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在经历了2006—2007年的高峰和2008—2009年的低谷之后,我国多晶硅太阳能产业正在迎来第二春。2009年中国 多晶硅产量达20357吨,销售收入近90亿元,多晶硅行业景气指数上升、企业信心渐恢复。2010年随着海外市场强势复苏,多晶硅进入新一轮投产热,传 统业内公司及新进公司纷纷上马投产项目。多晶硅价格重拾回升态势,截止目前已经突破100美元公斤。由于2010年整个光伏行业的复苏,其产业链上的所有 产品如太阳能电池硅片、电池片、组件等都呈现出供不应求的态势。
2010年,对于全球光伏产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节点。而对于在其中占据重要位置的中国光伏产业来说,又何尝不是呢?不过,“中国光伏产品出口量持续攀升,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越来越大”、“中国光伏厂商在全球排名节节高升”等一系列消息似乎又都在意料之中,根本无法在中国光伏产业“关键区域较为平静”的湖面上掀起太大的波澜。
多晶硅厂商表示,2010年12月底以来,国内多晶硅价格基本一直维持在这个水平。不过相对于前段时间,本周成交行情出现好转。其很大程度由于临近春节,国内多晶硅大厂纷纷降低产量,导致全国现货数量继续下滑。而部分下游企业因担心货源不够而采取提前购买,使得多晶硅成交量有所上升。
由于全国产量至少要在3月份才能有所恢复,目前现货紧缺的状态还将继续维持一段时间。预计多晶硅价格将继续维持在64万元/吨以上。
由此看来,多晶硅产业的“征程”再起也就势在必行了。其实当初“38号文”出台的初衷也未必是要限制多晶硅产业的发展,而是对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等现象加以纠正。或许“一刀切”的方式确实过于武断,但至少可以让处于“急行军”当中的中国多晶硅产业停下来,加以总结和调整,并以更加理性的方式投入到接下来的征程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