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热点评测 > 正文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

索尼一向是个不喜欢走常理路线的电子厂商,当所有手机品牌都在用高可视角度的屏幕作为旗舰产品必备时,它的屏幕却一直保留着“自己的风格”,当HTC、魅族、苹果反其道而行坚守800万摄像头像素甚至更低时,索尼竟一口气推出2070万像素,仅次于诺基亚(?)Pureview 808、Lumia 1020。不可否认的是索尼手机始终在坚持着另类的独门思想,而这种思想在Xperia Z1 L39h上上升到了全新的高度。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0

Xperia Z 2.0:故事老套,内容新鲜

Xperia Z1像极了Xperia Z,这无可否认,Xperia Z无疑是手机设计上的一次颠覆,继承自2009年索尼X1050的双玻璃设计(别跟我说什么iPhone 4,这货比X1050晚了半年)其实并不算太大的亮点,Xperia Z真正的革新在于对电源键与侧边的处理。恐怕在智能手机时代,没有哪款手机的电源键与侧边框拥有Xperia Z这样的质感与几何工艺,反过来再看Xperia Z1,它的设计过时了吗?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1

从设计上Xperia Z已经达到OmniBalance的全平衡设计理念,如何在这种平衡上再加以进化?Xperia Z1就是设计团队所交出的最佳答案。如果将侧边框由原先的塑料改为铝制金属,Xperia Z1将会有出色的厚重质感,基于这种想法团队选择由整片金属切割而成的无缝边框,这造就了Xperia Z1一体式边框设计,工艺上更显成熟。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2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3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4

在SIM卡槽里配有OFF插孔,可以强制手机关机

同时色彩以及表面处理同样会影响到边框的最终呈现,在玻璃与金属边框的光线变化上,团队对边框采用了双重电镀工艺,事实上镶边的部分以磨砂进行处理,按键所在的平面则使用平滑电镀上色,另外Xperia Z1的四周改为了圆角设计,边框在相同的角度下呈现着不同的光影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四周毫无缝隙的金属边框会带来天线信号的问题,但Xperia Z1显然不必担心这类情况,因为整个环形边框都作为手机的天线使用,不知道索尼在设计中采用了怎样的小窍门?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5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6

但这样还不足以让喷子们安静下来,质感还是第一步,一台手机仍然需要人性化的设计。Xperia Z被提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没有快门键与扬声器的位置,毕竟一台三防手机没有快门键,便意味着无法在水下自如拍照,Xperia Z1快门键的回归相信深得人心。至于Xperia Z那位于右下角的扬声器可以说是设计上的缺陷,无论是左手还是右手持机都容易挡住喇叭,而Xperia Z1将扬声器移至机身底部,同时狭长的音频口还集成了语音麦克风,解决了扬声器易被挡住的问题。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7

背面最吸引的地方就是那显眼的摄像头与注解,仿佛让人联想到过去索尼爱立信时代的Cyber-shot系列手机,这是自身对摄像头的认可也是一种自信,只是这种认可是否是消费者眼中的认可,让我们稍后揭晓。你可以说Xperia Z1旧瓶装新酒,但无法否认的是Xperia Z1并不是Xperia Z,如果你告诉我两者的设计没有区别,只能说明你眼力不够,而不是索尼没有用心。有故事才能为人称道,有进化才不会被吐槽陈腔滥调,Xperia Z的设计未曾过时,而它的不足则由Xperia Z1来弥补,于此定下Xperia Z1新旗舰的基调。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8

打回原形的屏幕:要色彩,还是要可视角度?

