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安防信息 > 平安城市 > 正文

治好了"城市病" 智慧城市就离我们不再遥远

  8月9日晚,北京市民再次惨遭暴雨袭击,城市内涝问题再次为城市管理者敲响警钟!

  如何解决城市内涝?在规划等等之外,技术方面,城市排水系统究竟该如何建设?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环境技术所所长赵冬泉,在不久前中国水网主办的技术论坛上发言认为,采取数字排水(DigitalWater)技术是城市排水发展的必然选择。

  6大问题困扰排水系统管理

  城市排水管网是城市水污染防治和城市排渍防涝的骨干工程,担负着收集城市生活和工业生产等污水、及时排除城区雨水和流经市区的雨水的任务,是保证城市正常运转的重要生命线。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城市排水管网系统的建设速度快、规模大、更新快,排水管网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长期以来排水系统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显现,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理法规和相关技术标准不完善,缺乏完善可靠的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技术规范,各个城市排水管网数字化管理水平和技术标准差异较大;

  ②大部分城市排水管网数据资料管理方式分散不系统,数据存储方式多样,部分城市“重建设轻管理”,造成排水管网数据不完整、不准确,对排水管网资产状况掌握不全面;

  ③分散不系统的管理模式和低效的查询分析方法难以体现复杂排水管网的网络特征和上下游关系,使得分析决策水平还停留在主观判断和简单推理的层次;

  ④排水管网的水力分析、调度分析、布局优化分析和应急事故分析缺乏科学依据,流域级别的综合管理模式无法实现,在应对防汛抢险等危机事件过程中现有管理调度手段苍白无力;

  ⑤缺乏全面完整、科学有效的管道养护筛选数据库,难以制定高效的管道养护计划,排水管网及排水设施的管理养护随意性大,养护效果也难以评估;

  ⑥缺乏有效的管网状态评估和运行监测手段,不能及时掌握管网排水负荷和运行状况的变化,基于实时在线数据的全管网系统分析和动态模拟分析鲜有应用案例。

  数字排水(DigitalWater)技术是发展必然

  基于目前现状,赵冬泉认为,只有采取信息化的管理手段对城市雨水管网数据进行统一管理、利用专业模型对雨水管网溢流状况进行分析诊断,才能提高城市雨水管网的管理和应急水平。

  赵冬泉介绍,数字排水(DigitalWater)技术是新一代的城市排水管网管理工具,基于国内排水管网管理的数字化需求,利用先进的排水模拟计算引擎、数据库管理技术和GIS技术的集成开发,为排水系统数据的高效管理、排水系统的网络空间分析、排水管网的应用数字排水(DigitalWater) 平台。

  他介绍,数字排水(DigitalWater)平台(以后简称“平台”)采取统一的排水管网综合管理数据库体系对大量雨水管网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管理维护,并利用先进的排水管网模型对城市雨水排除系统进行动态模拟计算,具有多界面的模拟结果动态展示和自动生成报表的功能。

  为了便于用户更方便、快捷的对雨水管网溢流进行管理,开关电源模块在平台中对各种专业功能进行了集成开发,构建了可流程化操作的雨水管网溢流管理应用模块,从而辅助管理者对暴雨发生时城市雨水排除系统的溢流情况进行快速的分析和处理,为制定城市暴雨应急管理预案和应急事故快速抢险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

 

  平台可有效提高建模效率和模拟结果分析效果

  由于城市排水系统的复杂性,简单的模型无法对检查井的溢流做出可靠的动态模拟分析。要完整地模拟降雨—径流过程和雨水收集过程,需要知道雨水在管道、明渠、自然排水沟等排水管渠中的水力规律变化,计算回水影响、逆流等复杂排水情况,从而计算降雨过程中排水管网的排水负荷压力,统计检查井的溢流量和溢流持续时间。城市雨水排除系统涉及大量的管线、检查井、泵站、雨水口、排水接口区域和背景图等空间信息,由于城市地表特征和排水管网的复杂性,单纯利用数学模型,将使模型构建成为一项繁重而复杂的工作。数字排(DigitalWater)平台将GIS技术和排水管网计算模型紧密集成,提供排水管网的拓扑关系维护、汇水区的自动划分、模型参数的自动提取、模拟结果动态表达等功能,大大提高了建模效率和模拟结果分析效果。

  “政府对智慧城市的需求无处不在。”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童腾飞日前表示,现在政府部门对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感受越来越深刻。

  业界专家表示,智慧城市已成为医治“城市病”的最佳良药,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智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智慧城市的本质是建设全新的城市“大脑”系统,通过信息产品的应用建立智慧系统,大量的智慧系统构建成智慧城市。如何转变城市发展方式,以大智慧统领城市发展,每个城市都要作出回答。

  破解城市发展难题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城市正面临新的挑战:人口膨胀过快,大量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交通拥挤不堪,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最为头痛的难题;环境污染严重,全球80%的温室气体排放来自城市;资源消耗过度,城市消耗了全球75%的资源和能源;安全隐患明显,各类事故不断发生……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各种“城市病”与日俱增,城市管理难度加大,集中考验着政府的城市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北京信息产业协会秘书长徐祖哲认为,现在全球都面临着严重的城市问题,再加上人们生存空间狭小,MTD2002信息化技术的发展不断扩充每个人的活动范围,这种城市发展的矛盾就更加突出。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正处于城镇化急剧变革的阶段,从最近二三十年来看,生存空间问题带来了各方面的连锁反应,不仅存在能源方面的问题,公共安全、环境污染、水资源等问题也不容忽视。显而易见的是,很多的问题已经难以用传统的手段加以解决,必须借助智慧战略从更高的层面上加以梳理和改善。

  南京大学工程管理学院教授钱志新认为,智慧城市为城市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解决之道,已成为医治“城市病”的最佳良药,从传统城市走向智慧城市是大势所趋。首先,智慧城市是信息化向更高阶段智慧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智慧化将是城市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和城市提升的新引擎。同时,建设智慧城市需要的智慧基础设施、智慧产品、智慧技术、智慧设备等将形成城市整体智慧产业链,由此带动智慧产业加快发展。

  智慧城市大有可为

  据世界银行测算,一座百万人口智慧城市的建设,在投入不变的前提下实施全方位的智慧化管理,将使城市的发展红利增加3倍。这意味着智慧城市可实现4倍左右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将引领未来世界城市的发展方向。

  对于“智慧城市”,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曾指出,“智慧城市”本身就是一个网络城市。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世界各国、各地区、各城市都开展了符合自身需要的信息化实践,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经济增长、社会管理与服务方式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推动城市各类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城市建设和运行管理不断完善。

  钱志新认为,建设大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是做好顶层设计,科学制定智慧城市的发展规划,从智慧基础设施抓起,组织各方力量强力有序地推进智慧应用系统的建设和运作,使智慧城市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础设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基础,下一轮城市基础设施的重心应该是智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海量数据库、新一代信息网络和云计算平台等的建设。

  目前,四川省已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未来5年,四川省将通过14个重点项目在市州和重点县级城市全面推广“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三大工程建设,使四川智慧城市模式创新和标准化建设居于全国前列,智慧产业水平达到“世界知名、全国一流、西部第一”的目标。

  广东省佛山市近日启动“无线城市智慧产业孵化合作平台”建设,将更多信息技术应用到政务、企业、民生等各方面。福建省政府日前与中国电信集团公司签署了《共同建设数字福建智慧城市群暨“十二五”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电信将力争用5年时间,投入600亿元,建成由10个智慧城市组成的数字福建智慧城市群,使福建成为全国信息化建设的标杆。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