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在去年出人意料地带来了自己开发的平板电脑——Surface RT和Surface Pro。遗憾的是,两款设备都未能获得预期中的成功。特别是Surface RT,由于存在诸多问题,这款设备的销量和口碑都很难看并给微软带来了将近9亿美金的损失,但微软还是执意要在RT之上发布二代产品Surface 2,而或许是因为之前Surface RT太不受消费者待见了,微软决定把“RT”这个名字去掉,于是Surface RT 2的名字就顺理成章的变成了Surface 2。
对于那些同时使用笔记本和平板电脑的人来说,Surface Pro或Surface RT听起来似乎是个不错的综合解决方案,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作为一款笔记本使用的话,它的功能还是太具有局限性了,无法完全取代笔记本,而作为一款平板来说,它又过于沉重。它的待机比不上平板,而舒适性又比不上笔记本。
在初代Surface系列设备发布九个月之后,微软卷土重来,带来了全新的Surface 2,继续使用Windows RT操作系统,32GB和64GB版本要价3288元和4088元。那么这次他们是否听取了用户的反馈?Surface RT曾经的问题是否得到了解决?
外观
Surface 2与初代Surface RT外观基本相同。除了增添漂亮的银色版本之外,Surface 2基本上没有太大改变——机身只比上代机型稍微轻了一点,也小了一点,但变化你很难用肉眼感觉出来。
Surface 2的造型延续了上代产品备受赞誉的VaporMg镁合金注射成型工艺,与人体频繁接触的位置依旧是磨砂表面,可以有效地防止刮擦和指纹,斜面边框、圆形四角以及钝形边缘与初代相同。
第一代的设备身上,微软就显示出了出色的硬件设计水平,而这个特点也在Surface 2身上得到了延续。这款设备外型精美,机身依然是斜角矩形的样式,材质也同样是VaporMg镁合金,轻巧但坚韧,吸引人又不张扬。在Surface 2机身后盖的顶部位置,有一条包含着无线电的塑料条,看起来很碍眼,但除此之外,Surface 2的外型可谓是完美无瑕。
在握持时,Surface 2感觉上更为平衡和舒适了。和任何一款16:9大尺寸一样,拿在手里的感觉还是很奇怪—横屏太宽,竖屏又太长,单手握持更是难受。不过如果配合后盖上的支架,Surface 2在使用上就轻松多了。
屏幕、影音表现
Surface 2的屏幕尺寸还是10.6寸,但分辨率摆脱了陈旧的1366×768,上升至1920×1080全高清级别。事实上,Surface 2和Surface Pro 2的屏幕是完全一样的,两者之间的鸿沟已经消失不见。现在Surface 2的屏幕颜色更明亮、对比度更高,同时可视角度也更广,打开支架后的阅读效果尤其出色。
屏幕是Surface 2的一项重大更新,这也是它所急需的。不过考虑到竞争对手三星最近的Galaxy Note 10.1屏幕分辨率已经达到了2560×1600,苹果iPad Air也拥有2048×1536的分辨率,看来微软在这方面还有相当大的提升空间。
更多的像素也绝非是坏事。虽然在Windows 8.1中,Windows支持了更高的分辨率,不过第三方应用并没能第一时间进行适配。许多应用显示起来相当的袖珍。另外,虽然高分辨率对于Windows 8风格应用显示十分出色,不过如果你是一个桌面应用程序的重度使用者,那传统软件在这台设备上的使用感受依然十分糟糕。
即便没有高分辨率,这也依旧是一块优秀的屏幕。深邃的黑色色域提升了播放电影的效果,生动的色彩让照片跃然屏幕。再加上音量惊人的双声道立体声扬声器,Surface 2非常适合用来进行在线视频播放,是体验Hulu和Nexflix的绝好工具。和Surface Pro 2不同,Surface 2的音箱没有隐藏在支架下,而是直接放在机器外面。两个扬声器格栅分别位于Surface 2左、右侧,播放影片时声音强劲,Skype通话时也没有讨厌的背景噪音。
另外Surface 2 的主镜头升级到500万像素,可以拍摄1080p视频,使得视频通话获得非常好的效果。成像效果中规中矩,无法让人感到惊艳,但也不至于一团糟,其主、副镜头在低光下的表现与广告描述的一致,色彩还原能力甚至更强。在锁屏下可以直接调出相机应用,支持边摄像边拍照。
支架和使用
