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汽车市场“火爆”、整车企业竞争加剧的今天,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占到汽车技术创新达70%强的汽车电子产品,在国内的研发力量明显偏弱。据世界汽车电子微处理器产品最大的供应商摩托罗拉有关人士估测,国内低端汽车电子产品距世界一般水平约有3年,在高端则差距在7年以上。而据国内一些机构估测,我国现有汽车电子产品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落后10至15年。这些差距主要表现在电子控制单元的软硬件、传感器、执行器、系统的可靠性和控制精度等方面。
在日前北京、长春、上海举行的第五届摩托罗拉汽车电子研讨会上,众多主机、零部件厂和相关开发机构技术层面人士参加了这项堪称“领跑中国汽车电子技术”的会议。在同济大学汽车学院,有关人士说,由于起步晚,国内汽车生产厂商缺乏电子控制系统自主开发能力,系统试验数据有限,为保证安全往往只好采用国外系统,致使自主开发产品陷入恶性循环。此外,国内轿车生产厂目前多为合资企业,生产的轿车多为外方设计,外方掌握着技术决策权。在装用的电子产品中,外方配套厂商提供的产品几乎占据了所有市场,国内自主开发的汽车电子产品要想进入其配套体系很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内汽车电子产业的发展。如今国内本土汽车电子研发力量大多位于上海及华东地区,约占全国力量的一半之强。而就是在全国处于领先位置的上海地区,其汽车电子研发机构普遍存在规模偏小,人员水平、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现象,制约了整个国内汽车电子产品的发展。中国汽车电子研发力量偏弱带来的一个影响是,国内目前家庭轿车的整体汽车电子产品装备不强。一些人性化的基本装置,如电动车窗、电动后视镜等还没有成为各家整车企业的装车基本配置;而一些电动座椅,国内只有在一些中、高档车上才能见到;一些高端产品,如电子发动机管理系统产品只能依赖国外技术力量。
去年,世界汽车电子半导体市场(仅指芯片,而非汽车电子系统产品)总市值达115亿美元,平均每辆车占到200美元以上。预计今后5年,总市值将达到190亿美元左右。在国外,电子系统已可以占到一辆高级轿车总成本的70%,普通轿车的30%;一些豪华轿车配置了多达48个半导体。据了解,一辆宝马7系车上,约装备有80多块芯片直接和汽车电子产品关联。2005年我国汽车市场销售额将达1万亿元。以达到平均分布30%电子产品价值含量折算,汽车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将达3000亿元。
我国汽车电子电器企业或涉及汽车电子电器的企业约有千余家,主要来自汽车、电子、航天、航空、兵器、通讯和高科技等行业。这些企业大多是近几年新建成立,其中合资企业约占七成。尽管成本优势和在本地主机市场拥有的良好市场基础使国内汽车电子厂商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但本土研发机构力量偏弱使要想争得这块市场的可能性变得渺茫。记者从一些跨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了解到,随着计算机、半导体技术的飞速发展,汽车电子产品的更新速度相当快,推出的周期也越来越短,有些电子总成产品的更新周期只有半年时间,国内企业要想赶上较难。
摩托罗拉半导体公司与上海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两个月前共同建立了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共同实验室的任务之一是为了缩短中国与世界在汽车电子研发方面的差距。摩托罗拉公司去年在全球汽车半导体市场中占13.4%的份额,已经连续近20年在这个领域领先。其在国内有意推广车身控制方面的芯片解决方案,以降低国内一些零部件企业汽车电子产品总成的成本。
(源自: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