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于2009年三季末A股市场掀起的物联网概念狂潮,旋即在政府、企业界、科研院所、学术界和资本市场火速蹿红,炙手可热之势愈演愈烈。
物联网是通过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可普遍应用于铁路、交通、电力、治安、石化、卫生医疗、城市管理等各个领域。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投入巨资深入研究探索物联网,俨然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经济技术转型的先导。我国也牢牢把握住这个创新机遇,加快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是当今世界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在刚颁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里面,物联网也是重要组成部分。”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丁文武透露,“物联网是新的技术革命,是电子信息产业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物联网产业是实现技术可控、保证国家安全的需要,也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战略型产业带动经济发展的需要。”
当下,已被定义为中国战略性产业的物联网,是一个时尚、热门的产业,不仅各路资本竞相追捧物联网产业投资,二级市场上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物联网概念股行情几度卷土重来。
近来引起沸腾的是,“未来十年,物联网重点应用领域投资可达4万亿,产出8万亿,形成就业岗位2500万个。”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王忠宏的这番话一经传播,资本市场更是目眩神迷。
令资本市场激情洋溢的还在于,按照原定的时间表,物联网“十二五”规划将在元旦前后出台。这也从某种意义上标至着,物联网已经从前期的概念化炒作进入实质化阶段。
本报记者注意到,多家证券研究机构在近期发表的投资策略报告中表示,物联网概念股已成为布局跨年度行情的推荐重点。
然而,工信部副部长奚国华却在日前表示,“物联网的发展必须从产业中逐渐培养,这个过程大概需要5—10年。”
一方面是蠢蠢欲动的各路狂热资本和地毯式的信息覆盖,另一方面却是不断炒高的股价及相关上市公司表现平平的盈利能力。那么,物联网对于资本市场来说,到底是泡沫泛起、雾里看花的概念炒作,还是另一番朝阳行业带来的投资机会呢?
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新故事
“物联网概念的风风火火炒作,就在于概念全新,政策扶持,蛋糕足够大,是市场主力联合培育的新热点。”一位券商人士表示。
该人士认为,与周期性板块相比,物联网概念对经济发展的刺激力度和发展前景更为乐观,更能够迅速产生出经济与社会效益,且切合国家中长期发展战略,政策预期空间层出不穷,加上其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业态,容易激发炒作及跟风热情。
“从概念的模糊、清晰到实质发展、产业化、商业化,各个阶段都能爆发炒作热点。”上述券商人士说。
事实上,物联网概念从默默无闻到一举成名,仅用了一个星期。回望A股历史数据,物联网概念从2009年9月14日开始启动,短短5个交易日,被贴上物联网标签的远望谷(002161.SZ)、新大陆(000997.SZ)、厦门信达(000701.SZ)、东信和平(002017.SZ),其周涨幅分别高达45.8%、46.3%、39.2%和33%,而同期上证综指下跌0.91%,深成指跌幅为0.98%。
此后,物联网概念板块涨停个股时有出现,局部独立行情依然抢眼。进入今年第四季度,物联网概念再度狂飙突进,以新大陆为例,仅10月8日至11月25日的35个交易日,涨幅高达94.72%。
“3000点上下,各种周期性板块经过轮番炒作之后,A股市场明显缺乏一个全新的题材,物联网概念的股性就这样被主力激活。”福建某私募人士认为,“尽管物联网尚处于起步阶段,但作为新兴产业,其产业链的广阔外延远超互联网,跟物联网相关的上市公司不胜枚举,题材挖掘空间非常大。”
而进入年尾收官阶段,物联网概念依然持续活跃。
“游资是物联网概念行情的主力,机构早期只是合力参与,大举布局从今年开始。”上述私募人士表示。
