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波导股份深陷缺主业怪局:战斗机被卸了导航仪

一架被卸了导航仪的战斗机:波导股份深陷“缺主业”的“无头”怪局

波导股份,曾在2003年打败了当时世界手机业三强的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爱立信,而坐上国内市场的销售宝座。但如今,波导股份却深陷“缺主业”的“无头”怪局:主业手机业务已沦落成一架坠毁了的战斗机残骸。

在这个怪局下,对外放贷收息业务竟反串起了波导股份的自救主角。而其主业手机业务,正逐渐山寨化,甚至存在通过与上游的软件预装公司携手,在波导手机内预装“吸费”软件而开辟收入源的违规嫌疑。

“无头”的波导股份,仍在一片残骸废墟中寻找着下一步的出口。

陷进“缺主业”泥潭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汇总波导股份2012年中报数据后发现,上半年波导股份实现营业收入约4.27亿元,其中主业手机及配件、软件及技术服务收入共约3.9亿元。表面上看,波导股份的主业线条较为清晰,其实不然。

在主业约3.9亿元的收入中,境内收入仅7348万元,占比17%,境外收入约3.2亿元,约占75%。

一位接近波导股份的业内人士对记者道出了波导股份上半年境外收入的真相:身处前有苹果、三星等品牌厂商棒打,后有山寨手机冲击的环境下,目前波导股份已由品牌厂商转型为代工厂商。其境外业务主要是与非洲、印度、孟加拉国等国家的海外手机贸易商合作,向他们提供手机配件的设计、生产等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2002年时,如日中天的波导股份,与法国手机厂商萨基姆携手,各自出资1270万美元,合计注册资金2540万美元,组建了一家公司。在这项合作中,波导股份主要承接后者的手机相关订单。根据波导股份2002年年报数据显示,2002年波导股份海外营收收入为1.6899亿元,利润3564万元。波导股份管理层同时在报告中表示,2002年公司自主品牌手机出口已有实质性突破,远销东南亚、印度等地区。

然而在2008年,深陷亏损泥潭的波导股份,正寻求卖子脱困。在此背景下,当年波导股份将此家合资公司50%股权转卖给了萨基姆,自此,两者间的合作中止。相应地,波导股份收缩国际市场西门子力度,手机出口量也随之下降。

“海外市场目前已经成为了国产品牌厮杀的战场,价格战非常激烈。波导股份自身的品牌优势不强,相对于中兴、华为等通信设备商来说,也缺乏与国外运营商合作的基础。”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目前,波导股份手机主业收入中近八成的境外收入仍可能继续下探,而在中国庞大的手机市场,上半年波导手机在境内近7000万元的收入额,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手机业务境内外受阻,已被边缘化的波导股份手机主业未来业绩堪忧,且正滑向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危机中。

十年间从“龙头”到“无头”

如今波导股份的窘境让人感慨万千:2003年时,波导股份曾在国内手机市场俯视群雄,然而在短暂的灿烂之后,便盛极而衰。

波导股份起家于寻呼机,而发迹于手机。

1999年,在国产手机匆匆上马的潮流中,正冲刺上市寻求转型的波导股份,饥渴般地涌入了中国手机业首批探路者行列。

原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经运处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的国内手机市场,摩托罗拉、诺基亚、半导体、爱立信等四大巨头占据84%的市场份额,其中摩托罗拉、诺基亚分别以39.38%和32.27%的占有率雄霸冠亚军宝座。

1999年在手机业白手起家的波导股份,凭借着歌手李玟口中的一句“手机中的战斗机”,在手机市场不断攻城拔寨,短短4年后的2003年便登上了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宝座。记者根据原信息产业部经济运行司经运处的一份统计数据汇总后发现,1999年进入手机业的波导股份,1年后的市场占有率仅3.2%;2001年增长1倍至6.4%,2002年和2003年1~10月继续上升至9.9%和14.2%。

