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5日,LME铜价以1.99%的涨幅击穿了长期压力线,并站上9000美元/吨的整数关口。但是9月初的行情并不理想,期价受阻于60日均线的压制,出现了一波回调。面对不太稳定的全球宏观环境,铜价剧烈振荡,但笔者认为,铜价易涨难跌的特征仍然十分明显,下半年重回万点大关仍然值得期待。
最新海关数据显示,2011年前7个月,中国共进口了127.8万吨精炼铜,较去年同期的178万吨下降了28.2%。从数据来看,中国的精铜采购量大幅缩减。但事实上,中国的精铜表观消费量并没有明显放缓。2011年前7个月中国共消费了439万吨精铜,较去年同期的443万吨仅小幅下降0.9%。但这些数据与铜半成品产量的上升又形成了矛盾。据麦格理数据,2011年前7个月,中国的铜半成品产量年比上升17.7%,其中空调用铜量年比增长41.6%。两组数据间的巨大缺口显示了中国市场在上半年经历一个去库存化的过程。2009年、2010年由于铜价处于相对低位,中国市场进口了大量的精炼铜,庞大的进口一定程度上超过了国内的需求,从而形成了大量的隐性库存。随着2011年信贷环境的进一步收紧,回流资金成为这些库存重新释放到市场上的一个推力。因此,2011年上半年的清库过程解释了铜半成品大幅增长的现实。而随着清库过程的结束,2011年下半年的重建库存过程将使铜价易涨难跌的特征更为明显。
供应偏紧与中国下半年进口恢复的博弈
供应增长缓慢是2011年铜市场的一个特征。在缺乏大型铜矿投产的背景下,主要铜矿接二连三的罢工事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全球铜精矿的供给。以占据全球精铜供给三分之一的智利为例。智利2011年7月产铜37.3万吨,同比下降18%;1—7月份产铜295万吨,同比下降4.2%。矿石品位下降、罢工、恶劣的天气、设备故障以及新工程的开工推迟等因素严重制约了铜矿的生产进程。据麦格理数据,2011年1—7月全球铜矿产量因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计划产量要少50万吨,全球铜矿产量仅温和增长1%。
供给增长的受限对铜价构成支撑。而全球最大的精炼铜消费国中国在下半年的重新补库过程将提振铜价。首先,电缆需求将有效拉动精铜消费。虽然高铁事件使得电缆需求受到一定影响,但来自电网方面的需求依然强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