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11月30日消息,Autonomy涉嫌财务造假的事情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惠普已向美英两国监管机构递交文件彻查此事,并声称要向涉事人员采取法律武器。不过外界不禁质疑,惠普以及其聘用的投行、审计机构为何不顾危险信号而一意孤行收购Autonomy?事实上,收购Autonomy是李艾科转型惠普的核心战略,并且此举收到了该公司董事长的支持。
以下为文章梗概:
败笔之作掌舵惠普的9个月中,李艾科(Leo Apotheker)一直力图探索转型之路,带领惠普绚远离利润较低的计算机硬件业务,转投利润丰厚的企业软件和服务。两位知情人士透露,李艾科一直希望进行大规模,可以领惠普转型的收购,但四处碰壁后,他将目光投向了软件公司Autonomy。
经历两个月的谈判后,李艾科最终于Autonomy创始人麦克•林奇(Mike Lynch)达成协议,斥资111亿美元收购Autonomy。
Autonomy易主确实是个重磅新闻,但却非以李艾科所希望的方式引人关注。2008年惠普对外宣布这一收购交易时,在饱受投资者抨击下,惠普股价大跌。数周后,李艾科被炒鱿鱼,而几个月以后,林奇却和惠普新掌门人开战。 在交易达成后的一年中,林奇被驱逐出Autonomy,而惠普一直在调查前者账目造假问题。事情上周终于达到高潮,惠普宣布由于Autonomy账目问题减记80多亿美元,并向美国和英国监管机构通报后者造假一事。
此次失败收购引爆外界对于惠普以及其聘期的律师、审计机构、投资银行的质疑,为何这些专业资深机构不顾警告而执意进行收购。在同十多位直接参与收购事宜以及账目造假调查人员的采访后,整个事件脉络也明朗起来:由于惠普陷入绝望,想力图进入新业务领域,所以过早相信了Autonomy公布的账目信息。
同时,外界也难以看清林奇的面目,这位被公认为睿智且难以相处的高管今年5月离开惠普,而在上周又跳出来公开否认Autonomy账目存在造假问题。
力图转型2010年11月,李艾科成为惠普新任CEO,彼时,惠普可谓焦头烂额,并饱受外界批评,因此李艾科走马上任博得不少掌声。此前,李艾科曾在德国软件制造商SAP供职,不过由于缺乏计算机硬件业务经验,他明显不够格掌管规模数倍于SAP的巨头。
不过,惠普董事会早就混乱不堪,一盘散沙,在2010年8月010年8月因性丑闻解雇前任CEO马克•赫德(Mark Hurd)的问题上,这种混乱局面尤为突出。
上任后,李艾科立即展开收购工作,即便惠普此前收购PC厂商康柏以及移动软件平台Palm都不如人意。知情人士透露,李艾科肩负惠普转型重任,鉴于PC业务衰退,软件领域似乎成为情理之中的转型选择,因此需要在方面进行收购。
知情人士称,李艾科先后接触了多家公司,包括通信软件公司Comverse Technology、Amdocs以及企业软件制造商Tibco,不过最后都不了了之,而且不清楚双方谈判进展到哪一境地。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惠普终止了与Comverse的谈判,原因在于后者涉嫌财务造假;在Tibco上,双方在价格问题上谈崩;而Amdocs则是拒绝了惠普提议,称那时并不是出售的良机。 随后,李艾科将目光投向了Autonomy。作为“大数据”这一朝阳领域的先驱,Autonomy可以作为惠普新战略的核心。而这次,李艾科决定放手一搏。在同Autonomy接触后,他想惠普董事会表示,必须要有所行动了。
交易达成去年5月,惠普开始对Autonomy展开攻势,其聘请了投行巴克莱作为顾问。此外,普还聘请另一家投资银行Perella Weinberg Partners对该公司业务重组战略进行评估。同年7月初,惠普董事会举行两天会议,对收购Autonomy交易进行评估。期间,董事成员在收购价格、尽职调查流程上达成一致,并在会议结束前通过了投票,同意与Autonomy展开谈判。
