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对许多国内的LED厂商来说,广阔的海外市场是一片可以自由翱翔的天地。尤其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出口养育着一批又一批LED制造企业:70%-80%的出口比例,是其他行业望尘莫及的。但是伴随着美国次贷危机,欧美经济不景气的大背景下,出口订单的大幅下滑成为必然。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众多LED厂家深陷四面楚歌,也使得以海外市场为主的中国LED照明产业跌入低谷。
幸好,5月份以来,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给陷入困境的LED照明产业打了一针兴奋剂。出口转内销,越来越成为LED产业转型、冲破十面埋伏的最佳路径。
出口:下半年或更糟
几年前,LED市场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受国内国外双重影响产生的。就国内来说,市场发展相对不成熟,导致产品要面向更大领域寻求出路;就全球来说,很多国家出于环保考虑,加紧立法,鼓励使用节能型光源。另外,由于LED产业发展的战略带动作用,也引发相关产品,例如家电、汽车、手机等一系列终端消费品的技术变革,而这些变革,也是先从发达国家开始的。与国内相比,海外市场的需求量与利润相对丰富,款项回收周期较短,吸引了众多厂商的目光。最活跃时,国内LED企业甚至将近80%的产品都以出口为主。
不过在美国次债危机、欧美经济复苏无力等因素的影响下,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LED照明企业的订单开始不断减少。2012年年初至今,国内LED企业来自欧美的订单下降三至五成在行业里非常普遍。“元器件交易网”的记者根据国内上市的12家企业发布的2011年企业年报统计,只有勤上光电和联建光电两家公司保持了小幅增速的态势,另外10家企业增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在2010年营业收入保持了234%的增长速度的长方照明,2011年营业收入增速仅为57%,万润科技业绩甚至为零增长。
内销:政策驱动市场
与出口低迷形成强烈对比的是,今年国内LED的需求量明显高涨。国家科技部5月7日发布《半导体照明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征求意见稿)》,规划中提到:“到2015年,大型MOCVD(LED外延片生产)装备、关键原材料实现国产化,LED产品成本降低至2011年的1/5。规划发布后,业内人士一致认为,如果核心技术国产化的目标能够实现,LED照明有望大幅降价,巨大的中国民用市场将加速开启。
除此之外,国内各地也加紧实施LED照明取代白炽灯的改革历程。基于LED照明具备传统照明无法比拟的节能环保优势,世界各国纷纷指定“淘汰白炽灯、普及LED照明”时间表。根据2011年我国发布的淘汰白炽灯路线图:自2012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这成为影响行业的重要分水岭。另外,到2016年10月1日,禁止销售和进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也被提上议程。淘汰路线图意味着高瓦数白炽灯从今年起将逐步退出历史舞台,而到2017年,LED照明将完全取代白炽灯,这对LED产业来说无疑是内销的一大利好消息。
洗牌:多方争抢领导地位
经历了2012年第一季度国际订单持续走低的迷茫,国内利好消息带动了LED企业热情高涨。据统计,2012年第二季度,已经上市和过会待发的LED企业就有8家,比去年全年总数还多。“行业暂时的低谷给大型LED生产厂商提供了洗牌的时机,巨头和争相上市的LED企业则成为洗牌的主导者。”目前,国内LED生产企业约有8000余家,大体处于“小而散”的状态,业内对通过洗牌的方式整顿行业发展秩序的呼声一直很高。事实上,争相借助上市的趋势也暗示了洗牌的暗流正在行业里涌动。
一方面,大型LED厂商通过IPO做大做强;另一方面,中小型LED企业倒闭事件频频出现。有数据统计,仅2011年年底,深圳倒闭的LED照明企业超过80家,紧随其后,佛山、东莞、中山的LED照明企业也深陷寒潮。这样的情形让大家看到,出口转内销的LED厂商往往缺乏渠道,而“走到线上或者进入专业市场”就成为不少企业的首要选择。在这个追求专业化、分众化的时代,电子商务绑定实体市场柜台,因为具备信誉好、客源足、可以整合线上线下多种渠道而越发受到厂商、经销商的重视。犹如中发集团旗下的三个电子市场,现正在进行专业化改革:北京中发电子市场主打“元器件大超市”、知春电子城定位于“仪器仪表集散地”,而北京中发电子新市场除了开辟“安防专区”以外,LED也在整合范围之内,市场将提供B1层作为光电产品的大型专业卖场。希望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带动众多LED企业做大做强,共赢发展。
以上资料由www.cecb2b.com元器件交易网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网址。(洛苡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