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安防信息 > 监控系统 > 正文

银行卡盗刷的案例分析及防范措施

  银行卡遭遇盗刷谁人负责

  广州市民林先生的银行卡从未离身,但却莫名其妙地在今年3月被盗刷了70万元;无独有偶,8月,广州童先生一张银行卡内近百万元资金也不翼而飞,事后才知被人在澳门盗刷了个精光,而奇怪的是,童先生的情况和林先生类似,资金被盗时,银行卡也一直未离过身。银行卡频频被盗刷引起了市民高度警觉,为何不法分子轻易就能钻了银行空子?一旦被盗刷后该如何赔偿?如何预防银行卡被盗刷?在国庆黄金周即将来临之际,信息时报针对银行卡安全话题展开探讨,以便为市民安全用卡提供借鉴和参考。

  案例1卡片未离身却被盗刷70多万

  林先生因今年3月银行卡被盗刷70万元一事将当事银行诉诸法庭,9月7日,海珠区人民法院对此案开庭审理。2009年4月,林先生在该行开立了一张借记卡,今年3月27日晚,他陆续收到银行发送的4条银行卡消费信息,提示其卡内分别消费了180025元、190025元、170025元、160025元,合计700100元。而蹊跷的是,当时林先生的银行卡一直在身边,经及时挂失,卡内余额才未被犯罪分子进一步支取。

  林先生认为,既然自己和银行建立了储蓄合同关系,银行就有保护存款人合法权益不受侵犯的义务,因此多次要求银行归还存款,但银行拒绝支付,银行的解释是,卡片消费是凭着正确的银行卡信息和识别密码进行的正常交易,在司法机关查清存款冒名之前,70万存款应视为委托他人消费。而即便是银行卡被人盗刷,也是当事人对银行卡信息和密码保管过失所致。

  分析:密码保管不善要付代价

  针对上述案件的责任承担问题,广东纵横天正律师事务所律师刘伟渊表示,银行卡被盗刷究竟属银行的过失还是持卡人的过失,对这个问题首先应进行明确,如果持卡人可证明银行在此次盗刷事件中存在明显过失,如柜台人员泄露账号信息和密码等,银行将为此负责,而对于双方来说举证对方有过失都较为困难。应由公安机关作进一步调查,一旦抓获犯罪嫌疑人,便可很清楚地知道银行卡密码是如何被犯罪嫌疑人获得的,进而明确持卡人和银行应承担的责任。

 

  质疑:“设密码”反而要担责?

  在国内,无论是信用卡还是借记卡,凭密码消费已成为习惯,但与借记卡必须设置取款密码不同,信用卡消费则有签名消费和密码消费两种选择。

  既然设置密码后,银行会以密码保管不善推卸责任,是否意味着如果不设置密码,银行会承担全部或更多的责任呢?对此,刘伟渊表示,对于凭借签名消费的银行卡,如果证实签名被他人冒用,则核对签名的商家和银行将承担责任。而持卡人故意将卡片交由他人使用,并任其伪造签名的除外。

  但据记者了解,一些可提供失卡保障功能的信用卡也将密码消费剔出保障范围之内,仅赔偿凭签名消费造成的损失。招行信用卡中心有关人士解释称,针对凭密码的交易,银行无法核实是持卡人本人使用还是被人冒用,因为能知道密码的人毕竟比较少。不过,如果属于凭密码伪冒用卡,银行可协助进行核实和调查,尽量帮忙追回被盗资金。

  有业内人士提出质疑,同样被盗刷的情况下,不设密码反而可获赔偿,是否意味着鼓励持卡人凭签名消费?而国际上信用卡凭签名消费已成惯例。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在卡片丢失的情况下,如果密码没丢,信用卡未必会被盗刷,而如果没有设置密码,则被盗刷的可能性就很大。

