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前瞻
“移动支付取代银行卡和POS终端,我觉得将在三年内完成。”日前在此间的一个论坛上,第三方支付领军企业之一汇付天下总裁周晔的观点,引起业内广泛关注。
有人则认为此观点“过于乐观”,移动支付的标准、执行、安全等各方面都还需要一个逐渐完善的过程,要取代传统的支付模式还需要较长时间。不过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移动支付市场“大战”,已经到来。
三年内实现“三位一体”?
“首先我想提出未来移动支付发展的两大悬念:第一,手机是否能替代银行卡?第二,手机能否替代POS机?”在“2012信息服务业(上海)论坛暨第四届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周晔提出的问题引起众人关注。
在他看来,在移动互联网和云计算技术的推动下,三年之内移动支付、网络支付与线下收单将实现“三位一体”,“现金的发展用了300年,银行卡的发展用了50年,网络支付发展已经有10年,而移动支付替代银行卡和POS终端,我觉得将在三年内完成”。
周晔说,今天来看,很多业务都是泾渭分明的,包括央行发牌照也是分线下收单、互联网支付和移动支付等。但是再过两年,很多业务将难以区分。“所有业务的本质区别,是账户型支付还是应用场景型支付,而线下收单、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的界限已很难分清”。
从国外发展模式看,比如Paypal、FDC与谷歌钱包合作模式中,手机已经可以替代传统的银行卡;而在Square模式中,手机也可以替代POS机。
美国谷歌公司去年5月推出手机支付系统“谷歌钱包”,用户在智能手机中通过“谷歌钱包”存入个人信用卡信息,购物后只需拿手机在收费终端前一晃,就可以完成打折和支付。而在Square模式中,借助一个有磁性的、可以连接在手机上的读卡器,只要在该设备上刷卡,就可通过移动网络将交易数据发送到后台服务器上,付费方就可以在设备上直接签名确认付费。
“一统江湖”暂无可能
不可否认,移动支付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它会有个逐渐替代的过程。
“三到五年内不太可能。”上海银联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战平说,首先,从央行方面来看,自2015年1月1日起,所有新发行的银行卡才全部为金融IC卡;其次,从移动互联网角度来看,要看POS机如何定位,不要一想到POS机就认为是传统的拉卡设备,其实POS机形态有很多种,它实质就是一种专用的收单工具。
他还认为,移动支付从标准制定到具体执行,以及安全问题等,都还需要一个过程。“未来在部分小额、远程交易上可能会被移动支付替代,但还不可能完全被取代”。
作为一家专注于手机支付业务的企业,钱袋宝董事孙江涛认为,目前移动支付还只是对整体支付体系一个重要补充,要取代传统支付模式,这条路可能还比较长。
易观国际分析师张萌向记者表示,目前移动支付仍处于起步阶段,各种移动支付技术和解决方案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通过不断的尝试进行改进,移动支付的用户习惯、应用市场等都还需要培育。
此外,一些业内人士还认为,实现“三位一体”需要依赖于大量具备NFC(近场通信)功能的POS机及手机的普及,这些都还有待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
第三方支付能否主导产业?
据支付宝统计,11月11日当天,通过手机等无线设备支付订单笔数共有近900万笔,为去年的5倍,在整体支付中的占比提高到8%以上。“无线支付是未来发展趋势,也可能是未来最大的一个创新点。但无线支付现在还处于‘百家争鸣’阶段,没有说哪家已处于绝对领先地位。”支付宝(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江朝阳说。
移动支付战场的“鼓点”正越来越密集,“蛋糕”正快速做大。比如,汇付天下整合创新的移动支付应用和终端,已构建“移动出行、移动理财、移动消费”三大领域的一体化、移动支付平台。以移动理财为例,汇付天下的平台已连接32家主要银行,支持48家基金公司的900只基金产品的交易,移动理财客户端的下载量已突破50万次。
周晔认为,第三方支付主导的移动支付拥有一些核心优势。第一是定制化,以移动平台的交易为导向,第三方支付可以根据产业链的资金流向提供定制化应用场景的移动支付服务;其次是平台化,第三方支付可以发挥平台化效应,实现便捷的跨行支付结算,打通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用户、商户等产业链各环节的资金周转;还有是创新,以传统互联网支付积累的经验为基础,第三方支付整合了云计算、位置服务、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信息技术,实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金融支付创新。
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电信运营商、银联和第三方支付企业将通过对细分市场的资源整合,逐渐取得差异化市场的领先地位,在移动支付领域的竞合发展过程中形成三足鼎立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