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市场,三星、索尼、夏普、VIZIO(瑞轩)、长虹电子这五家电视厂商的市场份额接近60%,品牌集中度很高,该市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知度高,其他国际的企业要通过打品牌的方式进入北美市场难度很大。
当然,最大的难度来自交易层面,以美国为例,交易条件对供应商来说有点苛刻,主要体现为三点:一是供应商承担账期风险,很多产品卖完后很长时间才能回款;二是要遵循北美地区的市场报价,价差损失由供应商负责;三是接受无条件退货。
记者对比国内外企业发现,目前有实力答应这三个条件的中国企业还很少,国内企业在资金、运营方面的抗风险能力,明显弱三星、索尼等企业一筹。拿在北美市场开拓相对较好的TCL来说,优势也是在外资企业不再投入的CRT(显像管)电视领域,对于在液晶市场和日韩品牌同台竞技,还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北美市场或是中国企业的机会
不过,一向“难啃”的北美市场,此次发生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彩电企业乃至消费电子企业或许是一个机会,记者采访发现,国际金融危机迫使日韩厂商采取减产、收缩银根渡难关的政策,而海尔、OEM等一批中国企业则逆势而行,加大了对北美市场的品牌宣传投入。
海尔海外市场部经理刘强表示,今年在CES(国际消费电子展)上,海尔展厅面积约446平方米,几乎是去年的两倍,海尔逆势而上主要是希望通过参加消费电子展,进一步提升海尔的品牌形象,扩大在北美市场的销售。
长虹和海尔一样,今年展台比去年增加了约50%。长虹海外发展部部长王悦纯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北美市场是长虹重要的战略市场,长虹一直重视北美市场的拓展。由于长虹在北美市场的拓展尚属于起步阶段,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不大。作为国内企业,更应注意发挥自身的优势,多在产品上做文章,多在品牌上做文章,以独具特色的产品赢得市场份额。”
对北美市场看好的同样还有华为,华为终端品牌部副部长卢瑛表示,华为今年首次参展CES,尽管展位不大,但这体现了华为对北美市场的重视。
“在北美市场,中国企业应该做LG或推广性价比高的产品,满足中低端消费群体的需求,而不是去和日韩厂商去抗衡品牌。”匡宇斌建议道。
ZFA点评:
北美市场进入门槛高对中国企业来说也是有利有弊。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倚重这块市场的日韩品牌不得不调整自身战略以寻求商机。而中国企业原本份额就少,所以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
中发网记者子鸿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