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英飞凌(半导体 Technologies)以微弱优势打败竞争对手,在第一季度全球DRAM销售额排名中首次上升至第二位。数据来自市场调研公司iSuppli。
据iSuppli发布的数据,英飞凌在2006年第一季度获得了11.6亿美元的DRAM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的7.78以美元相比增长49%。由此,英飞凌DRAM市场份额从12.6%上升至17.5%,击败其美国的竞争对手美光(Micron)以及来自韩国的海力士Infineon(Hynix Semiconductor)而跻身排名第二位。
从英飞凌日前发布的2006年第一季度财务报告看,该公司总体营收环比增长19%, 达到19.9亿欧元,这主要归功于内存产品及汽车、工业及多元化电子业务的增长。也如公司所预计,通信解决方案部门的营收较前一个季度稍有下滑。
此次,英飞凌息税前收益较上一季度大幅增长,则主要归功于内存产品业务领域息税前收益增长(该业务领域上一季度净亏,本季度实现扭亏为盈)。汽车、工业及多元化电子市场业务领域息税前收益增幅较大,高于通信解决方案业务领域的息税前收益的亏损额度。
“上一季度我们取得了出色的业绩。继连续四个季度亏损后,我们现在又开始盈利。”英飞凌总裁兼首席执行官Wolfgang Ziebart博士说。
英飞凌预计,2006财年第二季度该公司的两个逻辑业务领域的营收和息税前收益将有所降低。按照计划,英飞凌已于5月1日完成内存产品业务领域的剥离。Qimonda公司自剥离之日开始营业。“该季度财务数据表明,内存产品业务和逻辑业务在分拆之后,各自作为独立的公司一定能够取得成功。”Wolfgang Ziebart博士说。
从细分市场看英飞凌第一财季表现
从细分市场看,汽车、工业及多元化电子市场业务领域营收较上一季度显著增长,反映了市场需求的增长和各业务部门业绩的提高,其中最主要的是功率半导体和专用集成电路与设计解决方案业务部门生产的用于计算机外设的产品销量增加。此外,该增长还应归功于市场对安全芯片卡系列产品的强劲需求。尽管英飞凌在慕尼黑别拉奇工厂停产以及马来西亚居林新厂建设需要大量费用支出,但该业务领域息税前收益占销售额的比例仍然达到10%。
相对于上一季度超出预期并且有背于季节变化规律的高增长率,英飞凌预计,2006财年第二季度汽车、工业及多元化电子市场业务领域的营收增长将恢复正常,绝对值将和第一季度基本持平。公司预计汽车、工业及多元化电子业务领域的营收将保持第一季度的较高水平,而安全芯片卡业务领域的销量与上季度相比将稍稍回落,恢复到更加正常的水平。鉴于该业务领域下一季度的营收与本季度基本相同,公司预计,其息税前收益也将和本季度基本持平。该业务领域的息税前收益预期值,没有考虑内存产品业务剥离后对两个逻辑部门管理费用的影响。目前实际数值还无法确定。
通信解决方案部门本季度的销售额低于前一季度,主要是因为基带组件需求降低,而宽带接入业务营收的大幅增长又无法完全抵消基带元件销售额的下滑。销售额的下滑导致本部门亏损相比上一季度进一步增长。第二季度,宽带接入业务又一次实现增长。
英飞凌预计,2006财年第二季度,通信解决方案部门业务领域营收将低于本季度。一方面,出售光纤业务后,公司将失去部分收入。另一方面,公司预计,宽带接入业务营收将恢复到更加正常的水平。由于利润主要由营收增长情况决定,因此公司预计,第二季度该业务领域息税前亏损将进一步加大。该业务领域息税前收益展望值,没有考虑内存产品业务剥离对两个逻辑业务部门管理成本的影响。目前实际数额还无法确定。
内存产品业务领域在该季度营收增幅较大,这归功于按比特计算的发货量大幅增长和平均售价略微提高。与上一季度相比,平均售价的提高主要是因为销售的产品为DDR2内存;产品定价更高且在按比特计算的发货量中专用产品所占份额加大。第一季度,英飞凌实现扭亏为盈,这主要归功于内存产品每比特成本的大幅降低,按比特计算的发货量大幅提高及产品平均售价的轻微上扬。
英飞凌预计,第一季度内存产量涨幅约为10%。第二季度的息税前收益将受到内存产品业务剥离(导致两个逻辑内核部门管理成本下降)的正面影响,但所降低的管理费用,将被设立奇梦达公司的建设成本部分抵消。目前实际数额还无法确定。
英飞凌其它业务领域营收实现环比增长,这主要归因于2006财年第一季度末英飞凌与IBM的合资公司(ALTIS)的销售额首次被并入公司财务报表。本季度,其他业务领域的息税前收益与上季度基本持平。
(源自:国际电子商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