屏幕好坏之争从来没有停歇过,这里说句公道话“世上没有最好的屏幕,只有自己喜欢的屏幕”,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喜欢的标准也是一直在改变。但唯一不变的,就是索尼将所有液晶屏幕都称之为TFT,包括拥有广视角面板的Xperia T/TX以及Xperia Z Ultra,这种定义从技术上来说是完全正确的。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9

何为OLED屏幕?其所使用的屏幕材质为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对应液晶屏幕所采用的LCD材质。那么TFT是什么,与LCD又是什么关系,事实上TFT的全称为薄膜晶体管,是LCD面板广泛采用的驱动技术,与屏幕材质毫无关系,甚至就连OLED屏幕也会采用TFT驱动,而我们日常所称呼的TFT则泛指TFT-LCD。IPS是TFT液晶屏所采用的一种技术,由日立发明,而SLCD压根谈不上什么屏幕技术,只是一种宣传名词而已,基本等用于Super AMOLED。至于大家时常吐槽的TN,我真佩服你,光目测都能鉴定出来,有这么好的眼力不去当调色师真是屈才了。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10

左为Xperia Z Ultra,右为iPhone 5

回到日常使用上,我们都知道Xperia Z Ultra有着不输于iPhone 5的可视角度和色彩,那么同样使用TFT的Xperia Z1表现会如何?说实话在拿到Xperia Z1后,它没有带给我Xperia Z Ultra屏幕的那般惊艳感,如果说后者的显示效果可以用水润来形容的话,那么Xperia Z1就是干柴烈火。对比度和色域上,Xperia Z1要更好些,但饱和度没有Xperia Z Ultra高,总而言之有点OLED屏幕那种干艳的味道,我们用几张对比图来直观感受下。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11

左为Xperia Z Ultra,右为Xperia Z1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12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13

其实第一张图才是说明问题的,后面两张都仅仅是附赠,毕竟作为一名普通用户我从来不纠结可视角度的问题,或许你会和我辩论Xperia Z1的侧面是如何泛白不堪,但我没有那样的癖好,我的手很稳不会随意抖动手机屏幕,而且Xperia Z1的正面显示效果让我很满意。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要纠结平常压根不会用到的可视角度,难道这关乎到用户逼格的问题?以可视角度来判断屏幕好坏的现象是个病,得治!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14

Xperia Z Ultra的可视角度确实令人惊艳

但现在的大部分消费者确实更偏向于广视角屏幕,难道索尼采购不到好屏幕吗?显然不是的,Xperia Z Ultra有着6.44英寸1080p的广视角显示屏,Xperia Tablet Z又有着10.1英寸1920×1200的IPS面板,我们不难看出索尼在战略上的考虑。手机应该是个比较私密性的设备,与注重多人分享的平板、笔记本电脑不同,甚至还有配件厂商推出防偷窥膜,坐在地铁上我也很讨厌旁人盯着我的手机看,所以定位于平板手机的Xperia Z Ultra等大尺寸设备都采用了广视角面板,而5英寸及以下的旗舰机则更注重色域、色彩上的表现,所以我看到了TRILUMINOS、X-Reality等各种BRAVIA显示技术的采用。X-Reality图像引擎与之前采用的BE不同,是一种超高分辨率处理技术,能够分析像素点以还原清晰的图像,而且色彩上也没有BE那么重口。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15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16

左为启用X-Reality,右为关闭

诚然,索尼眼中对于好屏幕的定义与消费者们的认知相差很大,但我们不妨扪心自问下,不仅仅是Xperia Z1还有其他品牌,抛去可视角度等参数上的偏见与虚荣,这种显示效果你满意吗?OLED屏幕从参数上可以说压倒液晶屏幕,但三星的屏幕实际效果如何也只有用过的人自己知道。反过来我们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索尼的这种做法并不讨好,自iPhone 4以来广视角面板在用户心目中深深扎根,消费者一旦被宠坏就很难再用回可视角度低的屏幕了。就算色彩再好,光可视角度一项就足以成为剔除的理由,索尼改变不了这种习惯,所以还是老老实实用广视角面板来取悦消费者吧。

