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电视是依靠高电压来激活显像单元中的特殊气体,使它产生紫外线来激发磷光物质发光。而液晶电视(松下)则是通过电流来改变液晶面板上的薄膜型晶体管内晶体的结构,使它显像。等离子电视在同等尺寸下比液晶电视便宜,而液晶电视在节电性能与显示分辨率方面具有优势。
日前,全球消费电子权威调查机构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等离子电视产销出现回升,尤其是8~10月的内销,3个月分别卖出了13.91万台、24.35万台和28.16万台,同比增速分别为-5.69%、13.68%和32.21%,高于液晶电视。11年元旦周,PDP零售量15万台,同比增长3.7%,在等离子电视中,3DPDP零售量占比为6%,零售额占比为13%。
据统计,元旦周3D电视在平板电视中零售量占比达2.8%,零售额占比8.4%,3DPDP在整个3D电视中占比12%,比十一提升4个百分点。长虹、松下仍占主导地位。3D电视零售量渗透率达2.6%,零售额8.2%,国内品牌零售量份额达到21%,相比十一市场的10%,提升了11个百分点。长虹在国内品牌中排名第一。
据悉,国内3D产品已有49个型号,主要集中在42吋以上。3DPDP42吋、46吋新品已批量上市。将3D电视均价拉低了17%。随着国内新品的上市,有望五一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对于这种异样变化,奥维咨询专家表示,这和近期三星、松下、长虹等3D领军企业的推广有着直接的联系。
等离子电视在3D时代优势明显
“这多半是3D拉动的”,一位来自奥维咨询机构的权威分析师告诉记者。该分析师指出,3D等离子电视与3D液晶电视相比较,在技术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一是等离子刷新频率远高于液晶电视。3D效果是电视上要交替显示左右眼的内容,要实现相同的流畅效果,3D电视的刷新率必须是目前电视的两倍,一般左右眼均接收到频率60Hz以上。但实际上,由于液晶屏显示画面切换的问题,刷新率恐怕要是原来的4倍,因此即使是在240Hz的液晶电视上看3D电视,也有可能感到不够流畅。而等离子电视在这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等离子电视目前已采用的子场驱动扫描技术,将子场扫描的60Hz提升到了600Hz,可支持3D画面的流畅播放。
二是等离子的可视角度大于液晶电视。相关测试显示,平板电视可视角度为178度左右,加装了3D效果则为130度左右,有所损失;而等离子3D电视上下左右的可视角度均能达到160度左右,而且在侧面都有不错的3D效果。
三是等离子的色彩还原能力强于液晶。等离子显示器中的每一个像素皆可独立发光,非常均匀,没有亮区和暗区,尤其是等离子电视黑色的稳定性,能给人色彩的厚重感,层次感很强,而这正是液晶电视的短板。
今后等离子发展是一个什么样,首先是4K、2K的问题,我们在北京也做过相应的展示。当然这有赖于整个产业体系今后包括蓝光器,发送等等一系列的各个或者技术才可能实现,但是目前电视机已经能够做到这一点。
再一个发光效率提高的潜力方面,等离子发光原理跟荧光灯有相同的地方,一个都是气体放电,同时产生紫外线,然后照射到荧光粉从而发光。它跟荧光灯很多地方原理是相同的,等离子的发光单元相当于一个小荧光灯。跟荧光灯不同的地方是等离子不用汞,荧光灯是用汞,这个里面有一个最大的应该说的,如果以荧光灯发光效率是100的话,目前等离子的发光效率的10%,二级。从另一个角度讲,等离子发光效率的提高,还有很大的空间我们可以去做。这就是LCD在下一步,进一步提高发光效率的计划,如果说以2010年标准的话,在2012年我们进一步减少能耗,达到更进一步的超节能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