Surface 2的支撑支架现在具有两个支撑角度,这是相较于初代一个比较大的改变。初代Surface的支架太直了——你只有身子压低或是勾着脖子才能够达到视线和屏幕平行,当把设备置于腿上,经常因为其无法改变的支撑角度而很难进行文字输入等操作。
在新款Surface 2的支架中,终于提供了第二个角度(55度),这让它在放置于腿上的使用体验大大提升,更符合用户打开笔记本时的角度,同时支架很深也更加坚韧,放在大腿上也很稳当。打开支架的反馈很直接,支架本身也相当坚固,即便调节角度稍微超过极限,支架不会断掉。
不过,和初代一样,Surface 2的支架依旧不好打开,只有机器左侧才有一道用于打开支架的凹槽,调节支架需要一点力气,但不是太大,支架铰链没有令人讨厌的阻滞和艰涩感。这里能看到微软调整的煞费苦心,但Surface 2离更高阶的平板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不过话说回来,仅仅两个角度的支撑与笔记本屏幕的任意角度相比还是有着不小的差距。总的来说,Surface 2是一部站立在桌子或是大腿上使用的设备,而不是用来在挤公交或地铁时消磨时光的。
外设和配件
Surface系列设备从来都不是为那些看电影和听音乐的人所准备的,它们的目标受众是那些需要一部工作平板的消费者。虽然只是一部平板,但Surface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让你的生产力变得更加强大和有效。在你为Surface 2加上cover之前,它充其量只能算是一款价格昂贵的平板,加上之后,它就变成真正的生产力工具了。
就拿外接键盘Touch Cover和Type Cover来说,这两款键盘底座是整个Surface系列最为创新的部分。这两款配件现在都加入了背光,这在黑暗的环境当中无疑十分有用,且由于增加了硬度,在大腿上使用也更加轻松。但话说回来,两款配件在感觉、坚韧程度或是实用性上都不如真正的笔记本。这是一款附带键盘配件的平板,而非键盘可分离的笔记本。
新款的Touch Cover和Type Cover中更多传感器的加入让文字输入更加精准。Type Cover 2通过磁铁连接到Surface 2的底部,与初代Type Cover相比,新款具有更轻薄更多彩的特点。在使用支架模式的时候,它成为平板的一个最得力的助手。另外,微软在Touch Cover 2中布置了超过一千个触感区域,这使得这款cover具有了许多新的手势功能。比如说在数字键盘上双指向上划可以高亮文本等。更多传感器数量的增多,也使得这款cover触控更精准,不过对于重度打字用户来说,建议使用Type Cover,实体键盘的感受依旧不可匹敌。
Touch Cover 2的售价依旧为120美元,实体键盘Type Cover 2的起售售价也保持与上代相同的130美元。可惜发布会上推出的Power Cover键盘没能同步上市,微软要等到明年早期才会发售这款自带电池的外接键盘,Power Cover的体验报告还要再等等。
性能和生态环境
老调重弹,让我们来谈谈Surface 2的生态环境和硬件升级。
Surface 2的处理器从Tegra 3升级到了Tegra 4 1.7GHz,不过2GB内存、32/64GB eMMC存储、802.11n Wi-Fi无线网卡都没有变化,电池也还是31.5Wh(充电器24W)。微软的优化本来就做得不错,在四核Tegra 4和2GB内存的支持下,Windows RT 8.1的运行非常流畅,甚至要比iPad mini运行iOS 7的体验更好。应用的开启和恢复都非常迅速,开机和唤醒也只需要数秒时间。另外,Surface2用户还可获得Skype的免费Wi-Fi服务和国际通话服务,免费的2年200GB SkyDrive。
考虑到办公人士的需求,Surface 2预装了Office 2013 RT家庭与学生版,虽然很贴心,但微软的考虑并不周全。Office当中所包含的都是桌面应用,而非Windows 8式的,所以对于触控操作并不友好。同样的,系统当中桌面模式和Metro给人的感觉依然不连贯,特别对于Windows RT 8.1来说,桌面模式完全没有必要存在。
由于Office并没有为触控操作进行优化,想要在Surface 2上完成工作,你依然需要使用鼠标和键盘。不过有了这两样东西,干嘛还要用平板呢?虽然有诸多限制,但至少Office就在那。但还有许多应用是笔者想要使用,但却无法实现的。
