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领军者-京东方

    2010年9月3日是中国彩电工业值得纪念的日子:京东方第6代TFT-LCD生产线产品正式点亮,这标志着京东方合肥6代线正式进入试生产,也标志着中国液晶显示产业有了新的突破,迎来了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中国大陆大尺寸液晶电视屏全部依赖进口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32英寸以上液晶电视屏将实现中国造。10月,这条生产线将实现量产,年产液晶面板超过1500万片,产品广泛覆盖目前市场上主流的37英寸以下的液晶显示屏。

    2010年10月,中国平板显示产业迎来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大陆首条6代线——京东方合肥第6代TFT-LCD生产线正式进入量产,这标志着中国液晶显示产业有了新的突破,饱受“缺芯少屏”之痛的中国彩电工业终于有了自主制造的国产液晶电视屏。同时,京东方合肥6代线的量产也为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真正崛起奠定了基础。

    作为中国新型显示产业领军者,京东方一枚子盘活了整个中国液晶显示产业的一盘棋。

    企业新生:战略的抉择

    京东方的前身是北京电子管厂,它是中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由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之一,曾为我国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做出过重大贡献,被誉为“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中国第一只电子管、晶体管、显像管和第一块集成电路、液晶屏均诞生于此,具有雄厚的技术积累和产业基础。但是,由于产品、技术、管理等种种原因,该厂从1986到1992年连续7年亏损,企业濒临破产。

    1992年是生死攸关的一年,这一年,不仅整个中国经历了一次重大方向选择,连续亏损7年的北京电子管厂同样面临重大考验,是破产倒闭还是整合重生,都在瞬息之间。

    时年35岁的王东升临危受命,出任厂长,以债务重组剥离烂账,以人员重组剥离冗员,以产品重组止血重生。

    对于京东方而言,企业发展的原动力就是技术创新。早在1995年,京东方就成立研究项目组,主要考察当时显示领域中的三种技术趋向——PDP、TFT和FED。

    从1998年开始,京东方开始将企业资源集中于TFT显示技术,以非凡的技术前瞻力准确地判断了未来的技术方向,并创造了一个全新的企业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

    八年寒暑艰难起飞

    中国人要有自己的液晶显示屏,但人们有所疑虑的是,中国人在液晶显示产业能否成功?以京东方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在未来会像造船、集装箱、工程机械与发电设备、高铁等大工业一样成功吗?这其中的关键在于产业的推动主体——企业自身的发展实力如何,有无发展和壮大产业的核心技术和扎实基础。

    京东方进入液晶显示产业已经8年,这是艰难成长的8年,也是备受煎熬的8年,更是为了打下根基的8年。在这8年里,京东方依靠着超前的洞察力和坚定的执行力,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来。腾飞

京东方的前身是电子部所属的北京电子管厂,曾经是中国综合实力俱强的电子元器件厂,但进入80年代后,这个“万人大厂”的根基却迅速崩塌——直接的原因是半导体技术对电子管技术的替代。

    这次技术替代危机真正历炼了京东方的产业洞察力。在中国众多彩电和电子管厂还恋栈于CRT时代时,京东方已经将目光投向主导未来的新技术。

    经过三年考察,京东方把目光和决心最终投向了新型显示技术领域,并在1998年将液晶显示作为未来发展的重点方向进行技术和人才储备。

    2003年,京东方并购韩国现代TFT-LCD业务,一举获得其全部TFT-LCD生产线和核心技术知识产权,进入液晶显示行业。至此,“京东方成为国内率先拥有TFT-LCD液晶面板生产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企业”,路风教授写道。

    京东方的海外收购不是出于利用现有生产设施赚钱的战术目的,而是出于解决进入液晶显示产业所面临的技术来源、专利障碍、市场拓展和核心技术人员等战略问题。由于立志成为‘显示领域世界领先企业’的进取性战略非常清晰,所以京东方在收购过程中就决定了收购后要走自主创新之路。通过“境外收购-海外融资-国内建设-带动配套”的建设模式,京东方迅速实施了该产业的“国内落地”计划,完成了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设。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拼搏,2005年5月,京东方北京第5代TFT-LCD生产线正式量产,良品率迅速提升至90%以上,创造了多项产线建设和良品率爬升的业内记录。

 

    通过5代线的建设,京东方建立起一个技术学习的平台,以此获得了产品开发能力、工艺能力、建线能力以及大量优秀的人才,“成为中国液晶显示产业领域技术能力领先的企业。”路风教授写道。

    核心技术的落地生根,使京东方的道路一起步就走上了中国无数企业家梦寐以求的技工贸道路,与PC、手机、彩电等传统工业消费品企业的技术空心、代工求生发展模式完全不同,这在相当程度上冲散了笼罩在京东方头上的重重迷雾,踏上了国家重点扶持的大工业道路。

    然而,液晶显示产业的闯入者无一能逃避被誉为“魔鬼曲线”的产业规律。随着对液晶面板的投资规模增大,产能骤增,每隔12—18个月,液晶面板的价格就会大幅波动,直到市场消化了新增加生产线的产量,液晶面板的价格才会回复平稳。这被称为“魔鬼曲线”。