值得注意的是,波导手机崛起的背后,正是国内手机市场首次上演国产手机品牌集体雄起与国际品牌在国内市场败退的疯狂剧本。

期间,除了波导股份外,长虹、康佳、夏新等国产品牌同样上演着飞奔的狂欢剧情:以TCL手机为例,2000年~2003年前10月的国内市场份额分别为1%、3%、8.7%、11.2%。

在波导、TCL、康佳等的带领下,2003年,国内品牌手机厂商在国内的市场占有率由1999年时的5%飙涨至54.7%。其中,波导、TCL、康佳三家企业挤进行业产销前十名,国内市场占有率高达31.6%。特别是波导手机,国内销售量已超过全部外资企业,跃居全行业第一。

在这波国产品牌抢位的浪潮中,波导股份的成功上位,主要缘于当时的国内手机市场,属于粗放式的初级增长阶段。彼时,市场容量不断放大,但产品功能较单一和同质化。在这种背景下,以波导股份为主的国产品牌,高举“贸易至上”原则,以低价格和非主流的三四线城市为突破口,一路过关斩将。

在产品与目标消费群定位上,波导股份避开洋品牌重兵布阵的一二线城市和中高端市场,而以三四级市场为开拓重点。为配合此策略,波导股份耗资近4亿元自建了 “中华手机销售第一网”的销售渠道,同时配以大量的低价中低端手机产品。鼎盛时,波导股份自建的销售渠道,旗下共有41家分公司,410多个办事处和5000多人的销售队伍。

“贸易至上”的波导股份,技术是其短板,这注定了后来波导手机宿命般的轨迹。

2004年国内手机市场环境风云突变:一方面,随着消费者对摄像、蓝牙、JAVA等手机个性化需求的兴起,手机业面临转型,而以波导股份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厂商的技术劣势逐渐显现。相应地,以当时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等为代表的国际厂商以其技术优势不断收复失地;另一方面,2003年及之前手机市场的高速增长,让波导股份对2004年的市场前景过于乐观,而市场的突变,导致波导股份出现了巨大的产能过剩现象,2004年波导股份的库存量甚至曾冲高至20亿元。记者注意到,波导股份2004年年报数据显示,2004年度波导股份总资产为50.96亿元,也就是说,2004年波导股份一度冲高至20亿元的库存,相当于当年年末公司总资产的39%。

对于2004年波导股份遭遇的行业转型困境,波导股份董事长徐立华曾对外诉苦道,2003年年中,波导股份每个月的回款额在8亿到10亿元,而2004年已下降至每个月1亿元,回款额的下降缘于前方销售不动。而在庞大的供应量背景下,2004年波导股份每个月手机存货量达80万~100万台。

在这种背景下,2004年波导股份业绩一片“绿油油”。2004年波导股份年报数据显示,当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净利润分别为102.46亿元、2.58亿元、2.07亿元,分别同比下降5.49%、26.13%和15.33%。

2004年开始,伴随波导手机销售的受阻和利润的直线式下降,原先波导股份引以为傲的庞大销售渠道渐渐地变成了一个沉重的包袱。此后,试水房地产和汽车业的多元化发展失败、山寨机逆袭和手机牌照制度被取消,成为压垮波导股份的最后几根稻草。

2005年,波导股份出现了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当年亏损额达4.71亿元,与上一年的2.07亿元净利润相比,同比大降328%。此后,在2007、2008年连续两年,波导股份分别亏损5.94亿元和1.67亿元。根据上市公司相关规定,波导股份在2009年被戴上“人民”帽子。

