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传感器最开始的起源是高纯度硅砂。通过严格的加热程序,在硅片中非常谨慎的将砂定时分层。之后把硅片通过制作工具蚀刻。制作越精密,硅片越好,它的物理特性也就越小,能够更可靠地加强硅片。
Phase One IQ260. 10 min @ ISO140. Schneider 55mm LS. Niels V. Knudsen拍摄
随着时间的推移,Dalsa以及整个行业也在提高该过程,通过蚀刻缩小硅片的尺寸,和提高电子产品里面以及周围每个像素的精度。理论上对于传感器的设计几乎没有什么特别限制,但就像设计师必须为建筑规划蓝图一样,要立足于现实世界中,一个传感器设计师必须坚持以现有的物理技术将电路、形状和大小蚀刻在硅片上。
上图的100% 截图
整体行业趋势是改进制造工艺,创造比以往更高分辨率(这需要更小的像素大小)的传感器。例如飞思IQ180和Aptus-II 12数码后背传感器的发展,这需要大量的制造改进将像素的尺寸大小从6微米缩至5.2微米,同时增加动态范围和色彩保真度。
飞思IQ260打破了这一传统,将这些工艺上的改进运用在飞思IQ260全新的6000万像素传感器的设计和制造里。利用这些改进后的加工工艺让飞思和Dalsa公司的传感器设计中的更大的灵活性,包括以前认为不可能的像素级电路的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