脱胎换骨的流畅体验:不像是索尼的手机

在Android 2.3+双核处理器的时代,大多数安卓智能手机都谈不上非常流畅,但那时的Xperia arc以单核+512M RAM的配置也获得了不错的系统体验而为人们所称道。但进入Android 4.0后,索尼仿佛失去了方向,新开发的ROM反而不如之前流畅,拿Xperia S来说,以我的切身感受在程序菜单、桌面滑动上反而是Android 2.3最为流畅,Android 4.0其次,而Android 4.1是掉帧、卡顿最严重的,但应用内切换、操作上Android 4.1则更快。这说明一个问题,索尼的ROM一代不如一代,撇开Android自身的进化,系统流畅性不但没有赶上原生Android的快速发展,甚至被其他厂商远远甩在后面,欣慰的是我们终于在Xperia Z1看到了索尼的洗心革面。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17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18

此次搭载的新UI事实上在Xperia Z Ultra发布时就已亮相,只是因为尚未优化到位所以Xperia Z Ultra初期仍然采用上一代系统,现在行货可通过升级获得新ROM以及X-Reality等技术。总而言之,Xperia Z1的系统依旧保持索尼一贯的风格,即简洁与高效,没有花哨的界面,也没有强大的人性化功能,一切只为提高生产力而服务。最明显的变化有三个地方,一是系统界面上的,应用程序菜单将所有选项集成在了隐藏的左侧栏里,使用方式类似于新版的谷歌地图,从左侧边框向右轻轻滑动就可唤出菜单选项,尽可能地使界面显得简洁、不占空间。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19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20

Android 4.2.2系统新UI

第二点就是界面滑动“异常”流畅,与同样采用2.2GHz四核骁龙800处理器、2GB内存的Xperia Z Ultra可以说是脱胎换骨,因为Xperia Z Ultra无论是程序切换还是界面滑动都带着索尼固有的拖延感,虽然不能说卡顿,但毕竟谈不上行云流水。但是Xperia Z1总算是有种“抹了黄油”般的顺畅感觉,与体验下来的Galaxy S4属于同等流畅性,如果你还不相信,就用喜闻乐见的跑分来说话吧。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21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22

左为Xperia Z1安兔兔跑分,右为Xperia Z Ultra

在配置上相差无几的Xperia Z1与Xperia Z Ultra,跑分也相当接近,两者同时拥有Android手机中最强劲的性能,目前搭载骁龙800处理器的手机还甚少,仅索尼就已经占了两款。无疑Xperia Z1下的骁龙800开始真正施展拳脚,全新的Krait 400架构以及Adreno 330图形处理使得Xperia Z1进一步登上最强Android手机的宝座,同时骁龙800带来的双通道内存与大容量I/0负载总算解决了原先索尼手机极为不满的相机启动与照片加载,无论拍摄速度还是启动速度都顺畅无比,下面看一段视频实际感受下Xperia Z1的流畅体验:

看不见视频的点这里

最后一点,就是续航能力,Xperia Z1使用了一块不可更换的3000毫安电池,大家尽可以吐槽电池的不可更换,但Xperia Z1的续航确实令人满意。与Xperia S进行对比,很明显地感受到过去的机子待机状态下也非常耗电,运行程序时电量就直线往下掉,而Xperia Z1关闭屏幕后耗电并不明显,甚至不需要特别开启STAMINA模式,平日里刷刷微博、聊聊微信电量的消耗也非常缓慢,晚上睡觉启动飞行模式甚至只会损耗2%~3%的电。但是长时间打开相机拍照,特别是连拍、图片效果时电池就会急剧消耗,这或许与BIONZ影像处理器以及图片效果加载有关,是Xperia Z1日常使用中电量消耗最为明显的。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23

我们不会说Xperia Z1的体验非常完美,也不会费心去争论索尼的UI好不好,但至少Xperia Z1是一台能够让你忘却过去的一些缺陷,并静下心来去体验手机乐趣的机器。没有国产厂商那般人性化的功能,也没有国际品牌深度定制的系统,索尼依旧保有自己的一份固执,仅仅只是将流畅度提升至旗舰机应有的水平,这一切难道只是为了突出Xperia Z1的最大卖点——2070万像素摄像头吗?

