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战略性新兴产业替代"一号产业"成为新的热潮

    现在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新兴产业的出现,对 人才的需求提出了相应的要求。 本世纪40、50年代以来,新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地发展,特别是电子,信息技术得到日益广泛的应用,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技术革命的新阶段。

    自2009年以来,新一轮以科技带动的产业发展的大背景中,各地逐渐消退的芯片产业热情,正在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移。

    在这一轮新的产业圈地热潮中,被忽视的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市场与体制风险,又再次潜伏其中,并有可能导致更多成芯的出现。

    新“一号产业”潮涌

    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替代“一号产业”成为新的热潮。

    2009年以来,国家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政策出台,让正对芯片业热情消退的地方政府们找到了新的“科技产业方向”.从过去的扎堆上马集成电路,向“投资更少、产出更快、盈利更多”的光伏、LED、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聚集,已变成地方政府的新趋势。

    2010年两会期间,就有人大代表表示,中央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尚未出台,地方政府就已经一哄而上--有18个省区提出了打造新能源基地,近百个城市把太阳能、风能作为支柱产业,个别省市甚至制定出打造上千亿元、上万亿元的新能源产业规划。

    在这个过程中,芯片业的故事正在重演:地方政府被拉升产业升级、改善就业、增加财政收入的预期所诱惑,不惜承担巨大的风险,代行投资人甚至企业的职责,而与芯片类似,这些行业也大多是外资占据技术、市场与资金主动的,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高风险行业。

    而在被热炒的很多领域中,由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国内企业更多的只能在产业链的某个环节上展开竞争,无法形成产业互补发展。比如物联网,很多挂着“国产”标牌的设备与应用中,使用的依然是外资品牌的核心芯片、传感器

    警惕赶超战略

    国家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意图,在于通过新一轮以科技带动的产业变革,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国家综合实力长远发展的赶超战略,但由于地方意志的潮涌,国家赶超战略的落实有可能演变为扭曲市场的病因。

    “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很可能出现比发达国家更大而频繁的周期波动与经济危机。”在2009年末完成的一份报告中,林毅夫等北大专家表示,由于发展中国家企业投资的多是已在发达国家发展成熟、技术相对稳定、产品市场已经存在的产业,“后发优势”使得它们得以通过对发达国家相关产业发展历程等已有技术、市场情况的分析,很容易对产业的前景正确预知并达成共识,并引发企业和资金大量涌入具有良好前景的行业,出现投资“潮涌”.

    “发展中国家常常以投资拉动经济,并且投资来源相对分散,更加增大了投资规模并加剧了企业对其他投资情况的估计和协调难度。

    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许多经济组织的行为变成了政府行为或半政府行为,把很多可以创造经济效益的产业看成只有社会效益,把很多产业当成是社会公益事业来 办,这是一种很大的误解。把产业看成一种社会公益事业的话,就不能形成良性的再生产的体制,不能良性地再生产就不能增加有效供给,这是经济中最基本的规 律。所以,我们现在必须改变观念,对于能够进行产业化运作的所谓的社会公益事业,一定要进行产业化运作。把市场能够解决的事情,都要交给市场解决,不要有 太多的市场准入障碍、太多的政策约束,对外开放的同时也对内开放、对民间资本开放,把能够产业化运作的行业推向市场,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的效率, 增加国家财富的新来源,为国民经济发展增加新动力,提高综合国力。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