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器件交易网-中发网全新升级平台
关注我们:
首页 > 行情中心 > 正文

今年以来广东口岸集成电路出口高速增长

    今年以来广东口岸集成电路出口高速增长,四大瓶颈制约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

    集成电路是信息技术产业群发展的核心和基础,被称为电子工业的"心脏"。我国从今年1月1日起对集成电路的出口退税率由13%提高至17%,实行全额退税,同时从4月1日起取消了国产集成电路产品国内增值税"即征即退"的政策。出口退税率的提高使出口增长较快。据拱北海关最新统计,今年1-10月广东口岸出口集成电路39.9亿个,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长22.4%,价值12.8亿美元,增长33.6%。

    <嵌入式RONG>加工贸易为主要出口方式

    今年1-10月,广东口岸以加工贸易方式出口集成电路9.3亿美元,增长68.9%,占集成电路出口总值的72.7%;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集成电路2亿美元,增长2倍;以保税区仓储转口货物方式出口1.5亿美元,下降57.2%。

    香港地区、新加坡和美国是主要出口市场

    今年1-10月,广东口岸对香港地区出口集成电路5.1亿美元,下降10.6%,占出口总值的39.9%;对新加坡和美国分别出口集成电路3.1亿美元和2亿美元,分别增长35.6%和4倍。对上述3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占出口总量的79.7%。

    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主导

    今年1-10月,广东口岸外商投资企业出口集成电路9.1亿美元,增长37.1%,占同期出口总量的71.1%;国营企业出口集成电路3.3亿美元,增长27.5%。

    单片集成电路出口占6成以上比重

    今年1-10月,广东口岸出口单片集成电路8.1亿美元,增长19.1%,占出口总值的63.3%;出口混合集成电路2.1亿美元,增长1.1倍;出口微电子组件1.7亿美元,增长30.8%。

    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劳动力资源优势吸引跨国公司纷纷将全球生产基地和采购中心加快向我国转移,形成了近年来的集成电路投资热,我国的集成电路制造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从整体水平看,我国ST技术水平与领先国家仍相差2代~3代,落后国际水平6年~8年。目前我国集成电路产业在发展过程中尚存如下四大制约瓶颈:

    一、设计能力弱。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主要集中在产业链的中、下游,即芯片制造和封装测试,而集成电路设计能力较弱。特别是在射频电路和模拟电路设计方面比较薄弱,跟国际水平的差距较大,高端芯片大都为国外IC 公司所垄断。国内IC制造和封装测试厂家只是在产业链下游为国外厂商代工。

    二、生产设备匮乏。由于集成电路设计需要昂贵的软硬件设备,而我国没有任何一家企业可以生产有关设备,设备严重依赖进口。另外,我国企业在进口芯片生产设备时受到发达国家的限制,最先进的设备难以最先进入我国,极大地影响了我国集成电路的发展。

    三、资金短缺。目前我国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基本上处于"散、乱、小"的局面,企业迫于生存压力,往往低水平重复开发,更不可能有足够的资金投入前期研发,而且高昂的许可费用使得企业使用IP进行设计时资本投入风险增加,令企业望而却步。另一方面,尽管国家提供了政策与资金的双重支持,但与集成电路企业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金相比,规模及融资渠道仍然有限。据了解,一条8英寸的芯片生产线需要投入7亿美元左右,多数企业都因为缺乏资金而难以提升产能规模。

    四、自主创新能力差。由于国内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少,创新能力不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研发成果不多,核心技术尚不能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大量IC产品需要出口到海外进行再设计和加工,造成了国内生产的90%产品出口而国内市场所需求的80%产品(如CPU、高数高位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等)需要进口的局面。据了解,在集成电路领域,我国申请的专利数仅占世界的1.74%。

    针对集成电路发展的现状,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和相关生产企业: 一是加大关键技术领域的投入。政府部门要充分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关键技术的研发,在保证产业投资总量的同时,必须确保必要的研发经费投入;二是鼓励IC企业并购、重组,加快培育具有综合性技术实力和国际竞争力、能带动产业发展、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大企业;三是推动IC企业向集群化方向发展。依托IC产业基地,突出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和产业特色,完善产业配套体系,推动有条件的企业群向集群化的方向发展;四是高度重视IC人才培养。除了必要的资金投入外,政府要出台各项倾斜政策,不断向关键技术领域输入产业发展所必须的优秀人才。

(源自:南方网 ) 
 

  • 微笑
  • 流汗
  • 难过
  • 羡慕
  • 愤怒
  • 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