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增幅超过30%,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上年基数较低。与2008年相比,2010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总额仅增长14.4%,年均增速只有6.9%。“十一五”期间,电子信息产品进出口年均增速比“十五”期间下降了19.3个百分点。从2010年各季度来看,电子信息产品出口增速呈明显逐季回落态势。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重庆将占领3个高地: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和通信设备。因为这些产品是电子信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
“十二五”期间,重庆工业结构调整把电子信息产业放在非常突出的位置,计划打造新一代信息支柱产业,改变原来依靠机械、装备制造等重工业为主导的发展态势。3月4日,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十二五”末,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将占到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离岸数据处理中心。
建成战略新兴产业高地
“以前重庆的电子信息产业基础非常薄弱,2000年,全国电子信息产业产值高达2万亿元时,重庆只有20多亿元。2010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超过了1400亿元,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几十倍。”黄奇帆说。
据了解,重庆在“十二五”规划中确立了加快发展以信息产业为主要支柱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2+10”建设方案,即: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形成1亿台整机生产规模,80%零部件及原材料本地配套;基本建成国内最大离岸数据开发和处理中心;集中打造通信设备、高性能集成电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设备、环保装备、风电装备及系统、光源设备等10大重点产业集群,建成万亿级国家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地。
在电子信息产业领域,黄奇帆认为,重庆将占领3个高地,要占领笔记本电脑、显示器和通信设备的高地,因为这些产品是电子信息产业“皇冠上的明珠”。要占领电信网络当中的数据中心高地,启动重庆国际离岸数据“云计算”特别实验区建设。要占领软件产业高地,打造以应用软件、嵌入式软件为主的软件产业集群,积极开拓软件服务外包业务。
去年重庆电子信息产业初步形成了“2+6+200”的笔记本电脑的产业集群:吸引了两个笔记本电脑品牌商惠普和宏?,它们已经明确今后几年将在重庆订购1亿台笔记本电脑;广达、富士康、纬创、英业达等6家台资企业已落户重庆,将为惠普、宏?做代工;引进200多家零部件厂商为笔记本电脑基地做配套。以笔记本电脑生产为核心的产业格局基本确立。
黄奇帆说,5年内重庆可建成1亿台规模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产量将占全球的1/3,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笔记本电脑供应地。预计2011年基地将生产3000多台笔记本电脑,2012年将达到6000万台~7000万台,2013年以后将达到1亿台,总产值将达到上万亿元的产业规模。
此外,重庆还同步引入了惠普1000亿美元规模的结算中心和思科等研发中心,改变了我国加工贸易结算、研发长期孤悬海外的历史。
创造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
在这种背景下,重庆的工业结构将发生重大变化。黄奇帆预计,“十二五”末,重庆工业产值将达到2.5万亿元,其中电子信息产业将突破1万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30%以上。“十二五”期间,重庆的工业结构将从以机械、装备制造向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转变。
黄奇帆指出,重庆工业结构调整成绩的取得与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有着密切联系。3年前,重庆利用外资只有10亿美元,随后每年都有50%以上的增长,2010年已达到63亿美元,成为中西部引进外资数额最大、增长最快的地区。通过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和离岸数据处理中心的建设,重庆创造了销售市场在境外,料件结算、研发等环节在境内的内陆加工贸易新模式,即“一头在外、多头在内”。
目前,电子信息产业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各类贸易保护措施层出不穷,而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又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外资企业为主体、以加工贸易为主要方式、以外向型为主要特征”的产业格局,存在着易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处于价值链中低端、关键核心技术掌控能力弱等深层次问题。同时,我国宏观经济已进入加息通道,势必对产业发展造成一些负面影响。2011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和矛盾依然突出,产业损害预警工作要做到及时分析、积极应对、有效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