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安防信息 > 安防及周边设备 > 正文

人身财产安全的保护符RFID技术

  近段时间,电梯安全事故频出,引起了国务院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7月22日,温家宝总理针对接连发生的重特大安全事故做出批示,要求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有效防范和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RFID(射频识别)技术的运用,担起了人身财产安全的“护身符”。

  目前的RFID技术就可以从技术的角度把电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起来,达到安全监管、报警的目的,此项技术的应用相当于为人身生命财产安全加了一道“护身符”。所谓电梯的全生命周期就是从电梯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改造、维护、维修、检查到回收的全过程。RFID技术可以对电梯全生命周期进行溯源管理,从源头上减少或消除安全隐患。安装好的电梯,就相当于拥有一个唯一标识的电子“身份证”,使用过程中的每一次改造、维护、维修、检查都记录在这个“身份证”里。监管部门,相当于拥有一双“千里眼”,可以远程通过“身份证”数据及预警提示,实时掌握电梯检验情况,做到电梯安全监管工作透明、到位,切实落实电梯安全监管责任,避免由于电梯超期未检等带来的安全隐患,保障电梯安全。

  长春凤凰惠邦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介绍说,“RFID维保系统的建立和运行,可以使电梯管理部门随时掌握全区电梯的实时运行状态。在发生电梯故障时,一方面,可以提高电梯运行故障的反应速度,缩短被困人员的救助时间。另一方面,通过对电梯运行记录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可以准确掌握电梯运行中出现故障的类型和发生概率,MTD2002因素,为电梯的日常维护和保养提供直接数据支持,提高维保的针对性,降低维保成本。再者,可以帮助查找事故原因,并作为政府部门行政监督管理的重要依据。”

  截至目前,山东烟台、北京、杭州、山西太原等城市已开展RFID技术用于电梯维保。其中,杭州5万台电梯运用物联网技术将救援抢修时间由40分钟缩短至18分钟,只要拨打一个应急特服电话,15秒内无回复,电脑会依次自动转接电梯救助站、值班工程师。这一创造性做法有望推广至全国。电梯物联网系统自应用以来,成效显著,开关电源模块做到了全局一盘棋,把突发电梯困人的时间缩到了最短,最大限度控制了电梯事故的发生,做到防患于未然。

  在安全领域赫赫有名的“海恩法则”说,每一起严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轻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隐患。随着电梯使用量的增多,作为一种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特种设备,传统的管理维护方式已远远不能适应当前形势需要,面对一起起电梯事故,将RFID技术应用于电梯维保,实现电梯安全监管势在必行。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