  银行说法:是否属盗刷难界定银行担忧道德风险

  对于银行卡频频被盗刷的赔偿问题,银行也存在担忧,即如何界定卡片是否属于“盗刷”。据建行有关人士透露,如果银行卡是凭密码被盗刷的,银行就会很难做出判断,是持卡人故意伙同他人诈骗,还是真的被盗刷。另外,按照境外刷卡习惯,仅凭签名即可扣款,即使卡片设置了密码,也仅是个摆设而已,如果卡片在境外被“盗刷”,而实际上是持卡人指使亲戚或朋友在境外刷卡消费后,向银行挂失提出索赔,这种道德风险一直存在。一旦银行在此类案件中承担责任,就很有可能被作为判例广泛应用,而助长了一些不法分子的恶意诈骗行为。

 

  案例2商家帮克隆信用卡非法套现

  2007年7月25日,上海的高先生频繁收到银行短信提醒,看短信后大吃一惊,自己的信用卡被刷掉12万元,而高先生的信用卡明明在身边,短信显示其在福建省安溪县有7笔刷卡消费,总金额高达12万元。高先生随后拨打发卡行客服,证实所收到的短信属实,也就是说自己的银行卡被人盗刷了。

  经调查,高先生的银行卡是在安溪县的宝龙金行被一名叫“王伟国”的男子制造伪卡后盗刷的。该案件判决由银行赔偿持卡人12万元损失,但不法分子在商户的刷卡行为成为疑点,银行怀疑,宝龙金行和“王伟国”之间未发生真正的消费刷卡行为,实际上是为犯罪分子提供套现便利,因为金行的金价并非以整数计算,而整克购买金制品的价格不可能是整数金额,据此,金行无法提供相应证据证明“王伟国”消费的真实性,法院据此判由商户归还银行12万元损失。

  分析:商家参与非法套现过失明显

  在此案中,商家存在明显的过失,因此索赔的矛头直接指向商家。据工行有关人士介绍,商家POS机的设立一般是由商家向银行提出申请,银行进行审批,再报给银联。商户参与银行卡结算,前提应是存在真实的购买商品或服务关系。对于无法提供交易单据或凭证,以证明交易真实性的,商家有勾结持卡人参与非法套现的嫌疑。

  据业内人士介绍,通过与商户合谋,以消费名义提取现金的现象并不鲜见,因为商户可从中获取高额的提现手续费,一般为1.5%~3%。日前中山市就破获了一起利用POS机为他人非法套现的案件,犯罪嫌疑人伍某去年利用其注册的商行POS机,以虚构交易的方式为多名信用卡持卡人非法套现,套现金额约达600万元,伍某最终以涉嫌非法经营罪被逮捕。

  被人伪造签名盗刷卡

  案例3伪造签名盗刷卡3.6万余元

  2010年4月,上海的左先生与同事前往安徽马鞍山出差,在用餐时发现自己的钱包被盗,不久左先生接到银行的客服电话,告知其信用卡在当地某大型超市被消费了两笔,共计36633元。左先生随即将卡片挂失并迅速报警,经公安人员调查,在一张消费21722元的签购单上的签名与信用卡背面签名明显不符。

 

  由于左先生信用卡所属银行可提供“失卡完全保障”承诺,左先生获得了银行15000元补偿,但左先生还是将超市和银行告上了法庭。

  法院认为,被告银行在信用卡被盗刷时及时通知了原告,并根据合同承诺对其进行了补偿,不应再承担赔偿责任,而被告超市作为信用卡特约商户,必须审查签购单上持卡人签名与信用卡上预留签名是否一致,因其对其中一笔刷卡消费没有尽到合理的审慎审查义力,故对此笔消费损失1.35万元,应承担70%的责任。法院同时认为,左先生由于保管不善,信用卡盗刷与其保管不当存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因此也应对损失承担相应的责任。

