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长城企业战略研究所所长王德禄前往硅谷参加一年一度的“硅谷指数发布会”。此行使他直接感受到了硅谷的危机。他看到,很多写字楼标着巨大的“FOR L开拓”字样等待出租,停车场空空如也,与往日的车水马龙大相径庭。
他对本报记者说,虽然硅谷目前确实面临着很大的危机,但是,分析硅谷以往危机中的表现,硅谷总是有能力为自身的发展找到更理性的突破口。中国大陆的中关村、法国的索菲亚科技园、中国台湾地区的新竹、印度的班加罗尔在发展中都存在着硅谷轨迹。在长期从事中关村与硅谷比较研究的王德禄看来,虽然这几个著名科技园在特定方面都可能领先于中关村,但综合来看,中关村与硅谷的发展模式最为接近,特别是中关村与硅谷具有相同的创新精神实质和创新活力。
他告诉记者,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高新区,中关村目前拥有企业数量近2万家,每年新创企业数量约3000家,在中国各级高新区中位居首位,其中符合“瞪羚企业”标准的快速成长企业超过2000家,连续四年新增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企业100家以上。中关村年技术交易额约占中国的五分之一,每年技术输出合同中,约40%流向全国,20%流向海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创新力量的不断凝聚,为中关村在经济危机后成为全球创新中心铺平了道路。
在王德禄看来,中关村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政府推进区域创新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关村要强于硅谷。自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来,北京市、区两级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支持性政策推进科技园区的发展,而硅谷则基本没有特定的地方政府力量的协调推进。硅谷40个城市基本每个城市都实行独立管理,在一些需要统筹发展建设的方面很难统一,他们也曾希望通过州立法设立一个政府部门来推进硅谷交通建设的整体统筹,但却没有通过。在王德禄看来,“中关村弱点是硅谷的优点,硅谷弱点是中关村的优点”。
在硅谷停留的十几天里,王德禄走访了很多在硅谷创业的华人,从而获得了一个重要的信息:硅谷的华人企业家,开始为创业在国内奔走。以中关村为代表的中国是当前经济危机逆势中的亮点。在硅谷,正有越来越多成功人士流向中国,其中也包括众多风险投资机构。他援引来自台湾的成功创业者和橡子园创投投资人,被称为“硅谷光纤之父”的龚行宪先生的话说:“硅谷的情形不好的时候,硅谷华人可以利用亚洲的资源(主要指大陆和台湾),使得亚洲实际上变成华裔的腹地,这些华人回到亚洲做得非常成功。对最近十年来华人在硅谷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其实早在2000年网络泡沫破灭的时候,就有大量硅谷华人回中国大陆创业EASE,帮助一部分创业者成功地度过了低潮。
ZFA点评:
与硅谷的死气沉沉相比较,现在的中关村则是生机盎然,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创新力量的不断凝聚,为中关村在经济危机后成为全球创新中心铺平了道路。更为重要的是,政府在推进区域创新中发挥了主要的作用,这是其它国家高科技园区所无法比拟的,而且是至关重要的。
中发网记者子鸿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