知情人士透露,在此期间,李艾科一直与惠普董事长雷•兰恩(Ray Lane)保持直接联系,并不断征求后者意见。到7月底,李艾科同林奇就双方财务条款进行了谈判,但当时还未提到收购价格。时任惠普首席战略官的肖恩•罗比森(Shane Robison)也参加了此次会谈。由于主导过惠普众多大规模交易,罗比森深受惠普高层信赖。不过在李艾科被解雇后,也被无情驱逐。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惠普与Autonomy就收购金额讨价还价,而其中罗比森在双方最终敲定价格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知情人士称,在惠普内部,与Autonomy的交易被看作是李艾科和罗比森两人的收购。
另据消息人士透露,Autonomy方面投行代表Qatalyst Partners的高管弗兰克•昆特罗尼(Frank Quattrone)在谈判中作用重大,为前者高管创造不少收益回报。
有消息称,双方在价格问题上拉锯时,由惠普财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尽职调查团队对Autonomy账目展开调查,审计合同并对其高管面谈。此外,包括会计事务所毕马威、相关法律机构以及投行等外围专业人员也参与这项调查中。 由于Autonomy是上市公司,每季度都会提交审计报告,因此尽职调查如同走过场。知情人士表示,历时一个月的尽职调查广泛而细致,但并无特别之处。
问题显现尽职调查期间,惠普曾向林奇以及Autonomy CFO苏索万•侯赛因(Sushovan Hussain)问及该公司涉及的财务造假传闻,不过二人一一作答。或许惠普并未对所提问题上心。
但早在2009年,Autonomy就浮现账目丑闻,当时,做空人士吉姆•查诺斯(Jim Chanos)将Autonomy股票视为做空目标,称后者50%毛利率并未转换成对应的现金流。此外,Autonomy财报显示其软件授权营收保持了两位数增长,而同期其他竞争对手销售锐减,这令人怀疑其在造假。 上周美国财经电视台CNBC问及现任惠普CEO梅格•惠特曼(Meg Whitman),惠普董事会是否同李艾科讨论过Autonomy账目问题时,她表示:“当时我还不是惠普董事会成员。就我所知,在我们宣布收购交易后,一些博客出现了有关Autonomy有问题的文章。前任管理团队落实了这起收购,他们最终得出结论认为这其中没有问题。”
同在上周,李艾科发表声明,称对于Autonomy存在财务造假问题感到“既震惊又失望”。知情人士透露,惠普CFO凯西•莱斯杰克(Cathie Lesjak)曾提出疑问,怀疑惠普能否支付如此高昂的价格,以及其能否很好整合Autonomy。
当Autonomy收购交易达成时,李艾科的惠普生涯也走到了尾声。李艾科曾计划剥离惠普PC业务,这不仅引起了惠普员工不满,也令部分客户感到惊愕。由于方向错误,加之业绩未达目标,李艾科于2011年9月被解雇。不过这起收购依然签字,错误终难挽回。
林奇为人知情人士称,自Autonomy收购后,林奇加入了惠普,不过他在新岗位过得并不开心。在惠普管理层做出重大决定时,林奇被排除在决策圈外。他经常抱怨惠普的繁文缛节。
今年5月,林奇被惠普除名。不过6月,他又重返惠普索要分手费。知情人士透露,恰好惠普也正在找他,原因就在于Autonomy的账目造假问题。
惠普总法律顾问约翰•舒尔兹(John Schultz)就账目问题专门问询了林奇,其中包括多年前的三桩交易。知情人士称,林奇回答要么是德勤负责审计这些交易,要么说自己忘了具体信息。“如果没有问题,林奇会做出解释”,该知情人士说,“他拒绝进行深谈”。
或许这一切仅仅是个开始。知情人士称,惠普上周已向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英国重大欺诈案件调查局(UK Serious Fraud Office)提交了相关文件,而且美国司法部业已介入调查。
此外,惠普周四威胁称将对涉事人员采取法律武器,尽管为点名道姓,但该公司已要求林奇按照作伪证的规定回答质疑。 知情人士称:“林奇运营Autonomy方式像掌控小公司一样,方方面面事情都亲自过问。如果真发生了什么事情,要说他不知道,那就有些牵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