  分析:商家未核对签名应承担相应损失

  左先生的损失是由于其疏忽导致信用卡丢失,并非被他人盗取卡片信息制造伪卡所致。而一旦信用卡丢失,信用卡因为没有设置密码,很容易被他人假冒签名。按照规定,商家在提供刷卡消费时,有核对卡片签名的义务,而实际上,收银员不仔细核对签名导致签名不符的情况并不罕见,对于商家此类疏忽,一般都将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而对于不设密码的信用卡,不少银行也推出了失卡保障服务,也就是说持卡人丢失信用卡后,如果第一时间挂失,则挂失前一定时间内的损失由银行来承担,如招行金卡挂失保障金额最高为1.5万元,普卡为1万元,只要在挂失前48小时内的损失,无论实际损失金额为多少,金卡客户可由银行最高赔偿1.5万元,普卡客户最高赔偿1万元,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持卡人因丢卡导致的损失。

  银行卡被盗刷案件层出不穷,犯罪分子的诈骗伎俩也五花八门。如何识破犯罪分子的作案手法,提高用卡风险防范意识,从而减少被盗刷的几率,是每个持卡人所关注的内容。信息时报记者在此对常见的信用卡盗刷情况一一进行盘点,并为持卡人防止信用卡被盗刷支招。

  骗术1:ATM机上做手脚

  近年来,卡片被伪造的案件屡见不鲜。据银行人士透露,银行卡制造的核心技术实际上已被犯罪分子掌握,犯罪分子仅需窃取持卡人账号、密码等信息,即可伪造复制一张银行卡,并利用新卡窃取资金。

 

  此前,本报曾报道过一伙犯罪分子在ATM机上安装读卡器及摄录机,伪造假银行卡盗取金额或消费,其中3名犯罪嫌疑人分工在ATM机上作案,1人挡住银行摄像监控设备,1人在银行卡入口处用万能胶粘贴读卡器,另一人则迅速在键盘上方安装小型摄像机,获取持卡人账号、密码等全套信息。

  骗术2:骗你登陆钓鱼网站

  今年初,不少网银客户因为收到不法分子关于“网银升级”的短信通知,误登陆钓鱼网站,导致帐户中的巨额资金不翼而飞,损失惨重。其中某股份制银行客户反映,他们收到关于“因系统升级改进为确保账户安全请登录该网站升级”的短信,要求其输入某网址,当其按网上指令操作后,帐户上的资金瞬间即被转走。

  据了解,犯罪分子通过群发网银升级的虚假信息,并注明需要登陆的网站地址,一旦用户登陆钓鱼网站,犯罪分子即可通过后台网站获取其账号、密码、动态口令等信息,并迅速登陆真正网银,将账号内资金转走。

  骗术3:超市盗资料制伪卡

  一些不法分子将目光对准了超市、酒店等消费场所,今年5月,济南警方就接到多地银行报警,多个客户银行卡在异地被盗刷。经调查,盗刷银行卡的嫌疑人曾到某大型超市应聘收银员,利用银行卡信息采集器在顾客刷卡消费时盗取银行卡磁条信息,并通过针孔相机记录下银行卡密码,伪造银行卡37张,之后先后到异地盗刷金额达46万余元。

  而许多持卡人在输入密码时安全意识不强,甚至到餐厅等公共场所消费,为图方便,经常将卡片交由餐厅服务员到柜台刷卡结账。而卡片在离开持卡人视线时,一些装有复读设备的POS机便将卡片信息测录下来,犯罪分子凭此信息可用来复制卡片进行盗刷。

 

  卡片被盗刷后怎么办?

