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型网络监控系统中,所谓的“IP 地址(IP Address)”就像现实生活中每户人家拥有的唯一通讯地址一样,是独一无二的。在监控网络上,数据的传送及接收都可以通过 IP 地址进行辨识,将数据传送到唯一目的地址完成通讯。另外,监控中的IP地址也与网络计算机类似,在世界各地的 IP地址都必须具有一致性,才不会导致在设备装置上的辨识混乱。由此可见,监控系统中的IP地址必须依循一套标准与规范才能达成。
目前,与一般计算机网络应用相同,监控系统所使用的IP地址也是第四版IP地址,即IPv4地址。而为了满足使用上的需求,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因特网工程任务组)现已陆续推出IPv5及IPv6两种类型,其中IPv5是提供给Stream Protocol实验协议专用;IPv6则是IPv4的延伸扩充,以备地址数量不敷时使用。另外,在IPv6中,IP地址标头格式也提供灵活的动态字段设定,而此方式就是给DVR、NVR等储存装置一个可辨识联机的地址。
在监控系统应用中,IP地址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是网络地址,后半部分是设备在网络中的位置。监控设备的IP一般是用前半部分做为辨识,后半部分则为数据包选择路径。而监控主机在数据包到达目的网络后,用来完成最后的传送。一个大型监控系统在分配到一组网络地址后,管理者必须负责管理整个网络中的主机地址。此时,管理者一般可以将整个大网络划分为数个分散较小的网络,这些较小的内部网络,就叫做“子网(subnet)”。子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移动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位间的“分隔线”来产生新的网络,但减少了每一个网络可有主机的数目。需要说明的是,子网只有监控系统本身知道,而对于监控系统中因特网上的其它内外网络而言,并不在意监控系统网络中有几个子网,因为整个32位的IP地址仍然是被当作标准的地址来解读。当数据报进入某局域网络时,我们用一个所谓的“子网掩码(Subnet Mask)”来达到处理子网目的。例如此时掩码mask中的某位是1 ,则对应IP 地址中的位,就是网络位。如果子网掩码对应IP地址是 0,则可判定这是一个监控主机的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