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一
面板业何时扭亏为盈?
关注指数 ★★★★★
从2010年第四季度开始,连续亏损7个季度,全球面板业何时方能扭亏?刚刚公布的2012年二季度业绩显示,大部分面板企业的利润仍为负数。
即便如此,面板研究机构群智咨询研究总监李亚琴认为,今年第二季度的亏损环比缩小了,第三季度有望扭亏为盈。如果第四季度面板厂商能够谨慎控制产能,全年的数据有望扭亏,但是现在尚未看到厂商控制产能的迹象。面板好不容易价格回升,一旦产能过剩导致价格下跌,必然重蹈亏损覆辙。
从目前情况推断,韩企三星、LGD扭亏为盈的速度可能快于大陆及台湾厂商,其产能利用率较高。而本土面板正面临巨额资产折旧和经营亏损带来的持续压力,此外,国产面板在产品结构合理性,以及高分辨率、高透光率的高端液晶面板领域竞争力缺乏,将对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悬疑二
中国政府对面板进口关税调整会否扩大?
关注指数 ★★★★★
今年4月1日,中国调高了面板进口关税,32吋及以上尺寸面板的进口税由此前的3%调整为5%,增加2个百分点。今后,中国政府对面板进口关税的调整会否扩大?业界不排除有这个可能。
面板等新型显示技术已列为我国新兴战略产业,实现面板的本土化制造是我国的战略目标。本次关税调整后,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液晶面板的进口量,推动了本土彩电整机企业对本土面板的采购。目前,京东方及华星光电在国内面板市场的占有率已上升为21%。随着本土几条高世代线的量产,46吋、55吋液晶屏很快会实现本土制造,政府很有可能再次调整大尺寸面板进口关税,为本土面板厂商创造良好的发展空间。
由此,外资面板厂商也会加快在中国投资建厂的步伐,进而吸引更多的面板上游配套企业。日前,玻璃基板企业康宁与三星在华合资建厂就是一例。
悬疑三
本土面板企业何时上位?
关注指数 ★★★★★
2011年中国大尺寸平板显示出货规模达到4180万片,全球占有率为6.0%。群智咨询预计,到2012年年底,中国大尺寸平板显示产业出货全球市场占有率将达到11.2%。其主要增长动力来自高世代线生产的电视面板出货增长——今年下半年,我国高世代线中电熊猫6代线、京东方8.5代线、华星光电8.5代线产能将逐步提升。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京东方已经越过夏普,以4.8%的份额跻身全球面板业第五位。随着京东方4.5代、5代、6代、8.5代线平行布局完成,产品线日渐丰富,其在全球面板市场的份额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
悬疑四
哪座城市会成为面板产业集群的老大?
关注指数 ★★★★★
北京、昆山、苏州、深圳、广州、合肥、南京、成都、鄂尔多斯、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谁将成为未来面板产业集群的龙头区域?
从经济及成本的角度考虑,投资大、配套产业众多的面板业应该在离市场最近的地方布局。以此为标准,哪座城市更具优势?除此之外,不同地区显示的产业基础、综合经济实力、当地政府的产业政策倾向、传统行业基础乃至人才积累都是不可忽略的外部条件。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一话题牵出更多悬疑:目前这么多城市、地区布局了面板产业,是太多、太分散还是正合适?未来面板产业集群布局是走向更集中还是信马由缰继续扩散?国家层面目前对此是否有了统筹规划?
悬疑五
关注指数 ★★★★★
在年初的CES上众厂商不约而同推出55吋的OLED电视,并称将在下半年量产,似乎OLED替代LCD近在眼前。与此同时,韩企放出OLED核心技术被盗的消息。业内知情人士对消息的真实性表示怀疑,认为韩企有借机造势嫌疑,凸显其在OLED新技术领域的地位。
业内普遍认为,OLED与LCD在未来三至五年内,是相融共生状态,OLED的替代是阶段性的,首先从小尺寸的手机屏、电脑屏开始,彩电大屏的替代尚未开始。据市场研究机构DisplaySearch预测,2015年全球平板显示产业产值将达到1480亿美元,其中TFT-LCD液晶面板产值将达1337亿美元,占整个产业的91%,仍是绝对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