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终端市场需求不振,台湾地区笔记本电脑产业第二季出货仅较上季微幅成长。根据资策会市场情报中心(MIntel)所发布的最新市场调查报告,总计2006年第二季台湾地区笔记本电脑出货为1,361万台,产量虽较去年同期成长24.5%,但与上季相较仅成长3.7%,低于历年来第二季成长8%~10%以上的水准。
MIC分析师陈立恒表示,以全球笔记本电脑区域市场来看,欧洲市场第二季需求回复状况不如预期,而美国市场则因石油价格及利率上升等总体因素,影响消费采购需求下滑,因此美国市场整体表现仅为持平水准,而欧美市场几占全球笔记本电脑市场占有率的70%,导致第二季笔记型计算机品牌厂商整体市场销售表现不佳。再加上部分品牌厂商第一季出货所形成的库存问题仍在,为消化原乐观预估所产生之库存量,连带影响第二季台湾地区笔记本电脑代工厂商出货。
在产值方面,因低价笔记本电脑仍是品牌大厂的市场销售主力,且第一季笔记本电脑市场表现不佳,影响零组件厂商在第二季的出货状况,因此零组件库存问题也导致价格的下滑。在CPU部分,英特尔于第二季降价20%~30%以刺激需求,且面板厂商第二季的库存仍高于正常水准,所以在供过于求的情形下,导致价格下滑快速,如14.1W及15.1W主流面板尺寸,由年初的140美元下滑至100美元左右。其它如光驱、硬盘的价格也小幅的下滑2~3%。
陈立恒指出,受CPU及面板两大关键零组件价格下滑影响,2006年上半年笔记本电脑仍维持跌价态势,且英特尔因受上半年笔记本电脑市场销售情况不佳,导致Soroma平台的库存水位偏高,造成英特尔在第二季降价促销Soroma CPU以出清存货,间接影响高单价之Napa产品比重提升速度趋缓,对台湾地区代工厂商出货价格回升的挹注有限。
总计台湾地区笔记本电脑第二季出货总值达79亿2,600万美元,较去年同期成长14.4%,与上季相较微幅成长1.5%,而2006年第二季笔记本电脑ASP仍处于下滑态势,较去年同期下滑8.2%左右,约582美元。
展望2006年第三季,陈立恒认为笔记本电脑厂商的库存可望逐步去化,且IC于8月底推出新世代Merom CPU后,预期原旧款CPU将以降价方式刺激需求,而在第三季面板价格目前尚无大幅反弹的影响因素下,可望刺激台湾笔记型计算机产业出货成长。但受到Vista延期及Intel平台转换快速的影响,也可能使得部分高阶消费者产生观望心理,宁愿等待2007新世代操作系统和平台推出后再进行采购计划,使买气有延滞的可能。
在正、负面因素的交互影响下,MIC预期2006年下半年台湾地区笔记本电脑出货虽将回升,但尚无法达成如2005年般的高度成长水准,预估2006年第三季台湾地区笔记本电脑产业出货为1,618万台,较第二季成长18.9%,并较去年同期成长21.2%。产值方面,预估第三季台湾地区笔记本电脑产业产值为92亿9,000万美元,较第二季成长17.2%,并较去年同期成长4.7%。
(源自:国际电子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