走数码相机的路:镜头、传感器、影像处理器齐亮相

索尼这家公司受了多年的窝囊气,率先推出世界首台OLED电视,却被三星抢了风头,明明苹果、三星都用索尼的手机传感器,但索尼手机的拍照效果就是被群嘲,最终变成绣花大枕头。Xperia Z1是首台由索尼移动与索尼影像部门通力合作发布的手机,没有安分地主打像素,镜头、影像处理器都焕然一新,意味着彻底与过去那个各自为政的索尼决裂,Xperia Z1头上的那个SONY Logo真正变得有所价值。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24

27mm广角、F2.0大光圈的G镜头,1/2.3英寸2070万像素传感器与移动版BIONZ影像处理器,还没接触Xperia Z1就被这些营销名词深深捕获了芳心,但是索尼并不是诺基亚,他们还想玩点特别的东西,连拍、图片效果这些Xperia Z已经玩腻了,全新设计的程序带来Info-Eye模式,能够读取照片中的内容,识别地标建筑、美酒、文本等信息并给予反馈,时光平移能够在开始拍摄前就捕捉到前1秒的30帧影像,保证不会错过任何一个瞬间,最有趣的AR虚拟现实增强可以为场景加入诸多虚拟效果,如恐龙、童话、派对等,甚至还可以通过商店下载相机插件扩展功能,趣味性也是索尼打造全新摄像头中的一环。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25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26

通过点击右上角的按键,可以跳转到商店为相机添加插件,目前行货仅有一款插件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27

Info-Eye演示,可以识别照片中的文本,还有地标建筑、酒、二维码等识别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28

时光平移,可以记录下拍摄瞬间、前1秒与后1秒各30张共61张照片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29

多种AR效果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30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31

索尼手机的相机程序一直有两个可取之处,第一个是高级自动模式,是从索尼Cyber-shot数码相机移植到手机平台上的,可以识别不同的光线环境以调用各种匹配的模式,第二个是手动模式,其中可以调整曝光补偿、测光、ISO和白平衡,还有数码防抖、HDR等选项。Xperia Z1对高级自动模式又做了新的改动,以往高级自动模式不会完全调用摄像头的所有有效像素,比如Xperia Z拥有1300万像素,而高级自动模式最多只能拍摄1200万,而Xperia Z1拥有高人一等的2070万像素,但高级自动模式则永远定格在了800万像素上。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32

暗光下噪点的控制也很出色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33

当识别为聚光灯模式时,相机会自动启用点测光,优先对中心的发光源进行曝光

Xperia Z1的高级自动模式依然非常好用,无论在哪种环境下都能获得不错的效果,夜景模式恐怕是所有识别场景中最好用的,通过多张合成的方式减少噪点,这样在夜晚都可以获得画质纯净的照片。同时在遇到弱光环境时Xperia Z1会降低像素至200万,然后通过BIONZ影像处理器的内部算法进行高像素处理与降噪,得到一张所谓“干净”的800万照片,但我们不难发现整个画面涂抹严重,边缘带着锐化的痕迹,这些都是经过插值放大像素所产生的后果,这种效果你能接受吗?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34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35

点开看大图,左边启动弱光模式,右边则为正常模式

可见索尼将高级自动模式强制设定为800万并不是没有道理的,仅利用2070万像素传感器中的800万来获得画面稳定、感光度高的照片效果,因此我们可以在手动模式中看到,当设置为2070万像素时,相机是无法调用场景模式与HDR的,如此高的像素无论哪种都对影像处理有着极大的负担,这种负担会影响到使用者的体验。虽然很遗憾,但使用800万拍照也未尝不可,我们通过对比Lumia 1020与Galaxy S4来直观感受下Xperia Z1的画质吧。

Lumia 1020与Xperia Z1使用最高像素,3800万与2070万,Galaxy S4则使用1300万像素: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36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37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38

上为Xperia Z1,左为Lumia 1020,右为Galaxy S4(下同)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39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40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41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42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43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44

