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和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指导、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CVIA)和奥维咨询(AVC)联合举办的“2011年度中国电子信息产业运行暨彩电行业研究发布会”在北京圆满召开。
此次年度发布会云集中国彩电行业政府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知名学者、第三方专业研究咨询机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行业专家等权威精英人士,全方位、多角度的解析惠民政策、总结2011年中国彩电行业发展成绩,同时展望2012年彩电行业发展趋势,推进规范化标准建设,现场发布了《平板电视名词术语规范》、《智能网络电视售后服务规范》和《数字智能接口技术规范》,并对2011年表现优异的产品和品牌进行隆重表彰。
林元芳:各位上午好,受协会的委托,今天对2011年整个彩电行业的经济运行做一个分析,同时展望一下2012年整个形势的判断,整个运行的情况跟它的主要特点,第二是中国彩电行业运行主要困难,第三对明年的总体判断,跟政府有关部门的政策建议。
从十一月数据出来以后可以看到整个行业的总产量已经超过一亿台,同比增长6.3%,平板电视已经占领主流,占整体的90%,大家知道在这个比例当中其他的品种主要用在商用的机器里面,我们等离子的市场焕发着生机,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从整个内销的情况来看,零售里面销售3700多万台,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可以看到,CRT下降的速度非常明显,整个结构往平稳方面发展,预计全年销售约为4000多万台。从出口来看,出口量已经达到6018万台,和去年同比下降1.1%,出口额126.23亿美元,下滑了8.2%,在这个数字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出口的价格同步下滑,整个出口的量占我们整个行业的总产量来看下降了三个百分点,去年是58%,今年剩下55%。
全年来看,全球总出货量是2.52亿台,2011年总量1.24亿台,增长达到8.5%,这是跟去年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来对比,要按照国家统计去年总的出货量是1.18亿,我们协会是1.14亿,这里有一点区别,所以从增长的比例来看,内销的比例,内销里面还有商用机的销售,还有其他方面的销售,跟系统和公共场所各个方面的销售达到5100万台,增长了6.5%,从出口来看6850万台。按照去年的比较,增长的速度是16.1%,内销增长16%多,整个出口增长的21%左右,今年整个形势来看低速增长,平稳发展。
我们考虑到这样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个内外销市场增长没有达到预期,企业压力剧增,特别是我们面板的企业出现了全行业的亏损,我们彩电行业由于面板的降价,总的效益勉强过得去。
国际市场也没有达到预期,下降的有三个点,主要原因高局长都分析了。国内市场受到各方面因素影响,增速减缓,出口率低于预期,原来预期是10%的增长,但是没有超过两位数,从细分市场看,我们增长集中在什么地方?主要下面几个方面:一个技术升级,功能的扩张,以及农村市场,还有商用市场的政策。
但是家电下乡对价格的影响,逐步减速,我们液晶电视总体价格水平大幅度下降。价格一下降,我们企业效益就没了。所以企业里面的压力也比较大。
第二个,整个生产增速呈现前低后高平稳低速运行。去年上半年全部稳步增长,7月份以后才正增长,同时每一个月的增长幅度都维持在很低的平稳过程,12月份增长8个点。
第三个,应用技术升级功能扩展速度加快,四大热点成为拉动消费提升市场的活力。大家都清楚,我们整个转型过程当中,智能环保、功能扩张、技术升级,产品融合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出现很多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正在逐步的成为我们经济运行当中的重大课题。这里面有四个方面:一个方面节能技术的升级,大家都知道,今年能效等级标准实施,推动我们LED背光电视的增长,预计今年LED背光零售规模达到1860万台,渗透率超过51%。
第二个,显示技术升级,从2D向3D显示技术的升级,又是我们显示技术里面的一个新的革命,预计今年里面3D的渗透率可以达到14.4%。
第三个,应用技术的升级,数字电视已经从TV1.0向TV5.0功能扩展,大家知道数字电视单向的接受、到交互电视,到网络电视、智能电视,到现在云电视,经过几代的发展,智能电视的渗透率达到8.3%,网络电视渗透率达到24.8%。
最后一个商用电视市场的发展,根据奥维咨询的研究,商用规模已经达到400亿,同比增长近20%。
第四个特点,大家很关注的,就是我们中国大陆显示面板生产线的建设取得突破,这里面在建的面板加速进展,4条4.5代线全部量产,4.5代线已经建设了,经过改建改造,转变产品方向,特别要提出的是两条六代线,一条是京东方的6代线,已经今年量产速度是在同行业或者国际先进技术水平里面行列里可以对比,它从爬坡到量产速度最快,从建设的周期速度最快,现在已经达到完产,扩大产量,向100K到110K里面前进,现在虽然亏损,但是明年可以扭亏。另外一条,京东方的8.5代线、华星的8.5代线正在爬坡和量产阶段,特别京东方的8.5代线,现在已经可以达到一定的产量。
