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宁波地区照明设备出口呈现良好势头。据统计,前三季度共检验检疫出口灯具及电光源4.2万批次,货值10.5亿美元。其中出口欧盟等高端市场表现尤为抢眼,共2.2万批,货值5.8亿美元,分别占到总量的51%和55%.欧盟逐步淘汰低效灯具禁令的实施,为宁波相关生产厂家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发展契机。
宁波日地太阳能公司的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
近日,总投资高达8000万元的宁波威克丽特公司太阳能电池EVA胶膜项目在宁波春晓工业园区正式投产启用。太阳能电池EVA胶膜是太阳能电池组件生产的关键材料,其性能直接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的发电效率和使用寿命。这一项目的投产,完善了我市的光伏产业链。
作为面向未来的新能源产业之一,太阳能光伏产业成为我市民营资本追逐的新焦点。浙江省光伏协会会长、宁波日地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建宏表示,最近宁波乃至浙江的光伏行业规模扩张很快,这些项目预计2年后陆续投产。宁波将成为国内产业链最完整的光伏产业基地之一。
在宁波有句俗话叫“天下之主,不如买主”。这句话说起来容易,但是,如果没有超越常人的智慧和胸怀是根本做不到的,宁波帮的诚信就是在一次次的商战风云中创建起来的。
>>>产业现状
民资“重仓”光伏产业
环保意识的提高、生产技术的成熟,都使光伏产业成为民间资本投资的热点产业。我市光伏产业迎来了一波扩张浪潮。
今年9月2日上市的宁波东方日升是我市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新贵。该公司近日发布公告,将公司在首发上市中超募资金中的8.25亿元用于新增产能。根据计划,东方日升将新建5条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生产线,使公司太阳能电池的年产能由原来的150MW(中文名为“兆瓦”,是一种表示功率的单位,常指发电机组在额定情况下每小时能发出来的电量)增至450MW。
据悉,东方日升上市时募集资金18.37亿元,其中超募资金逾13.37亿元。公司此前仅使用了5000万元超募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大约12.8亿元的资金尚未找到好的投资机会。此次东方日升选择了专注主营业务,将超募资金主要用于扩大产能。
我市光伏产业的龙头企业宁波日地太阳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也正在实施庞大的扩张计划。该公司在宁波开发区动工建设一个产能达到1000MW的、全球领先的光伏产业园,预计投入资金将达数十亿元,将把日地公司打造成全球规模前三位的光伏企业。
宁波晶元太阳能公司也将斥资7000万元,投资扩大多晶硅片的生产。晶元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干新德表示,晶元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后续投资还会不断增加,总投资将从现在的1.1亿元增加到2亿元。
此外,在我市的慈溪、北仑、宁海等地,大量民营企业也在纷纷追逐光伏产业,尤其是在宁海,受到东方日升快速成长的鼓励,去年以来宁海10多家灯具、文具企业陆续进军光伏产业,总投资额已经超过10亿元,涌现出了“海益矽金”、“得裕太阳能”、“家良光伏”、“天元光伏”等光伏企业。
大量资金涌入光伏产业,使光伏产业在我市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据了解,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链包括原料高纯晶体硅、硅片、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件4个环节。目前我市进入光伏产业的企业已超过60家,分布在这4个环节上,但大多以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件为主。
其实不仅在我市,今年以来,江苏、河北、湖北、深圳等地都出现了资本热衷追逐光伏产业的现象。国内的光伏产业正在经历自金融危机以来的一波大扩张浪潮。
>>>原因分析
国际市场巨大需求拉动
光伏产业扩张的背后,是国际市场巨大需求的拉动。
上周,宁波日地太阳能公司又接到了一个来自德国的太阳能大订单,价值高达20亿元,将在明年分阶段实施。对于这个订单,日地公司高兴之中也有着自己的担忧。公司副总经理王振军说,现在外需非常强烈,日地公司担忧产能不足影响订单的执行。据了解,日地公司的产品80%都是出口到国外的,现在欧洲、美国、非洲等市场的需求非常大,今年日地公司的出口将突破30亿元。而公司现有产能根本无法满足,必须实施产能扩张方可缓解供应不足的窘况。
外需也拉动着东方日升迅速扩张。东方日升的太阳能产品主要销往欧洲。该公司的公告显示,其90%的太阳能电池主要销往国际市场,而欧洲的德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的需求占到了公司产能的50%以上。
来自宁波海关的统计显示,今年前10个月,我市出口太阳能电池216.6万个,价值5.2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2.7倍和4.9倍,出口价格238.5美元/个,上涨61.6%。主要出口到欧盟市场。
>>>发展隐忧
核心技术握在别人手中
分析人士指出,受外需拉动,我市光伏产业出现的大扩张浪潮虽然使这个高新技术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也潜藏着不小的隐患,并且有沦落为纯制造基地,仅靠挣劳动加工费维持生计的危险。目前我市光伏产业的技术人才较为匮乏,其核心技术都掌握在美国、日本等国手中,我市企业只是引进国外的生产设备和原材料进行加工、提升和进行组件配套生产,制作出成品后出口。一旦出现外需不足,导致产能过剩,我市光伏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将面临巨大考验。而目前欧美各国对光伏产品的强烈需求,主要是受到了欧美国家鼓励太阳能发电的政策鼓励。当前欧美国家经济尚未走出低谷,一旦欧美国家因财政紧张而取消这些刺激政策,外需将面临较大幅度的回落。而美国已经对我国新能源产品发起了“301调查”,意在阻拦中国新能源产品出口到美国市场。因此,外需前景并不能完全乐观,这一担忧并非多余。
对此,市经委有关人士认为,我市光伏企业在产能扩张的同时,应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形成独立研发产品的能力,逐步掌握核心技术,这样才能使我市光伏行业的发展进入良性循环,并培育起自身的产业竞争力。
>>>企业呼声
开发内需市场有待政策扶持
并不稳定的外需前景,也使我市众多企业对于内需充满期待。但光伏发电的高成本使内需市场无法真正启动,尚需政策扶持。
光伏发电受成本困扰
据分析,国内光伏市场尚未大规模启动,其主要困扰是光伏发电的较高成本。据宁波日地太阳能公司副总经理王振军介绍,目前我国光伏发电的成本约为1.5元/千瓦时,而国内居民电价才0.56元/千瓦时,上网电价更是仅有0.44元/千瓦时。
“现在国内光伏市场主要用于交通应急灯、海中灯塔、高速公路红绿灯、户外大型广告牌等,这些市场的需求量都不大。光伏市场要大规模启动,必须要建设太阳能电站,发出来的电量要上大电网,这需要国家政策的补贴才行。”王振军表示,“这是目前欧美国家的通行做法。我们也希望国内能尽快推出有关光伏发电的支持政策,大规模推广光伏发电以部分替代并不环保的火电。”
据了解,目前国内还没形成完善的太阳能发电政策补助体系,仅有金太阳示范工程、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示范工程等单项项目补贴。我市光伏企业因此也在热盼有关政策的出台。
我市尝试建设光伏发电站
宁波是国内三大灯具生产基地之一,出口产品主要以户外灯具为主,劳动力紧缺和成本上涨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竞争力,企业应加强自身环保意识,积极实现产品结构转型升级,开发新产品;并依托检验检疫部门技术信息优势,一手抓生产意识,一手抓产品质量,共同提高甬城灯具行业的市场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