    2004年底,液晶显示产业进入下行周期。2005年至2006年,京东方连续亏损,让这个刚刚开始蹒跚学步的企业举步维艰,但京东方人并没因此灰心、绝望,反而直面挑战,创新挖潜,苦练内功,积蓄力量。2007年行业回暖,京东方厚积薄发,每月赢利达1个亿以上。

    然而产业冰冻期刚过,又遇经济寒冬。2008年金融危机肆虐全球,平板显示产业被一并推入低谷。面对困境,京东方依靠多年的自主创新和技术积累,化市场低谷为企业成长机会,逆势发力。2008年3月,京东方成都4.5代线开工建设,主要生产移动用中小显示屏;2009年又分别投资175亿和280亿元开工建设合肥6代线和北京8.5代线,成为反周期投资的典型。

   京东方挺了过来,从残酷的现实中熬了过来。正如路风教授在报告中描述:“危机往往也是企业能力发展的良机,因为危机恰恰是迫使企业提高学习强度的动力。无论怎样,度过危机最终要靠自己的能力成长。”

    虽然仍有金融危机的影响,以及国际巨头的联合打压,但随着全球经济复苏和企业自身的不断努力,京东方已经曙光在前,其成都4.5代线已经连续数月实现盈利,5代线满产满销,6代线和8.5代线进展顺利。

    自主创新:产业的远见

    京东方从一开始就明白,要在产业内生存,就必须成为领导者,而要成为产业领导者,仅靠买来知识产权和技术是不够的,必须进行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因为液晶显示产业是技术高度密集型产业。

    京东方完成并购之后,迅速在北京投建5代线,这条线从一开始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为当时国内惟一一条自主建设的5代线。

    2005年5月25日,这条生产线成功实现量产,创造了最短建设期、最快产能爬坡和良品率提升等业内之最,京东方迅速成为中国大陆液晶显示领域的领军者。

    不仅如此,5代线也是京东方走向自主创新的建设平台。通过这一平台,京东方完整掌握了TFT-LCD核心技术,并形成自主创新三大核心能力,即产品开发能力、工艺技术能力和自主建线能力,先后自主建设4.5代线、6代线和8.5代线。

    2009年,中国首个也是惟一一个TFT-LCD工艺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落户京东方,成为增强中国大陆TFT-LCD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整个产业链研发水平的重大项目。此外,京东方也早已着手研究被称为新型显示的AMOLED技术,积极开拓电子纸等新领域。同时,京东方还与电子科技大学(成都)成立联合实验室,依托京东方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从事OLED产品的研发及生产。

    企业扩张:提升竞争力

    液晶显示行业既是一个资本和技术高度密集的行业,又是一个依靠产业上下游配套的行业。京东方作为追赶者,仅仅凭一条5代线的产能,无论从产品定价还是原料采购上,都没有独立的话语权,市场竞争力受到很大影响。

    在液晶显示产业,只有把规模做大,才能真正成为领导者,这是液晶显示产业的游戏规则和生存定律。

    利用国际金融危机和行业低谷,京东方采取反周期策略,提出“化市场低谷为企业成长机会”,积极进行产线布局。

    2008年3月,京东方成都第4.5代TFT-LCD生产线开工建设,总投资34亿元,产能为3万片玻璃基板,主要生产10.1英寸以下数码相框、车载显示、移动显示、手机等用小尺寸显示面板。

    2009年4月,京东方在安徽合肥开工建设中国大陆首条第6代TFT-LCD生产线,项目投资高达175亿元,产能为每月9万片玻璃基板,主要生产37英寸以下电视和电脑显示器用液晶显示屏。

 
这是中国大陆首条自主建设的高世代线,也是政府4万亿元投资和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宣布后首个大规模投资的电子信息产业项目。同年8月,京东方又投资280亿元在北京启动第8.5代TFT-LCD生产线的建设。该生产线月产能为9万片玻璃基板,可生产26~55英寸液晶电视用显示屏。项目投产后,将彻底结束我国大尺寸液晶面板市场需求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京东方的这一系列动作,不仅实现了中国大陆液晶显示产业的飞跃式发展,还结束了整个彩电行业多年来对大尺寸液晶面板完全依赖进口的局面。

    目前,京东方成都4.5代线自2010年一季度开始已实现满产运营,且从4月份开始实现盈利;合肥6代线已于10月份正式量产,并与联想、长城、康佳、海信、冠捷长虹、Vestel、三星、惠普等国内外近30家知名客户实现了产品交付;北京8.5代线项目进展顺利,主体厂房已于7月底封顶,计划2010年12月底前开始设备搬入,2011年3季度正式投产。

    上述产线布局完成后,京东方将可生产1.8英寸到55英寸的液晶显示屏,产品覆盖大、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产品结构将得到进一步优化,京东方乃至中国液晶显示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将得到极大提升,对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结构转变将起到重大推动作用。

    待2011年三季度8.5代线建成后,京东方的产品将广泛覆盖从1.8到55英寸的大、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企业国际竞争力也将得到进一步提升。如今,京东方已经突破重围,艰难起飞,且步履坚实。在京东方的推动下,中国大陆液晶显示产业也将迎来新的时代。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