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专家会诊液晶电视产业 五大挑战成发展瓶颈

    液晶电视产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中国滤波器 TV制造商该如何应对电视产业的第3次转型?如何把握未来的产品热点?如何设计出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日韩公司把持LCD TV上游供应的局面是否会有改观?未来LCD TV将采取怎样的开发策略?在8月25日,由广州视科电子(CVT)主办的中国液晶电视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就液晶电视产业的未来发展发表的各自的研究成果,给液晶电视产业发展把脉。虽然DisplaySearch美商显像资讯管理顾问有限公司市场总监张兵指出全球液晶电视的销售将从2006年的4200万台增长到2009年的一亿台,而中国将成为成长最快的地区。但是,我们可以从与会专家的研究中明显感受到有五大挑战困扰液晶电视产业的发展。

   <半导体RONG> 1、面板产业发展不均衡,产能、成本制约液晶电视成本

    与其他产业不同,在LCD TV产业,产业上游的资源被少数企业控制,如应用在TFT-LCD上的无碱玻璃目前主要被4大厂商控制,它们是美国康宁(Corning)、日本旭硝子(Asahi)、日本电气硝子(NEG)及日本板硝子(NHT),其中,康宁一家占据全球50%以上的市场。TAC(triacetyl-cellulose三醋酸纤维)更是被长虹film一家控制全球90%的产量,而在面板供应领域,排名top5的公司占据了全球72%的市场。但在LCD TV领域,排名top10的厂商才占据了70%左右的市场,张兵指出:“如此不平衡的资源配置导致在LCD TV领域,主要利润由上游厂商获得。”

    在面板供应方面,根据DisplaySearch的研究数据,2006年第6代和第7代玻璃基板已经占了整个总产量的40%,2008年以后8代线将占据总产量的一半。张兵表示随着新产能的开出和关键材料配套能力的提升,LCD TV的面板供应始终处于相对过剩的状态。他预测仅在2007年第2季度,面板供应会处于相对紧张状态,但随后供应会超过需求。

    虽然LCD TV发展势头很好,但目前PDP TV由于日系厂商的鼎立支持,目前也有较好的表现。不过,张兵从产能方面预测2007年将成为电源D TV和PDP TV对决的分水岭,2007年以后,7代TFT的产能将大大超出PDP面板的供应,2007年以后,PDP TV将逐步走下坡路,但始终会在平板电视中占有一席之地。

    与CRT TV产业不同(除主控视频由美国供应商掌控几乎整个CRT TV产业都在中国),在LCD TV产业,中国LCD TV制造商拥有的只有部分电子器件、机械、劳动力方面的优势,这导致本土LCD TV制造商只能获取较低的利润。这是本土LCD TV制造商必须面对的严峻事实。如何解决这样的矛盾?四川MOSFET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部长罗光强指出:“核心技术的缺失是本土LCD TV制造商的最大软肋,而且平板电视领域,也将陷入价格战的泥潭。”他呼吁本土企业不但要加强技术创新,更要加强资源整合,以快速响应需求。

    2、芯片功能日趋高度集成,芯片供应商面临挑战

    对于本土LCD TV制造商来说,可以通过整合的液晶电视芯片来降低整机成本提升竞争优势。因此,了解LCD TV芯片整合趋势是非常必要的。泰鼎(Trident)尖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市场发展部副总经理袁羽丰表示,目前液晶电视主控芯片是朝着高集成度发展,但是高的集成度并不都意味着是好的方案,需要综合考虑芯片支持的特性,成本和开发周期,软件开发难度等多种问题。

    由于目前数字电视接收标准地区差异很大,美规、欧规、日规等各种标准并存,Trident即将推出的液晶电视控制芯片并没有集成调谐器和解调器,而是通过外接使用单独的调谐器来满足各地区各种方式(地面、有线、卫星)接收标准的需要。袁羽丰表示,Trident今年年底将推出新款高清液晶电视SoC,集成了风扇C、2D/3D梳状Fuji、De-interlacer和Scaler、高清MPEG-2解码器、Trident的高性能LCD处理和色彩管理处理器、集成的DVI/HDMI接收模块。不过在接受《电子工程专辑》采访时,袁羽丰表示,集成HDMI功能在芯片良率上面临很大的挑战。