实际上,2009年9月中旬开始点燃的物联网概念股暴涨行情,机构也是始作俑者之一,远望谷在当年9月15日和16日的连续两个涨停板中,买入前五名中均出现两家机构专用席位,合计买入金额超过6000万元。
不过,除远望谷外,当时机构资金对于其他物联网概念股似乎并无兴趣,同时上榜的东信和平与新大陆,均为游资战场,甚至有两家机构专用席位出现在东信和平的卖出席位上。
而今年以来,机构席位开始频繁出现在物联网概念股异动榜中,不少个股一度出现基金扎堆重仓。典型如远望谷,2009年末,其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仅为2.66%,但2010年的前三个季度,分别达到11.1%、10.1%和15.24%,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几乎全被机构占据。
查询沪深两市交易所异动榜发现,国信证券深圳泰然九路营业部、东吴证券苏州西北街营业部、光大证券宁波解放南路营业部、国泰君安证券上海江苏路营业部等游资根据地,均成为上榜“常客”,尤为凶猛的是东吴证券杭州文晖路营业部,杀入物联网概念个股的资金动辄高达上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机构、游资合力围剿物联网概念股的同时,推波助澜的个人投资者也纷纷加入战团,在A股市场出现了极为罕见的“物联网概念股专业户”。
浙江股民徐柏良就是“物联网概念股专业户”的突出代表。根据上市公司公开披露资料统计,徐柏良在2009年三季度成为前十大流通股股东的个股多达11只,其中至少9只与物联网概念相关。
“物联网行情启动以来,江浙游资对此一直情有独钟,当地上榜的证券营业部颇为频繁。”上述私募人士称,“今年3月的一波物联网概念行情中,江浙游资在长电科技(600584.SH)、厦门信达、高鸿股份、远望谷的一次买入资金合计近5亿元。”
与二级市场物联网概念行情高烧不退联袂登场的是,相关上市公司也在跑马圈地抢占先机,目前,已有多家公司已经完成或正在准备增发做大物联网项目。
增发领跑者是高鸿股份,去年12月,高鸿股份增发募资净额4.63亿元。
高鸿股份是次增发价为6.7元/股,如今一年时间届满,认购者均已实现翻倍收益。
紧随其后的是另一只物联网龙头股新大陆,根据其7月5日公布的定向增发情况报告书,此次非公开发行5786.66万股,募资总额为4.33亿元。
令新大陆增发认购对象心中窃喜的是,价格为7.5元/股的增发完成仅5个多月,随着股价持续上涨,其账面浮盈已超过200%。
然而,此等好事如今已经难觅踪影,随着物联网概念行情持续提升,增发价也跟随股价水涨船高。大唐电信(600198.SH)4月7日公布的新定向增发方案,其增发价格较一年前方案的8.7元/股上调了一倍,达16.49元/股,同时增发股份数量也相应由1.4亿股减少到3100万股。
物联网概念热火朝天,更是催发了相关上市公司的圈钱冲动,近期多家公司抛出的定向增发预案,其胃口也远大于先行者。
9月3日,华胜天成(600410.SH)发布定向增发预案,拟非公开增发8000万股,募集资金8亿元,主要投向云计算平台及物联网平台建设等6个项目。
而目前市净率高达18倍多的远望谷,11月11日公告拟非公开发行股票3400万股,每股发行价不低于24.72元,募集资金总额81770万元。这样的增发规模,已是其2007年8月上市时募集资金净额19994.53万元的4倍多。
与前几家不同的是,在物联网概念甚嚣尘上之后,华胜天成、远望谷募资项目均直接打出了物联网旗号。而去年物联网概念突发飙涨行情后,数家上市公司齐发公告称,物联网对其业绩无实质性影响并撇清干系。
日渐热络的物联网概念确实今非昔比,被多家证券研究机构捧为正宗RFID、智能标签物联网概念的东港股份(002117.SZ),其9月15日披露的增发A股发行结果公告显示,公司此次增发受到了244家机构的热烈追捧。
资料表明,在这244家机构中,有147只基金参与了网下申购,并且同一家基金公司旗下多只基金同时出动,如易方达旗下的12只公募基金,国泰旗下的9只公募基金,还有社保基金106组合、402组合、501组合、602组合等。
东港股份此次增发项目预计投资总额约3.45亿元,但此次实际募资达3.63亿元。
物联网热得发烫,不仅与此相关的上市公司,扩张激情高昂,其他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也是蠢蠢欲动,就连主营为轻重型包装产品的美盈森(002303.SZ),上市仅一年多时间,也在12月8日宣布投资2000万元进军物联网。
物联网概念成为资本市场香饽饽,但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却没有物联网概念那么显赫。数据显示,目前除了中兴通讯(000063.SZ)、华工科技(000988.SZ)、航天信息(600271.SH)等少数几只个股市盈率为30—40倍外,其余均大大高于市场平均水平。
