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的嵌入式制造业的发展速度也非常迅速,目前我国已有5条12英寸生产线和11条8英寸生产线。从绝对数量来看,我国的芯片制造业已初具规模;不过,相对国内的IC需求量而言,我国的IC制造能力还较弱,尚不能满足国内总需求量的20%,预计这一状况至少还将持续到2010年。
目前,半导体晶圆代工占据了我国集成电路制造业的绝大部分份额。对于代工厂家而言,国际金融危机直接导致订单数目的下降,同时企业的生产成本也将有一定幅度的上升,其运营整体利润必然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和舰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市场部胡炜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晶圆代工厂需要加大资金投入,以维持自己的运营规模,这就可能造成现金紧张的危险。全球经济不景气,也将引发半导体业整并风潮,一部分体质较差、手头没有充足现金、产品相对单一及制程开发进度相对落后的二线晶圆代工厂,将在适当时机洽商公司整合或组织再造计划。”
中芯国际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张汝京告诉本报记者:“中芯国际除了致力于迅速提升产能之外,也与国内的设计公司、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政府部门充分合作,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2008年,我们增加了在工艺技术上的横向拓展,例如:我们在已有的技术节点上(0.18微米到0.11微米)加强了射频技术、图像传感器工艺技术、IC工艺技术、MEMS(微机电系统)技术等的研发。同时,我们也丝毫没有放松对于先进制程的研发。在65纳米的技术发展上,我们已经引入了 20多个产品,目前正处于不同的认证阶段中。而在获得IBM公司45纳米技术的授权许可不到一年的时间,中芯国际第一批45纳米产品也成功地通过了良率测试。对于中芯国际的32纳米技术的出口许可,也将在2009年1月1日生效。”
ZFA点评:
由于我国的IC制造能力还比较弱,与先进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在面对产业的不景气,任何一家优秀的公司都会更注重未来的发展,因此在产业低谷期必然会优先考虑对技术研发的投资。重新洗牌的过程将不可避免。新一批领军企业将陆续涌现并带领行业持续发展。
中发网记者子鸿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