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LED封装企业总体上以民营企业为主,从业人员年轻化,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企业增长较快,对外来产品、技术的模仿能力极强。企业注重短期效益,忽视品牌建设,缺乏长期的战略规划。
位于下游的LED封装企业,60%分布在中国大陆地区,且臣不断上市的趋势,所以,中国大陆地区是名符其实的世界LED封装基地。
友达于日前宣布投入发光二极体(LED)上游晶片制作,随即引发市场认为友达可能自行投入整合LED产线,进而瓜分原本即供过于求的中下游市场的疑虑。因此业者提出,产业链上下必须开始聚焦垂直整合,除向上整合以提升生产技术的品质与效率并降低成本外;与传统照明厂商既有的强大通路优势进行水平整合,也是至关重要的经营策略。
真明丽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郑建文表示,真明丽已开始推动情境灯、橱柜灯等非主照明的LED功能性应用,可拥有较高的产品附加价值。
由于LED的技术进入门槛低,在抢食传统照明市场大饼的利诱下,市场已成群雄割据的红海。真明丽总经理郑建文表示,各家技术齐头并进,大者恒大的态势仍须关注,尤其在友达宣布跨入上游晶片制造后,凭恃其深厚的资金与产能,自行整合LED一条龙产线的可能性极高,导致产业中下游结构势必面临不小的冲击。
针对LED产业的未来,郑建文指出,除了透过微笑理论的启发,朝向“创意”与“品牌经营”的模式发展,当各项技术的布局渐趋成熟完整,具备世界级竞争力的大厂,其挟带资金与产能优势形成大者恒大的趋势将无法避免,台湾的厂商要能有效因应,除了加速产业上下游结盟,加强生产与研发布局,政府也要落实扩大内需市场的政策与宣导,才能突破目前LED沦于削价竞争的命运。
当LED市场激战状况愈演愈烈,削价竞争的戏码也不断上演,却仍有不少厂商愿意投资进场,显现商机确实相当庞大。特别是友达于今年宣布投入LED上游晶片制作,随即引发业界关注,郑建文强调,当自家产品线不够强时,再多再好的行销也发挥不了作用。
探究其根本原因,除了LED的技术及价格仍待进一步突破瓶颈外,目前传统照明与新兴LED、有机发光二极体(OLED)照明市场交杂混乱的情势,也是造成找不到市场利基点切入的主因。而友达抢进上游晶片制造更为产业链的未来添加许多变数,如何抵抗大厂入侵,避免大者恒大的趋势成型,也是台湾未来的LED发展所面临到的课题。
台湾目前投入LED制造的厂商有如雨后春笋般冒出头来,从上游的原料、单晶、磊晶,中游的电极制作、晶粒切割与测试,到下游的固晶、封装,市场削价竞争激烈的乱象已然浮现。然后续抢进的厂商仍极具信心,主要系囿于传统照明市场每年数千亿美元的吸引力,拥有环保优势的LED即被视为必然的趋势,甚至连深耕传统灯具市场的欧司朗(Osram)、奇异(GE)、飞利浦(Philips)等大厂也积极跨入LED的光源与灯具制作。
从我国国内来看,上游和中游的外延/芯片领域受到资本实力强大的企业的关注,这些企业有上市公司(如江西联创、长电科技等),也有资本雄厚的民营企业(如深圳世纪晶源、厦门三安、大连路美等),目的是通过上游和中游高端切入,力争在LED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但该领域投资额度大,专业技术人才比较匮乏,投资风险比较大,已投资企业的回报率还不高。
下游封装领域近期也受到投资者的高度关注,相对于外延芯片“双高”的特点,投资封装领域不但可以降低技术风险,且投资规模适中,更加接近于应用市场而降低市场风险,故受到投资者的青睐,尤其是对功率型封装更加充满期望。
应用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最低,是直接面对终端市场的领域,技术风险小、投资额低而且回收快,是小额资本进入LED行业的首选,如圣诞灯、草坪灯、手电筒、指示灯、信号灯等产品,这类企业在深圳、广州、厦门、宁波等地已经形成了产业集聚;但因该领域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定单对企业的生存与发展致关重要,多数厂商采取低价竞争策略,产品品质缺乏基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