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三星电子2012年第一季度已超越芬兰的诺基亚,首次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商。事实上,如果单论出货量,三星已无人能敌,今年第二、三季度,其手机出货量均是苹果的两倍,截止至目前的年出货量达到了4.2亿部,占据了30%以上的全球市场份额,下一年更是预计出货5.1.亿部。虽然苹果推出iPhone 5手机,但依然无法拦阻三星的强劲增长势头,分析师预计,三星第四季度营业利润也将创下新高,未来一到两年,三星也许就会在市场份额、市值方面全面超越苹果,成为世界最大的手机制造型企业。
中国企业有待破茧
中国连续数年是世界最大的手机制造国,也是世界电子制造中心,2010年中国的手机出货量接近10亿,占全球总量60%,这两年,受功能手机低迷,智能手机兴起的市场环境影响,中国手机出货量有所下降,但预计今年智能手机出货量依然会达到1亿,而功能手机则超过5亿。
然而如果单以个体企业论,中国的手机制造厂家则没有一家能与三星比肩。华为和中兴通讯是中国最大的两家智能手机制造商,虽然已经跻身全球最大的十家智能手机供应商之列,但2012年华为与中兴智能手机合计出货量才接近6000万部,其它中国智能手机厂商包括金立、阿尔卡特、联想、宇龙酷派、北京天语和TCL,以及小米和阿里巴巴等网络公司起家的后起之秀,就更加不值一提了。三星仍然是中国国内市场乃至全世界最大的智能手机供应商。
我们不禁要问,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手机制造国,为什么无法孕育出像三星这样的世界航母级手机制造企业呢?
手机制造核心差异在供应链
手机成本可以分为制造成本,经营成本和库存成本。制造成本是手机从研发到采购到投入生产等环节产生的费用,经营成本是手机企业做品牌营销的相关的支出。第三点经常被企业忽视,因为一个厂家生产的手机不一定都能按照市场价卖掉,甚至有可能变成尾货,积压在仓库里,这就形成了库存成本。
传统的手机厂家,例如众多以功能手机起家的企业,他们在供应链管理上有更多的经验和渠道资源,在制造成本上的优势就远远大于互联网公司。例如手机在供应链上需要采购上游的元器件,而有很多高端的摄象头、逻辑芯片等产品,都是稀缺资源,这些资源需要长时间的渠道积累,尤其是对于新进的公司和中小型企业来讲,获得上游厂家和大型分销商的直接供货并不容易,如果在采购环节上无法得到最优组合的上游资源或者有竞争力的低价,则制造成本会直线上升,甚至可能因为受元器件品质低劣影响而增加最终成品的库存率。
虽然新进的互联网手机企业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通过电商和网络营销的方式,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达到非常大的品牌营销效果,并能直接获取所有的订单的没有水分的数字,缩减经营成本,但品牌营销最后还是必须依赖于最终的产品品质和制造成本、库存成本的控制,也就是回归到对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中。
小米手机前期的网络营销和公关传播做的轰轰烈烈,粉丝不少,雷军也被炒成了“雷布斯”,然而仅仅因为高通APQ8064处理器一个IC元器件的产能不足,小米2就只能一再推迟发售,甚至直至今天依然供货不足,备受消费者诟病,粉丝也变成了“黑粉”。
所以无论是传统企业还是互联网企业,无论是功能手机还是智能手机,造成其发展核心差异的还是对供应链的不同管理能力。
供应链的模式可以归纳为4种,第一种是苹果的模式,上游供应商必须按照它的要求来开发产品,其上游生产线则细分成成千上万条,分布在全世界,这种模式被称为驱动型供应链;
三星是自有型供应链,它拥有世界最先进之列的IC元器件研发中心和元器件生产厂,从产品的设计到IC元器件的生产、到元器件的配套方案设计,最后到手机的组装,都采取一体化自供,能供应链上实现无缝对接,大大节省了沟通、运输、采购等成本,不需要借助外来上游供应商,因此其制造成本和库存成本也能压缩到最低,这是其手机制造相对其他厂家的主要优势;
成本创新型一般为没有自己品牌的白牌手机厂家所采用的模式,所有的上游的供应链链条的模型都跟一个有品牌的手机有很大的区别,这是从最低价的产品创新;
中国现在运用最广泛的是合作型供应链模式,手机厂商必须要和上游的供应商合作,决定采购组合方案,最后议价,和不同的供应商合作,采购的IC元器件品质不同,价格不同,对最后的成品影响极大,就如前面说过的小米,手机都发布了,最后发现自己要的芯片供货紧张,拿不到货,整个生产线都必须停掉,损失之大就无法估计了。
新模式助推供应链管理
中国虽然在低端元器件制造上居于全国之首,但高端IC元器件的创新技术研发和规模制造并不占优,所以国内电子制造企业通常需要到全国各地甚至到国外采购不同功能的IC元器件。
目前全世界大概有10万家左右的品牌厂家做IC元器件的开发和生产,其中最大的是因特尔,高端的品牌基本都在国外,而中国在IC元器件分销渠道虽然也有将近10万家,但中国的中小制造业的企业数量太庞大,将近500万家,大部分只能在华强北和中关村的零散门店解决采购问题,品质无法得到保障,成本居高不下。
正是因为在供应链管理上存在这样的差距,中国的手机制造企业自然难以和三星之类从供应链源头就开始管控的企业匹敌,而承担着中国电子产业创新使命的中小企业也无法发挥所长,这是造成我国手机制造量虽然居世界之首,但却无法孕育出一个足够大的,能冲击世界级手机制造企业的主要原因。
这种境况已经持续了20年,是不是注定以后都无法得到改善呢?实际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种线上分销模式也开始涌现,特别是工业品电商开始登上历史舞台,我国电子产业供应链不畅的情况已经有望得到改变。
科通芯城就是一个新世代的工业品电商,它是中国首家IC元器件自营电商,目标就是通过线上平台模式解决中小电子制造企业采购难的问题。
作为一家传统IC元器件分销集团起家的电商,科通集团既拥有强大的后台管理经验和深厚的上游渠道资源,也有着互联网企业所特有的创新营销模式和快速变革能力。利用这个线上平台,中小企业不但能快速查询、浏览大量来自上游正品渠道的产品信息,而且能一站式完成解决方案咨询、产品选择、价格协议和预订支付,通过全流程的供应链管理服务,从上游开始缩减时间和成本,提高效率,及时作出产品线调整,也能得到品质保证。
科通芯城执行副总裁朱继志甚至看的更远,“我们的期望是3年后科通芯城的线上品牌IC元器件品类可以超过3万种,能集合更多国外的高端品牌,这样我们国内的制造企业就可以真正完成一站式世界采购,其制造成本能压缩至最低。”
事实上,除了手机制造采购,中国的IC元器件年交易额有2万亿,其他电子制造企业,例如工控、平板电脑、汽车、医疗、航空等等领域对供应链优化的需求也同样高涨。科通芯城这类创新工业型电商模式的兴起,必然会让中国电子产业上下游同时受惠,助推中国企业供应链管理,相信中国手机制造企业摘星世界之首的一天已不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