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6月,国务院发布了《鼓励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国发18号文),并陆续推出了一系列促进IC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措施,由此引发了软件和集成电路两大产业发展的黄金十年。
2010年,正值国务院“18号文”颁布十周年,同时在2010年,集成电路产业园区的发展也到了一个重要的时刻。在即将到来的“新政”下,如何实现发展、实现怎样的发展,成为了各个园区领导所要思考的。
“企业服务意识”成为园区的独特优势
回顾过去十年的发展,我国集成电路园区搭乘着政策的“东风”飞速发展,虽然在发展中遇到了一些小问题,但依然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其中,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第一,服务和制度创新上升成为园区的独特竞争优势。经过多年的发展,园区内以税收、土地为核心的招商政策以及财政支持和创新基金为主的技术鼓励政策已经趋于同质化,而服务和制度创新上升成为园区独一无二的“个性化”竞争优势。
第二,国家和区域政策引导对产业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在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水平依然落后于国际水平的情况下,国家和区域政策的引导对产业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由政府的创新政策、创业服务、金融、法律等共同构建的软环境已经成为开发区集成电路产业吸引力的重要影响因素。
第三,园区的孵化能力正在日益成熟。一些园区在孵化器建设方面也不断创新,特别根据孵化企业的类型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孵化培育手段,说明开发区的孵化能力正在日益成熟。
第四,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加大本土企业发展压力。园区管委会作为开发区的管理机构,其产业规划与资源整合能力在创建创新环境的过程中开始体现。管委会应站在整个集成电路产业的角度,对自身的优劣势、机会和威胁做出全面的审视,发挥自上而下规划的整体势能,这是加强产业有序发展的途径之一。
第五,产业链衔接不畅阻碍产业整体发展。资源与要素的整合保证产业链规划的实现。园区为企业创造的要素资源环境不再是仅仅局限于政策层面的单一环境,而是通过对财政资源、金融资源、市场资源、人才资源、水电资源等各种资源进行整合运作并加以科学配置之后形成的系统环境。
西安软件园副主任陈俊峰对记者表示,在园区发展方面,是以政府扶持园区发展,为园区、为企业服务的发展模式。园区不以营利为目的,更多的是为企业服务,企业发展也就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起来,当地经济水平自然就得到提高。
突出园区自身特色实行错位竞争
展望未来,“新18号文”即将登场,园区也盼望“新政”能带来更多的优惠和扶持,以实现自身的发展。
首先,产业链式发展和集群化趋势。近年来,我国的产业园区化进程在快速推进,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必然要经历园区化、链式发展和集群化三个阶段。
其次,园区内产业出现了融合化趋势。
第三,产业园区的生态化趋势加快。目前,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大力推进产业园区的生态化。不少地方则提出建立生态型产业园区,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和绿色制造,着力打造绿色制造基地。
最后,强化园区功能分工,实行错位竞争。要避免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在低水平上重复建设,就必须突出特色,强化园区功能分工,实行错位竞争。目前,各地的集成电路产业园区需要明确定位,强化功能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