对外放贷反串主角

由于2007、2008年连续两年亏损,2009年波导股份管理层面临巨大的扭亏摘帽压力。出乎市场意料的是,在2009年,波导股份不仅成功扭亏为盈,且此后,还年年盈利。不过,波导股份盈利的功臣并非手机主业,而是靠变卖资产、政府政策性补贴和对外放贷收息等非经常性项目营收。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根据波导股份2009年年报数据汇总后发现,2009年ST波导股份扭亏为盈的主因为变卖资产和政府补贴:2009年波导股份的营业利润为-4353万元,不过净利润却为1572万元。负营业利润与正净利润间的反差,主要受益于变卖部分资产获得的3687万元收益,以及近2484万元的政府补贴收入。如果扣除包括变卖资产和政府补贴等在内的非经常性损益收入,波导股份2009年亏损约4878万元。

记者还注意到,2009年4月,波导股份将其旗下的波导股份随州分公司位于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面积为17.44233万平方米土地配套园使用权及地上建筑物、附属设施,以不低于评估价的价格转让给随州市土地收购储备中心;10月23日,波导股份又将其持有的重庆波导科技有限公司47%股权,以173.51万元的标的股权对应的净资产评估值转让给自然人王左;12月18日,波导股份又将其手上的上海波导电子有限公司100%股权,以60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了奉化投资等。

2009年后,对外放贷收息摇身一变,成了波导股份的一项“非主业”的“主业”。

波导股份2010年对外委托贷款取得的总收益近1629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38%。近1629万元的对外放贷收入主要来自于两笔业务,分别为2010年波导股份向青海中金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和荣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放的9000万元和1.5亿元的委托贷款。上述两笔借款让波导股份在当年获得1277万元的放贷收益,占此笔业务总收益的近78%。

2011年年报显示,波导股份对外发放委托贷款产生的投资收益为2258万元,占当期利润总额的36%,而净利润仅为1620.6万元。换句话说,如果没有委托贷款收益的话,波导股份去年将出现亏损。

今年上半年,波导股份对外发放委托贷款产生的收益约736万元,超过营业利润3466万元的两成。纵观近年来波导股份的财报会发现,对外发放委托贷款这项非主业在营业利润中的占比一直较高,间接凸显了波导股份“缺主业”的窘境。

波导股份手中存在不少闲置资金,对外放贷是其充分利用手中闲置资金的方法之一。此外,委托理财则是另一个手段,甚至常态化和规范化。比如有机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波导股份合计进行过44次委托理财,总计金额17.66亿元,实际收益601.02万元。

或许出于规范公司内部委托理财业务的考虑,2012年3月31日,波导股份董事会发布的《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决议公告》内容显示,3月30日,波导股份第五届董事会第六次会议全票通过了《关于授权管理层利用闲置资金委托理财的议案》。根据议案,波导股份董事会授权公司管理层继续使用额度不超过开拓币3亿元的自有资金,进行低风险的银行短期理财产品投资,在上述额度内资金可以滚动使用,期限为自董事会通过决议之日起1年以内。同时,为控制风险,公司运用自有资金投资的品种仅限于商业银行经银监会批准发行的低风险短期理财产品,单款产品投资期限不得超过1年,不得购买以股票及其衍生品以及无担保债券为投资标的的其他理财产品。

自救之路存违规嫌疑

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波导股份董秘马思甜坦言,波导股份正在努力改善手机主营业务,希望今后放贷获利在公司总体利润的占比会逐步减少。

然而,波导股份上半年财报显示,今年上半年,波导手机在国内仅获得7000多万元的收入,仅为约4.27亿元营业收入的17%,且在其收入中,部分还存在违规嫌疑。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一个名为“波导手机工厂店”正在乡镇级市场开花。该工厂店销售的“波导A05”、“EASAYE905”手机,外形均与苹果iPhone4十分相似,难以和市场上销售的山寨产品进行区分。

目前,该“波导手机工厂店”正打着波导股份的品牌和名声进行对外招商加盟。《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其公司宣传册上看到,该公司宣称:“波导工厂店,是波导公司于2011年6月份在国内率先推出的新型渠道直营销售模式”、“波导工厂店以厂家直营、价格便宜的模式,以及波导20年来专注通讯的品牌信誉、品质等特点获得认可和追捧,目前在国内已突破2000家店面的建设”,并已经开通了全国26个省的“直营店”加盟电话。