  第1步:致电银行挂失、冻结卡片。一旦发现信用卡被盗刷等异常情况,应立即拨打银行的客服电话申请冻结银行卡。一般来说,对于没有失卡保障功能的卡片,挂失前的损失由客户自己承担,挂失后的损失则由银行承担。

  第2步:向公安机关报案。如果卡片未丢失,则有可能卡片信息被盗、卡片被伪造,应立即去公安机关报案。

  银行违规现场收申请表

  相关链接

  银监会:仍有银行违规现场收申请表

  为加强信用卡发卡前端的风险控制,近日,广东银监局队辖内部分区域银行摆摊营销信用卡行为进行了暗访,发现部分银行仍存在现场收取申请材料等违规行为,对此,广东银监局在全辖进行了通报,并要求各银行开展自查自纠。

  据广东银监局通报,部分银行未就摆摊营销信用卡进行事前报告,有的银行仍在现场收取信用卡申请表,而按照规定,银行外部营销活动“不得收取已经消费者填写的金融产品与服务的申请文件”,此外,超时租用摊位的现象仍存在。此前,曾出现一些信用卡营销人员利用持卡人申请资料伪造信用卡并盗刷的现象,为防止此类风险,根据相关规定,银行产品和服务的每个处理环节必须在经监管部门批准的银行固定场所内完成。

  支招1:密码保护尤为关键

  由于不少银行的失卡保障功能仅限于签名客户,因此,对于凭密码交易的持卡人来说,对密码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在ATM上查询、取款或修改密码时,应留意ATM上是否有多余装置;输入密码时应尽量遮挡操作手势,以防不法分子窥视;注意力被他人引开时,应用手遮挡插卡口,防止卡片被不法分子调换。

  其次,刷卡消费时不要让银行卡离开视线范围,留意收银员的刷卡次数;刷卡消费输入密码时,应尽可能遮挡操作,以防不法分子窥视。

  其三,不要点击不明链接或电子邮件提供的银行网站地址,警惕以异常账户活动或银行系统升级等理由,要求提供银行卡卡号及密码的电子邮件或银行网站。

  最后,收到短信或电话时,首先要看清来源是否属于银行正规的客户服务热线,如果电话或短信来源为个人手机,则很有可能是诈骗短信,不要轻信回复短信或回电,可致电银行正规客户热线进行咨询。

 

  支招2:开通短信通知服务

  目前,大部分银行都有开办短信通知业务,收费在2~3元/月不等。一旦银行卡出现盗刷,持卡人可根据短信信息及时发现并挽回损失。如浦发银行信用卡通过短信“及时语”提醒账户变动,根据持卡人的账户情况,浦发信用卡会通过短信及时向持卡人传递账户变动情况,包括消费、取现、对帐单还款、逾期等提示,使持卡人即时掌握账户变动情况,保障账户的安全。

  支招3:印制免费照片卡

  除了签名和密码消费两种保障外,有的银行将用卡安全升级,如浦发信用卡可根据持卡人的要求,为持卡人印制一张免费照片卡,在签单消费时可将照片和签字及密码配合使用,刷卡安全性得以提高。

  支招4:设置消费限额

  设置银行卡消费每日限制次数和对每次交易限制数额,将可能的损失减至最小;勿将大量资金存为活期存款,可部分存定期或购买其他投资产品。

  支招5:为银行卡买保险

  境外刷信用卡一般不需要输入密码,只要获知卡号,克隆信用卡后即可盗刷,因此一些跨国团伙在国内盗取信用卡资料后,选择到国外进行刷卡消费。

  据了解,境外银行卡持卡人为防盗刷往往购买了被盗保险,国内目前也有保险公司推出旅行银行卡盗刷保障,对于资金被盗刷的情况,旅行结束30天内,向保险公司提交包括银行卡发卡机构出具有的盗刷前48小时内的刷卡对帐单、警方报案证明等资料,即可向保险公司索赔。

  支招6:利用失卡保障功能

  招行、交行、广发、光大、华夏、平安等银行信用卡均可提供失卡保障功能,其中平安最高达到5万元、光大最高为3万元、交行和华夏最高为2万元、招行最高为1.5万元。招行、交行、广发和光大提供挂失前48小时保障,平安、华夏则提供挂失前72小时保障。凡是在挂失前一定时间内的损失,可由银行承担一定损失,但仅限于凭签名消费的信用卡。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