或许基于此等原因,在物联网概念每遭爆炒之际,也是大小非高位减持套现的高峰时段。公开资料表明,海虹控股(000503.SZ)、上海贝岭(600171.SH)、新大陆、福日电子(600203.SH)、远光软件(002063.SZ)、远望谷等一大批与物联网沾边的上市公司,其大小非均选择在物联网概念行情飙升期间高位出逃。
更有甚者,远望谷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徐玉锁,从年初以来累计减持远望谷1100万股,占到公司总股本的4.28%,共套现2.65亿元,位居今年A股高管套现榜之首。
引起关注的在于,远望谷另几位高管也在大肆减持公司股票,公司董事、副总经理陈长安已累计减持逾421万股,董事、财务总监吕宏也减持了4万股,而原董事崔文立在其股份解禁后,减持总量超过1991万股。
“物联网概念股股东频繁套现,也可说明其股价已基本反映预期。”上述券商人士认为,“从现阶段的产业发展来看,物联网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并不会发生突发性增长,大多数个股估值已经偏高。”
不过,该人士同时认为,市场炒作往往跟估值没有必然联系,当市场热点陷入真空时期,物联网概念的扶摇直上,或许就是在等待预期的实现。
新大陆样本
作为物联网概念龙头股的新大陆(000997.SZ),自去年物联网概念行情爆发以来,其股价几度炙手可热势绝伦。
2009年9月1日,新大陆收盘价为7.12元,到了2010年12月16日,股价达到23.13元,涨幅为219.92%。其间,新大陆屡屡领涨大盘。
而今年前三季度,赶赴新大陆实地调研的基金、券商等机构,多达40家。
“这段时间来调研的机构也是比较多。”新大陆董秘侯浩峰告诉本报记者,“去年以来,关注公司的人越来越多。”
上市10年,在资本市场一直默默无闻的新大陆,骤然间走到了聚光灯下。
契机来自汹涌而至的国家物联网战略。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世界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
“在物联网产业链中,感知与识别技术是物联网产业的核心基础技术。条码识别,尤其是二维条码识别技术,则是感知技术的重要组成。”新大陆总裁王晶对本报记者说,“新大陆是世界上少数几家拥有二维码核心技术的企业之一。”
如今,新大陆又迎来了另一个高潮——11月11日,新大陆发布了全球首颗二维码解码芯片。
据介绍,二维码解码芯片将使系统在解码速度上较软机解码方式提高10倍以上,识读效率(抗污损)提高30到50倍。
“新大陆二维码解码芯片成功的实现,是关键技术的突破,与之密切相关的,不仅是新大陆识别技术水平提高了新的台阶,同时标志着中国人在二维码技术进入国际领先行业。”工信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丁文武如此评价。
然而,在新大陆利好不断、股价飙升之际,实际控制人却持续减持股份,引起了市场的颇多猜疑。
根据公告,新大陆控股股东新大陆集团分别在2009年和2010年11月25日,累计减持1437.27万股,占总股本的1.92%,新大陆集团控股子公司新大陆生物所持的新大陆1911.78万股,则已抛售殆尽。
实际控制人为何要在新大陆发展渐入佳境之际减持?
“新大陆生物减持是为退出作准备。”董秘侯浩峰说,“隔行如隔山,新大陆集团计划将新大陆生物卖掉,但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权,价格不好确定,影响收购谈判,单纯谈判生物技术资产和业务比较简单。”
新大陆集团从2009年起收缩业务范围,决定退出生物制药领域,另外,新大陆生物出售新大陆股票也是新大陆集团需要更多资金所致。
资料表明,新大陆生物经营范围为三类体外诊断试剂、生物技术、医药卫生保健产品的技术开发及咨询服务等,新大陆集团持股99.9%、张秋莲持股0.01%。
而新大陆控股股东新大陆集团,主要业务和产品是高科技术产品的研究、开发、销售、咨询服务及相关投资,其股权结构由胡钢、王晶等17个自然人组成,其中胡钢是主要出资人,出资额为5135.39万元,占60.41%。胡钢是新大陆董事长,王晶则是副董事长兼总裁。
对于减持的原因,王晶解释称,新大陆从创业至今已经16年,不少员工是创始股东或间接股东,并且历史上新大陆员工的收入不高,减持的原因之一是想让大家增加收入,稳定人心队伍。
此前公告显示,根据股权分置改革方案所含的股权激励方案,新大陆集团提供股份来源用于新大陆管理层期权激励,采取“一次授出、分批行权”的方式,分别于2006年11月24日行权625万股、2008年4月18日行权750万股。