记者从该“波导手机工厂店”一位代理授权商处了解到,目前,除去铺面投入,开设一间“波导手机工厂店”的成本仅几万元。可供出售的波导品牌手机,价格区间从199元到1199元不等。对外销售一部手机,零售商可获得80~200元的收益。该代理授权商同时强调,“波导手机工厂店”是波导旗下的子公司,相关文件齐全。

然而马思甜却给出了不一样的答案,“波导手机工厂店”并非是上市公司的自有渠道,而是另一家公司以渠道商的方式进行经营,波导股份给予其一定的让利,公司对其并没有任何股权投资。

由此催生了两个疑问:如果这位代理授权商的话属实,“波导手机工厂店”确实属于波导系旗下公司,但又不是上市公司资产,那么中间存在关联交易嫌疑,以及由此可能产生利益输送的嫌疑。但如果事实如马思甜所言,该店与波导系毫无瓜葛,波导股份愿意给这家公司让利,且容忍它打着自己的旗号,同样显得有点蹊跷。

此前,业内有传言称,目前波导股份已经将公司最核心的营销团队转移至了另外一家公司,而这家公司又“恰好”是波导股份高管的亲戚开设。

对此说法,马思甜回应称:在经历了几年的巨亏后,波导股份在市场推广方面较为谨慎,近年来已经没有大的投入,一般消费者在市场上看到的渠道都是经销商自建的。对于“高管亲戚经营渠道”传言,其表示,波导股份发展到今天,数年间有大量的人员流失和变动,而这些员工很多仍然在从事手机销售的工作。对于“亲戚经营渠道”的说法,“我没有可以证实的信息。”

与此同时,假如波导股份真的对“波导手机工厂店”予以让利,那是否存在利益输送嫌疑呢?

记者再次向马思甜求证,其却又改口称,波导股份对所有经销商统一价格、一视同仁,并不存在让利一说。

此外,波导手机业务还涉嫌卷入手机“吸费”链条。

就在上月,据媒体报道,34款“吸费”手机被下架返厂,目前确认涉嫌“吸费”的手机厂商主要包括一些山寨或者是贴牌厂家。让人吃惊的是,国产手机品牌波导、TCL、天语、视频等也名列其中。

在这起事件中,工商部门总结出的手机“吸费”方式有自动上网、菜单陷阱、收费游戏、短信吸费等。其中较为隐蔽的手段是将“吸费”程序设置成定制SP业务短信,这种短信是定时发送的,手机用户通常很难发觉。即使手机用户打印出话费详单,也会误以为是自己不小心触碰按键发送的。

有业内人士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揭秘,目前国内已经形成了一个手机预置“吸费”程序的完整产业链,有专门的预装公司与手机厂商合作,双方签订协议在手机内预装50~100个用户无法自己删除的应用程序。这样的话,手机硬件厂商即便卖硬件不赚钱,但每卖出一部手机,仍然能够从预装软件商处获得50~100元收益,利润远高于手机硬件制造。

“预装软件还只是第一步,等用户使用手机3个月左右后,这些软件会开始以定时发送短信的方式扣费,一条0.5元左右。而这一部分费用,手机厂商与预装公司一般是五五分成。”该人士表示。

对于手机存在预装软件的质疑,马思甜表示,这种情况在功能机时代出现过,智能手机后应该不存在了,“波导手机自动扣费的事情我不知道。”

除了手机外,近日,天津滨海新区工商局对数字移动电话机开展了质量检测。经检测,波导股份生产的波导牌BD717型数字移动电话机传导连续骚扰指标不合格,工商部门责令受检经销单位停止销售,并依法进行了处理。