在续航测试中,Surface 2的成绩为6小时43分。而在日常的使用当中,这款设备也能够坚持6-7个小时。这比Surface Pro 2的水平要低(Surface Pro 2在待机测试中坚持了7小时33分钟),更是远不及iPad这样的平板,不过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已经足够使用1-2天了,而对于这样一款有着笔记本性能的平板来说,这种表现还是可以接受的。
Windows RT 8.1也是值得一提的部分。除了速度和稳定性的增加之外,这套新的系统带来了许多新的功能,比如嵌入系统内部的Bing搜索,更加智能的SkyDrive同步等。 嵌入系统内部的Bing搜索是笔者的最爱:搜索现在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进行,而搜索结果的显示更有条理,同时也更加智能。同样的,贴靠功能也得到了增强,能够同时摆放在屏幕上的应用数量更多了。此外,邮件应用和浏览器也都得到了提升。
无论出于什么原因,从前那些困扰着Surface RT的许多问题——缓慢的多任务,离奇且不可预知的应用崩溃,诡异的延迟——都不见了。但有的时候我还是能够察觉到自己正在使用的实际上是智能手机的硬件,比如在观看高分辨率YouTube视频时偶尔出现的卡顿,以及运行小游戏都会出现的掉帧。
如果忽略极少数优化未能到达的细枝末节,Surface 2可以算是现今性能最好的平板电脑,它有足够的能量去执行那些帮助你提高生产力的任务,但遗憾的是,Windows 8.1 RT能运行的桌面应用少之又少,在桌面模式下,微软只给了你三个APP——IE10、Office、任务管理器,除此之外就没了。
你只能使用Windows应用商店当中的那些看起来很Metro很炫酷,但却没有什么用的东西,而这跟Surface 2的宣传卖点是格格不入的——微软宣称它是地球上最具生产力的平板电脑,但却无法给出更多帮你提升生产力的软件!除了运行Office,我们很难想象这个孤独的桌面模式有什么用,难道是进“我的电脑”查看C盘下装了些什么文件吗?
就Surface 2的普通模式(Modern UI)而言,Windows RT 8.1的生态环境还是进步明显的。和去年相比,你能明显感觉到Windows 8.1应用数量的增加Windows RT应用数量已经突破10万款,亚马逊、Twitter、Facebook等常用应用均登陆Windows 8.1应用商店,但依旧无法和App Store和Google Play相比。应用数量是长期积累的过程,微软要付出比对手更多的努力才能走得更快。
使用Surface 2是寂寞的,你玩不了大家都在玩的游戏,只能测试大家都在用的应用,在它的“王牌”——极具生产力的桌面模式下,你却只有三个App能用(还有一个是任务管理器),微软真的需要去说服开发者来为自己的平台提供支持了。对于大多数Windows 8.1设备来说,使用桌面版应用便能够暂时解决这个问题,但由于Windows RT的糟糕表现,大多数桌面应用在Windows RT上却是没有的。老实说,在应用选择健全起来之前,我们实在是不能向任何人去推荐购买一部Surface 2。
总结:悲催的分界线
Surface 2带来了好消息和坏消息。好消息是:微软在几乎每一个层面都进行了提升。优秀的屏幕和性能,以及实用的支架和价值不菲的软件(Office)。相比上一代Surface RT,它的确更加优秀了,有很多改进都堪称飞跃。但坏消息是:它依旧谈不上是一次变革,它依然不是一部出色的跨界设备,至少现在不是。它不是一部出色的平板——在竖屏模式下太大太高,系统和应用数量限制了Surface 2的更多可能;它也不是一部出色的笔记本,除非你愿意为它配上键盘和鼠标。
上一代Surface RT也证明,为了Office去买它的人不多,如果微软想把Surface 2做成商务平板,肯定还要有更多的努力。说到底,从Surface RT到Surface 2的升级其实和iPad 2升级到iPad 3类似,把“RT”去掉了,但还是RT的体验,除了触摸保护盖有些亮点外,更快、更薄、更轻这些变化都只是些升级的默认选项,不太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游戏格局。
不过,我对微软所坚持的策略依然抱有希望,一个平板、笔记本大统一的时代实在是太诱人了,希望微软最终能够搞清楚如何真正去结合平板和笔记本,而不是只开出空头支票。结合Surface Pro的性能以及Surface 2的设计似乎是个良好的开端,但在真正的革新到来之前,恐怕 Surface 2离大众市场依旧很远。