另一个原因则是,此次减持套现所得资金,计划主要用于在北京设立第二总部和研发中心、归还集团的部分银行贷款及其他科技孵化投入。
“公司的主要业务都与政府采购有关,在掌握全球首颗二维码芯片技术后,准备增加北京方面的拓展力度。”王晶说,“新大陆集团不会放弃对上市公司的控股地位。”
尽管号称目前在国内物联网产业链“感知层”唯一拥有完全自主核心技术的企业,但新大陆当下的盈利水平并不出色,2010年前三季度,新大陆每股收益为0.11元,而其2009年度的每股收益为0.19元。
“之前,新大陆经营范围涉及多个领域,科技创新、研发和推广更是需要持续投入和沉淀。”王晶表示,“现在有了物联网这个突破口,公司发展目标更加明确,将重点推进技术突破和商业模式应用。”
鲜为人知的是,早在1999年,新大陆就开始进军条码技术领域,但直至2006年,其二维码技术研发才取得重大突破。2006年9月11日,新大陆成立上海新大陆翼码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专注于“电子回执”产品的研究、开发、运营以及技术支撑。
但二维码的培育期超出了新大陆的预期,直到2008年才扭亏为盈。
其间,新大陆展开一系列国际化运作。2008年6月,在美国设立新大陆北美公司;2009年3月,在欧洲荷兰,成立了新大陆欧洲公司;2009年7月,在台湾设立了台湾新大陆股份有限公司,成为中国大陆第一家赴台投资企业。
“此次二维码解码芯片研发成功,得益于依托台湾IC产业资源优势。”王晶说。
目前,在电子回执系统上,新大陆已与中国银联、中国移动、淘宝网等进行合作,2009年,新大陆二维码短信流量从2008年的3000万条增至6400万条,毛利率高达80%。
不过,虽然此项业务增长迅猛,但由于缺乏行业标准,不同厂商的手机需要下载不同的软件,这对二维码的手机应用造成一定的障碍。
二维码芯片的诞生已可解决此类问题,“二维码芯片进一步提高了产品的应用率,将识读的专用设备变为通用设备。”侯浩峰表示,“国内条码市场普及率很低,但行业应用正在加速,增长很确定,会成为新大陆增长最快的业务。”
据其透露,现在新大陆已将此类业务拓展到银行、物流、图书馆等领域。
“我们首创的行业应用有动物溯源、冷链物流,首创的商业模式有电子凭证、商E通,将来每一个商业模式都会创造出无限的空间。”王晶认为。
其实,在溯源系统方面,新大陆5年前就与农业部合作推出生猪溯源体系这一新商业模式,目前市场占有份额为70%,毛利率约50%。今年,商务部在全国10个城市试点的“一荤一素”食品溯源系统,新大陆拿下3个试点名额,并且自己还在福建省内搞了3个试点。
而溯源系统就是二维码和RFID技术的实际商业化应用。
“在物联网产业链的四个部分中,新大陆主要介入感知与识读环节、智能处理和运营服务三大环节,传输环节中也有少量涉足。”王晶表示,“核心技术、商业模式是有门槛的,现在新大陆发展的关键是要把门槛做高。”
为此,新大陆围绕二维码芯片提出了179项专利申请,其中包括120项二维码芯片专利、37项二维码识读引擎专利和22项二维码物联网应用商业模式专利。
“欧美的专利申请也进行当中。”王晶说。
新大陆所涉及的物联网商业化领域,目前尚处于局部推广和试点阶段,增长空间依然取决于政策的拐点。
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政策的不断扶持,我国已经成为拥有完善物联网产业链的国家之一。RFID是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技术,目前在物联网RFID应用方面我国位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和英国。相信随着国家物联网振兴规划逐步落实,物联网将迎来更加快速的发展,互联网将成为我国经济结构战略转型重要的一笔,当然相关的上市公司更能受到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其中国内唯一掌握二维码核心技术的新大陆,超高频RFID龙头远望谷,国内智能卡龙头东信和平等物联网概念公司,都具备长期投资的价值,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
总而言之,我国物联网发展环境还需要继续完善,标准的缺失与核心技术产品的产业化配套能力相对薄弱,制约了我国物联网的大规模应用。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诸如技术、成本、标准,以及商业模式等等问题,物联网很难得到实际的推广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