终止品牌的北美使用权。
去年10月,夏普社长戴正吴曾拜访海信,要求收回夏普品牌,但遭拒绝。此后,戴正吴对外宣称,将在鸿海的支持下,采取破坏式的行动,让海信将夏普品牌还给夏普。之后,“破坏式行动”接连不断,停止向海信供屏、在美国违背合同向海信渠道串货、向海信发函单方面要求停止履行合同等。
这一切都未让海信退步,随后夏普的行动升级,今年6月,夏普先后在美国的纽约、加利福尼亚州对海信提起诉讼称,海信涉嫌滥用夏普品牌销售低端产品,进而损害了夏普的商标权益。要求海信停止使用夏普品牌,夏普后又紧急撤销其在纽约的诉讼,随后又在加州法院修订其诉状,索赔1亿美元;夏普还向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提起了对海信的调查申请。
针对夏普的指控,海信方面表示,“海信接手后,美国市场主流的32英寸、50英寸、65英寸电视中,夏普品牌的价格指数均较之前有较大幅度增长,并不存在低价低质的情况。海信将完全遵守双方之前的商标许可合同,继续在北美生产并销售夏普品牌电视产品。”
当地时间11月13日,美国哥伦比亚特区(DC)地区法院做出命令,批准海信要求驳回夏普起诉的动议,同时对夏普申请禁令的动议予以否决。加州北区法院正式就夏普诉讼海信一案做出判决,支持了海信提出的动议,并裁定该案件必须提交新加坡仲裁,直至新加坡仲裁中心完成该案才有继续审理的可能。
上游短板制约海信
根据海信电器三季报显示,报告期内海信电器收入237.46亿元,同比增长7.57%;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仅6亿元,同比大降47%。利润大降的原因是面板价格大涨。而面板是电视的核心部件。
因此梁振鹏认为,海信正是因为没有这一关键技术而影响了利润,中国家电企业要想做大做强,在全球市场取得话语权,就必须建立核心技术,买买买的方式只会让更多的对手想办法打压你。
此外,梁振鹏表示,海信不应该盲目追求在下游的生产数量,一些销售数量低于海信的企业,在利润上表现反而比海信好,说明仅靠下游的规模已经无法确保利润。海信作为世界销售巨头,没有上游面板生产线,无疑是受制于人的,因此,海信应该向上游努力。
11月14日,海信电器宣布将以129亿日元(约1.13亿美元)正式收购东芝影像解决方案公司95%股权。梁振鹏认为,海信此举还是在下游发力,并未认识到自己问题的根本。虽然在拿回北美销售权方面,夏普表现得不地道,违背了契约精神,但因其在技术方面的强势,海信不得不陷入被动局面。
《投资者报》记者就海信与夏普在北美的品牌使用权以及今后的计划等多个问题向海信发去采访函,或许受新加坡仲裁中心要求双方保持缄默的要求影响,截至记者发稿,仍未收到相关回复。 投资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