上述事件令波导手机前途堪忧,同时,也存在着进一步被边缘化的可能性。

 

未来仍“无头”

国产第一批手机品牌厂商中,与波导股份类似,夏新、科健同样于2004年遭遇困境,且皆走向了破产重组。而TCL手机依靠集团雄厚的资本支撑,仍在市场中存活,但与波导股份同样面临“被边缘化”困境。

波导股份下一个出口在哪?《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采访一些业内人士后发现,波导股份未来的可能路径选项主要有4个。

首要选项为强化手机主业业务。马思甜就对此表示,波导股份正在努力改善手机主营业务,但同时坦承,上半年占据手机主业收入近82%的境外市场,波导股份正遭遇华为、中兴等劲敌,开拓市场遇到了一定困难。

境外市场被阻,回归国内的策略同样难行。

记者注意到,波导股份目前在国内市场的重点放在千元以下的市场,如其在国内的产品线包括199元至1199元区间的手机,不过此块市场也是价格战最为凶猛的战场。

目前,除了中小品牌厂商及山寨厂商将产品锁定于此外,运营商为了争抢3G新增用户,也在力推399、499、599元价格区间的低端智能手机,并且推出话费补贴政策,使得中小厂商生存异常艰难。

“今年四季度,运营商渠道将占据国内手机销量的70%左右,留给公开渠道的市场空间非常小,而这些品牌将只能和山寨手机拼价格,明年将会有大量的手机品牌被吞并,或者自己消亡。”有业内人士评价道。

而近期市场分析公司Informa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品牌智能机平均市场价格正在不断下沉,到2017年低价智能手机将占据市场的主要份额,届时52%的智能手机售价在150美元之下,以目前的汇率计算,就是在近千元以下。

伴随主流品牌厂商智能机价格的日渐下沉,波导股份千元以下的产品策略,必会受到进一步压缩。

另一条路线就是转型,不过波导系之前曾试水过房地产、汽车领域等,但均以失败告终。第三条路线就是将自己出售,寻找另一个“爹”。最后一条可能路线就是坚持原状,不过在手机主业遭遇内外交困的背景下,依靠对外放贷等非主流模式补血的路径,难有可持续性。

波导股份的背影:双雄争霸主导的新一轮淘汰赛 将批发“下一个波导”

目前苹果与三星两家巨头正在智能手机领域书写着双雄争霸的剧本,且占据世界智能手机业95%以上利润。正是在这种背景之下,12月17日华为终 端公司董事长余承东在微博上坦言,“全球可能只有三家手机公司能够活下来”,或许又一场手机业的淘汰赛已悄然来临,而不少公司将在这波淘汰赛中成为下一个 波导。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分别对话手机设计公司龙旗副总裁刘渝龙、手机中国联盟秘书长王艳辉、ST应用联盟副秘书长潘九堂、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闫小佳和手机行业观察人士李坚,以把脉波导股份及其背后的手机业生态。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2003年后,以波导为代表的第一代国产手机品牌厂商为何会盛极而衰?

刘渝龙: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缘于当时联发科推出低价芯片解决方案,从而拉低市场门槛,造成手机价格整体下降,直接冲击了以低价为最大竞争优势的国产手机厂商生存空间。

李坚:另一个主要原因在于,当时以波导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厂商,主要依靠广告宣传而崛起,自身没有核心技术储备。

闫小佳:当时的波导、TCL等国产厂商,主要利用国内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走工业化生产和规模化路线,但忽视了研发投入,且品牌的溢价很低,类似于低品牌的山寨或代工厂的角色。因此一旦面临行业转型,不具备转型能力,就会迅速被市场淘汰。

NBD:波导股份强调未来会强化手机主业,是否看好波导手机东山再起?