另外开工的两个线,一个昆山友达光电8.5代以及三星苏州7.5代线,还有广州的11代线推迟开工,长虹等离子一期扩能已经可以到300万台。另外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已经有很多企业很多省市在进行投资建厂,已经投入到市场里面去。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形成了具有分工特色的集中的聚集格局。从北京的京东方为主体的,跟合肥、南京、苏州,包括深圳、广州的、佛山这样的产业园区,包括西北、西南的重庆、成都的一个区,包括海西、福州、厦门、台北,整个园区从整体一体机、模组、面板,以及上游的产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集聚,这样一个格局初步形成。
第五个特点,企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经营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形成多元化产业发展态势。
大家都很清楚,我们在转型过程当中,现在我们彩电的巨头都从低附加值的产品向高附加值的产品转型,制造业跟软件业并举,向产业价值链、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方向调整。第二,在接近市场、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未来战略储备、提高我们品牌效应的战略思想指导下,利用我们生产线进行代工生产,同时进入我们白电产业,形成了“黑白配”的格局。通过我们企业里面管理水平的提高,跟日常营销能力的提高,我们国产的几个大的品牌,已经掌握内销主要市场的主动权,六大主要品牌内外销的比例已经7:3,同时在市场占有地位也是7:3。通过企业的兼并重组,推动企业从资本经营向资本运作发展,竞争主体从本土企业扩展到全球的主体。
第六个特点,三个运行主体格局基本上形成,行业国际化、市场化的特征更加明显。主要有以下三个阵营:一个本土品牌的阵营,我们三大主要品牌为主,还有二线的品牌。第二合资企业为代表的OEM和ODM代工的,以台资为主体。第三外资品牌阵营,大家都清楚,我们主要有八个外资的合资企业,原来合资企业跟中方能够合资,现在多数是以独资的形式出现,进行体制改革,这样三个阵营里面,代工跟外资的结合,填平了中外品牌的洼地,内销是国产品牌安身立命之地,但是如何去占领国际上80%的市场,成为我们企业主要的议题。
现在我们中国的市场占全球市场是20亿,全球80%需要本土品牌去占领。
另外价格竞争仍然是主要竞争的形式,未来的竞争不单纯是硬件之间的竞争,转变以操作系统、内容、软件、芯片为平台的运营模式之间的较量,不仅仅是我们现在彩电国际品牌的竞争,还要面对着苹果、谷歌、微软IT企业的巨头的竞争。
第二个现在主要困难在哪里?主要一点,我们经过两次转型,一个从黑白转向彩色,一个从CRT到平板两次的转型,以前碰到这个转型受到方方面面的制约,但是在3C融合、三“屏”合一的驱使下,彩电向智能电视升级的过程中,电视已经演变成一个数字家庭里面多媒体的信息获取中心,内容跟产品里面的结合,已经进入到内容的革命。从这个意义上来看,前两次的转型主要是在形态屏上面的转变,现在的转型是在数字化的转变,所以这一点转型,在某种意义上来看,比屏变化更为重要,因为它能够创造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为实现差异化的发展提供空间。所以在结构转型过程中,我们今年是处在新旧矛盾交错的情况下,进入一个转型的一年,有五大矛盾,新的矛盾又提出来,所以这些矛盾加在一起有十几个,都错综复杂的出现,看我们今后如何来解决这些矛盾,值得我们同仁们共同努力,来克服一个一个的困难。
在这个转型过程当中矛盾这么多,我特别要提出来,值得我们关注的几个问题,一个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多种不利因素叠加,不确定因素的增长,这些都是我们企业要进行消化,才能得到盈利的。
第二个,我们完善的面板的产业链处在建设期,面板价格的走势跟市场的分配,引发国内彩电市场的不稳定与效益的新变数。这个希望大家注意,现在我们面板的厂家调低产能保价格,增长中小尺寸面板、开发面板的新的尺寸切割,面板结构变化,尺寸规格繁多,价格的混乱,增加我们的成本,我们整个产业的安全受到一定的影响,这是值得我们注意的新动态。
第三个我们技术专利上处在被动的追随当中,国外的一些LED、显示技术的专利,在这个过程当中值得我们企业探讨,怎么打破这样的封锁。另外,我们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显示技术多元、产品形态不同、内销市场要求不同、发展不平衡中国城乡需求不同,带来整个研究生产的困难、经营上的困难。
第四个,我们要面对电视IT化,这里面我们已经步入到一个更高层次的竞争,全范围的、立体的,再加上代工的出现,竞争主体多元,整个竞争模式发生很大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