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整个全球金融风暴的侵袭下,单片机产业也随着消费性电子及资讯产业的需求急速减缓下,使原本在2008年第三季结束时都还对景气保持审慎乐观,却从2008年第四季开始市场需求反转直下。”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启勇、总经理高国栋在《致股东报告书》中写道。
根据台湾工研院IEK统计,2008年台湾整体稳压器产业产值较2007年衰退8.1%,其中以制造产业与设计产业衰退幅度最为明显,分别下跌了11.2%及6.2%。
从来不亏本的公司
这家已成立超过25年的公司,目前正在接受着有史以来最大的挑战。早在1983年,盛群半导体前身合泰设计服务公司就已成立,专门从事遥控器、电话以及音频器件设计的公司。1988年正式成立合泰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1990年投资筹建5寸晶圆厂,而后建设了8寸晶圆厂。在1998年公司的晶圆制造业务被联电(UMC)并购,时至今日,联电仍然为盛群第一大股东。之后公司采取轻晶圆厂战略,调整为专业的设计公司。2004年,公司正式登陆台湾股票交易所。
正如之前所述,盛群目前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金融风暴,这在公司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在《报告书》中,盛群也坦言“营收创六年来的新低,表现确实不尽理想。”
“大环境如此不好,但我们自成立之初从来没有过亏损。”盛群半导体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治对记者强调道。
张治特别指出,去年第四季度与今年第一季度下降最为严重,但由于盛群一直在控制成本,因此仍能保证毛利率在45%~50%之间,“这样的业绩在台湾设计公司中是不多的。”张治表示目前台湾能够保证45%以上的公司已不到十家了。
为了保证毛利率,张治表示目前盛群正在从各方面调整战略,包括内部人力资源重组,降低生产制造成本,减少库存以提高资本周转率,控制费用支出等。
公司直到今年下半年同比营收才转为增长,“今年整体来看,台湾厂商能够维系去年的业绩就已经很好了。”张治说,“没有几个月了,我们要加紧努力才行。”
单纯的MCU竞争没有前途
盛群主要产品为8位半导体,2008年公司总营收中有65%为微控制器,营收比重较前一年增加了3%。
张治解释道,这主要是8位单片机的需求增加了很多。“其实不光是咖啡壶,电磁炉等小家电会用到单片机,像一些比较刮胡刀、电动牙刷等产品也都在使用单片机。”
尽管一直以来大家都认为8位单片机会被32位所取代,但张治并不认可这种观点,毕竟价格上还存在着一些差距。“但16位单片机会处于比较尴尬的局面。”
张治进而解释道,32位单片机未来绝大部分会使用ARM体系,很容易导入。而16位与8位都采用的自主的处理器内核,相对较为封闭,且8位开发更为简单。因此,他预计未来8位MCU会以应用为导向,包括整合电源,触控,照明,语音控制、LED|IC管理等新的应用,进一步扩大8位单片机的使用范围。
而从应用出发,将功能整合进单片机中,可以节省BOM开支,包括pcb板、元器件等。正如张治所谈到的,“现在已经不是看单片机成本,而是需要考虑整个方案的成本。”
当然,节约成本只是一方面。张治表示类似于MTK的整体解决方案模式变得越来越普遍,并被业界认为是明显的趋势。“传统开发周期很长,现在产品寿命比开发时间要短,所以你一味的开发势必会跟不上形势。”张治说,“这么多年来单片机技术并没有太多革新,但总能保证产品是不断有新花样的。”
为了增加在单片机领域的竞争力,盛群早在三年前就与ARM展开了密切合作,张治表示目前基于ARM架构的32位工程样片已经出来,单由于五金|工具与开发环境目前还在准备阶段,因此预计明年将会量产。此外张治表示,今后盛群32位单片机仍然会聚焦在控制领域,“32位只是我们产品线的有效补充而已,我们真正的重心还将会放在8位单片机上。”张补充道。
略性调整更看重中国
今年,盛群已关闭北京办公室,华北区业务受理给华荣汇电子有限公司,并且会即将关闭上海办公室。
葛经理认为,随着盛群在中国几年来的努力,代理商的支持越来越强,很多都可以由本土工程师协助解决,因此盛群正在给代理商逐步放权。
目前,盛群营收占台湾IC设计总产值不足1%,但在全球8位单片机供应商中,已具有相当地位,根据Dataquest统计,2006-07年公司排名为14。目前8位单片机竞争格外激烈,大家所占的比率都差不多,“尽管增加市场份额会异常艰辛,但我们还是会与国外大厂进行竞争,他们现在也只能去防守了。”张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