三者同样对画面中央进行测光,只有Galaxy S4出现了测光不准,导致严重过曝

Xperia Z1使用高级自动800万,Lumia 1020与Galaxy S4不变: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45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46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47

注意白平衡

更多Xperia Z1样张: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48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49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50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51

我们不奢望以Xperia Z1那1/2.3英寸2070万像素的摄像头能干得过Lumia 1020,但碾压下Galaxy S4还是可以的,无论白平衡还是噪点抑制,Xperia Z1都表现出了Android手机中的顶级水准,索尼这次终于翻了回身。但谈到Lumia 1020,其高感确实难以超越,大底的优势很明显,虽然Xperia Z1的白平衡较准,但论画质恐怕还是Lumia 1020更胜一筹。不过我们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那就是拍摄速度,Lumia 1020从快门到完成拍摄,需要花费1~2秒甚至更多的时间,但相比之下Xperia Z1可以瞬间完成拍摄并查看照片。可以说Xperia Z1是一台画质与速度都较为均衡的拍照手机,这是出乎意料的地方,因为之前的索尼手机都存在拍摄速度慢、加载速度慢的问题。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52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53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54

上为Xperia Z1以自动模式拍摄

下为支持点测联动的手机,通过对天空、建筑物的不同测光来得到不同的曝光效果

但我们并不想给Xperia Z1的相机一个很好的高分,为什么?那就是点测联动的缺席。尽管Xperia Z1提供了平均、中央、点三种测光方式,但基本都是以中心为测光基准,论自由度,点测联动可以通过使用者的判断来获得正确的曝光,对所选的对焦点进行优先测光。索尼限制了用户关于测光的自由度,显然不得人心,自从iPhone 4以来越来越多的手机开始支持点测联动,索尼还专情于仅有的三种测光方式,难道是低估了群众的IQ吗?为什么有时索尼手机拍出来的照片泛白,就是因为测光不准,摄像头摄入了曝光不准带来的多余光线。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55

手持夜景模式在夜晚时能够获得低噪点、不抖动的样张效果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56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57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58

上为高级自动800万,左为手动800万,右为手动2070万,光线环境会有所不同

手动800万能够获得更多的光线,自动ISO最高可达6400,而2070万则感光度稍弱

从Xperia arc第一次搭载背照式CMOS,到Xperia Z使用积层式CMOS,Xperia Z1则是镜头、传感器、影像处理器全套换新,宁予友商、不予家奴的索尼终于大彻大悟,自己好才是真的好!告别之前落后挨打的局面,Xperia Z1做到了,但这或许才刚开始,索尼的下一目标是什么?当苹果和魅族已经在叫嚣800万最好时,借着2070万东风的索尼开始分道扬镳。是的,全球市场有三分之一的传感器来自索尼,800万也好,1300万也好,都流进索尼的腰包,只有走出一条与他们不一样的路,索尼才有机会脱颖而出,而不是只赚那些半导体的钱就开始乐呵呵了。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59

尾声:索尼这次是玩真的

不用怀疑,Xperia Z1是理所当然的旗舰,不是之前那些小打小闹、闭门自high的机子所能比拟的,它是索尼的一款用心之作,也是诚意之作。索尼想要表达的,就是自己对于手机的一份理解,这当然包括注重色彩而免谈可视角度的屏幕和顶风作案不惜推高像素的摄像头,索尼都有自己的看法与思想,这是索尼的个性所在,却也是无奈之举。目前的智能手机市场以三星、苹果的势力最为庞大,两者已经称霸手机领域多年,可以说是旧势力的体现,他们也同样遇到了创新的瓶颈,而诺基亚、索尼等老牌电子厂商要想超越他们,按部就班地升级是没有出路的,打造“独有”的手机是他们突破重围的关键。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无论系统还是硬件都已经相当成熟,均衡的时代已经过去,新的战场将是拍照手机、美颜手机、音乐手机等专有领域。而满载着思想,走上独木桥之路的索尼,已经准备开战了。

满满的索尼味 审视站在独木桥上的Xperia Z1 L39h60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