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发改委下发《关于印发天津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公布了《天津市物联网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显示,“十二五”期间,天津物联网产业将坚持“两翼发展、创新引领、示范带动”的战略方针,着力打造云感知、云计算、云存储、云安全、云方案、云灾备“六云”产业。同时,《规划》还将积极推进面向政府、行业和社会公共领域的政府云、行业云和公共云“三云”应用。为此,天津市将分期分批建设十大公共云和十大行业云平台工程,为物联网产业发展培育良好的市场环境。
发展壮大“六云”产业
做大云计算、云存储产业规模,提升云安全、云灾备产业水平,增强云感知、云方案产业能力,基本建成集技术创新、产业化和市场应用于一体的“云”产业体系。
《规划》将发展壮大“六云”产业作为发展重点之一。据《规划》,到2015年,天津“六云”产业总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其中,云感知产业的各类传感器总量达到10亿只,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云计算产业形成500万台服务器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云存储产业形成20万TB(万亿字节)存储器的生产能力,销售收入达到400亿元;云方案产业销售收入达到200亿元;云安全和云灾备产业销售收入分别达到150亿元和50亿元规模。
《规划》除了对物联网产业产值规模做出明确规划,还规划培育和聚集物联网企业1000家以上,国家级科研机构与研发中心20家以上,将天津建设成为国家级物联网产业发展和应用示范基地,实现“云”集滨海、智慧天津、物联全球的宏伟目标。
积极推进“三云”应用
据《规划》,“十二五”期间,天津物联网产业将面向政府、行业和社会公共领域,分期分批建设十大公共云和十大行业云平台工程,培育形成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政府云、行业云、公共云“三云”应用体系。
其中,“公共云”应用涵盖公共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交通安全、平安校园、环境监控、节能减排、智能电网、卫生安全、灾害气象“十大公共云”平台。其中前五个公共安全云平台与安防紧密相关。
公共安全运平台以物联网、云计算、3G等核心技术为支撑,建立覆盖天津全市的技术防范网络体系,对公用事业管网进行实时、全程监测;生产安全云平台以物联网与应用系统、GIS系统、基于GIS系统的数据服务相结合,对天津市企业、经营单位的各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监管;食品安全云平台利用RFID等技术,对生活用品的生产、加工等数据监控,开展事前分析、监控,事后追溯、取证,实现对食品安全的全程管理;交通安全云平依托市交通管理指挥系统,整合各部门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建成城市智能交通安全保障平台。对公交、出租等进行定位、跟踪、指挥、调度和视频信息采集,实现智能化管理和安全预防,保障城市交通安全;平安校园云平台,综合运用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图像分析技术,按照天津市《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安全防范技术规范》,在全市范围内建设市、区、学校三级平安校园安全防护系统,构建实时化、可视化、立体化的安全防范网络,为校园安全运行提供稳定、有效、可靠的技术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