    而PhilipsAD的大中华区市场经理Alun Whittington Jones则着重讲述了液晶电视方案快速更迭引发的可靠性风险。Jones强调了中频(IF)技术的重要性,由于各个地区调制方法的不同,对于非标信号、过调制信号和弱信号,飞利浦都有的全面的应对方案。“我们面向北美市场的TV520方案Bom成本已经可以做到50美金。”Jones最后表示。

    3、本土LCD TV产业人员素质急需提升

    在CRT TV时代,本土TV制造商还可以通过低廉劳动力获得一些竞争优势,但在LCD TV时代,由于主要利润由面板和上游厂商获得,本土制造商的人力成本优势不足以抵消原材料和技术的劣势,如何应对这样的局面?CVT的董事孙永辉指出:“依靠低廉的人力成本来获得竞争优势只能会使企业陷入到恶性循环的怪圈中,这会导致劳动者再教育的投入降低,员工素质的提高就很成问题,之后他们的效率就变得很低,然后他们只能做附加值很低的东西,这是一个恶性循环。”他表示,实际上中国企业的用人成本是非常高的,只是没有考虑招聘、培训,员工流失的隐性成本。

    所以他呼吁LVD TV企业要更多注重员工素质的提升,通过员工来提升创新能力获得竞争优势。另外,他指出,细分研发,并通过强有力的项目管理可以把员工的资源利用率提升到最高。他表示精细的分工,使员工培养周期短了, 还提升了员工的成就感。

    4、工业设计、外观设计如何赢得客户

    随着LVD TV注入更多时尚的元素,LCD TV在外观设计上越来越被消费者所瞩目。一款外观设计时尚、美观的LCD TV往往比性能更容易打动消费者。已经为中国4200万台电视提供过外观设计的广州毅昌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冼燃指出:“虽然中国企业在工业设计上比欧美日企业起步较晚,但在上世纪90年代的CRT时代,本土TV企业的外观设计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的长足的进步。”

    他强调目前电视设计趋向于简洁、硬朗、线条清爽明快。他预测纯黑色或大面积的黑色和小面积白色、银色是电视产品的主流色调。而在材质上趋向高光、镜面和不同材质之间的对比。他表示,目前TV机壳的设计还要突出科技感、价值感、统一感等。就统一感而言,他坦言目前国内没有一个企业做的好。他建议在目前追求个性化产品的时代,本土企业也要注意产品的PI,借鉴欧美知名企业如宝马、Philips的做法。

     5、ST管理面临新的挑战

     随着液晶电视的尺寸不断变大,LCD TV的功耗也不断增大,台湾全汉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梁适安博士指出:“随着LCD TV尺寸增大到40英寸以上,其功耗也增大到300W以上,在现在追求节能大趋势下,如何降低LCD TV的功耗也是设计者们要面对的难题。”他指出;传统的硬式切换(hard switching)不但降低效率,而且会使LV的温度上升,并会产生EMI噪声。所以现在多采用软切换(soft-switching),可以减轻上面提到的问题。可以把噪音降低,甚至把EMI的问题克服掉。

     他指出,目前应用在LCD TV电源的技术主要是:准谐振反激式变换器(Flyback Converter)、非对称半桥转换器,有源钳位(Active Clamp)转换器。不过,他表示具备零电压切换的LLC谐振半桥转换器和具有无损吸收(Lossless Snubber)的PFC 升压转换器技术在提高电源效率方面有较好的效果。并指出,LLC谐振半桥转换器比非对称半桥转换器在效率方面可以提高2%。他提醒在这些技术的应用时注意专利方面的问题。如Active Clamp就是Vicor公司的专利技术。

    另外,他也强调,在LCD TV的电源设计中,要注意热管理问题,因为LCD TV中不像计算机中那样可以使用IC,所以在热管理方面未来面临很大的挑战!
 

 

(源自:电子工程专辑)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