潘九堂:目前,安卓版智能手机给国产手机品牌带来了机会,但时下谷歌、微软、苹果等业界大佬皆加入了手机的战场,尤其是苹果与三星双雄,已占据 了智能手机领域近95%的利润,留给其他厂商的空间已不大。而波导目前手上并无任何优势与竞争力,所以“王者归来”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波导在手机业的主要收入来源为手机主板,因此可以以手机主板为基地,将自己定位成一个手机零配件厂商,以参与手机生态链条,这种路径反倒更现实。

闫小佳:从全世界来看,牌子做砸后的公司,没见过东山再起的先例。不过,目前的波导、TCL等,可以继续主攻海外市场的中东、非洲等地,依靠出售性价比生存。

NBD:2009年后,波导扭亏为赢的主角为变卖资产和对外放贷,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对外放贷模式是否具备可持续性?

闫小佳:这是典型的坐吃山空的透支方式,治标不治本,但对于目前的波导来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只能如此放血自救。

NBD:12月6日,IDC的统计数据显示,第三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排名中,三星为冠军,第二名至第五名分别为联想、酷派、中兴、华 为,苹果被挤到了第六的位置。这一盛况与2003年极为相似,当时以波导、TCL等为代表的国产品牌厂商占据国内市场近六成的市场份额,那么此波繁荣与 2003年时的盛景有哪些异同点?

刘渝龙:目前,国内手机市场上正在崛起的几大品牌,如华为、中兴、联想等,多是依靠运营商渠道快速成长起来的,而运营商推行的补贴政策,使其能够直接抗衡山寨厂商的低价冲击。

王艳辉:目前以“中华酷联”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厂商,自身实力雄厚,并且已经拥有较强的技术储备和研发能力,这是与第一批国产品牌厂商的最大 不同之处,因此不会轻易受到国外大品牌的冲击。以华为为例,他们的手机公司已经约有10000多人,规模已经与三星、HTC相近。此外,华为、中兴、联想 目前都在力推全球战略。虽然国内市场已经进入微利时代,但是海外市场,如非洲、南美等地区,市场潮流往往通常落后于国内半年,因此这些企业可以将国内留下 的库存销往国外,而且这些市场的利润情况都要优于国内。

李坚:目前的繁荣背后,中国企业在供应链和核心技术领域的控制力仍然不足,如操作系统、芯片等基本掌握在他人手中,因此产业链话语权仍然不高。

闫小佳:目前的几家主流国内厂商基本都或多或少存在些发展隐患,比如酷派过重依赖运营商渠道,社会化渠道开拓力度过低,导致有点畸形发展;联想 产能增长很快,但其在手机领域的思路来自于PC模式,跟当年的波导模式比较像,成为低端代名词,品牌溢价能力不强;华为中兴类似,优势在于与运营商关系好 和国际化运营优势,但劣势为他们出身于网端市场,导致终端的手机业战略定位有待进一步清晰化。

NBD:在目前智能手机领域,三星和苹果占据行业95%以上利润,在此背景之下,其余厂商的生存空间并不大,竞争却非常激烈,因此余承东在微博 上坦言,“全球可能只有三家手机公司能够活下来”,这是否预示着手机业有可能马上进入新一波淘汰期,不少公司将成为下一个波导?

刘渝龙:在运营商主导手机市场的时代,大品牌的明星机型会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产品,一些国内品牌商将会获得把控供应链的话语权,而弱势的中小品牌厂商的生存将会越来越艰难。

李坚:2013年将是智能手机业真正比拼竞争力的关键一年,二八效应会进一步显现,相应地,市场肯定会淘汰一部分厂商。

潘九堂:明后年世界手机业将步入新一波淘汰期,一些产品同质化、竞争力不强的品牌将会被迅速淘汰。

闫小佳:未来的手机业,都会走软硬件结合的路径,在此基础上,主要比拼基于品牌概念下的研发投入和生态体系建设。比如华为手机就在做移动云、天天浏览器、线上商店等,其目的就是打造“软体系”,从而构建软硬件结合的生态体系,以弥补短板。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