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天河一号”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系统
随着第一台国产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29日在湖南长沙亮相,作为算盘这一古老计算器的发明者,中国拥有了历史上计算速度最快的工具。
每秒钟1206万亿次的峰值速度和每秒563.1万亿次的Linpack实测性能,使这台名为“天河一号”的计算机位居同日公布的中国超级计算机前100强之首,也使中国成为继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个能够研制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这个速度意味着,如果用“天河一号”计算一天,一台当前主流微机得算160年。“天河一号”的存储量,则相当于4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之和。
超级计算机又称高性能计算机、巨型计算机,是世界公认的高新技术制高点和21世纪最重要的科学领域之一。
2010年年底之前,这台计算机将安装到中国两个国家级超级计算中心之一的天津中心,向国内外用户提供超级计算服务。
与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的个人电脑相比,这些运算速度动辄以万亿、千万亿次来计算的超级计算机,同样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
——网络服务。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今天,面对数千万、数亿用户的访问请求,服务器必须有强大的数据吞吐和处理能力。而这正是超级计算机发挥作用的舞台。
——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的结果,也是由超级计算机计算而来。目前世界最高水平可预报8天,我国为5至6天。但对于中长期预报特别是气候预报来说,目前世界上的超级计算机仍然是无法满足需求的,因为天气预报的计算需要10的18次方也就是每秒百万万亿次的速度。
——生物制药。研制一种新药,从化合物筛选到临床试验,一般需要10到15年的时间。使用超级计算机,以计算机模拟的手段,科学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从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种化合物中筛选出有效的药物化合物,不仅节省了购买真实化合物的大量资金,而且大大缩短了药物研发的周期。
——石油勘探。怎么把地下的石油尽可能多地采出来,需要靠超级计算机;汽车安全性的碰撞实验,基本上都要用超级计算机进行先期模拟。
“天河一号”究竟有多“超级”
●全系统峰值性能为每秒1206万亿次,Linpack实测性能为每秒563.1万亿次。这意味着,“天河一号”计算一天,一台配置人民双核CPU、主频为2.5GHz的微机需要计算160年。
●“天河一号”的存储量相当于4个国家图书馆(藏书量为2700万册)之和,能够为全国每人储存一张大小接近1MB的照片。
●“天河一号”由103台机柜组成,每个机柜占地1.44平方米、高两米、重1.5吨,系统总重量相当于19个神舟飞船。把通风等条件考虑在内,放置“天河一号”需要一个近千平方米的房间。
●全系统包含6144个通用处理器(CPU)和5120个加速处理器(GPU),仅系统级软件就有20多万行代码。按照每人每个小时写20行代码的速度,需要写1万小时。
●互联通信网络的单根线传输速率为10Gbps,这是目前国际上最快的速率。
●直接参与“天河一号”研发的科技人员有200多人,平均年龄为36岁。
●“天河一号”目前投资为6亿Intel币,使用寿命预计为10年。
●全系统运行情况下,每小时耗电1280度。能耗比与目前峰值性能排名世界第一的美国“走鹃”超级计算机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